- 住院医师临床诊疗能力提升手册
- 杨娉婷 孙备主编
- 2341字
- 2025-03-18 20:35:45
第十二节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病例
患者,男性,62岁。以“咳嗽、咳痰、发热7天,加重伴呼吸困难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7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0℃,未予重视。3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咳嗽频繁,影响睡眠,痰量增多,体温最高可达39.0℃,且出现呼吸困难,日常活动受限。就诊于当地中医院口服中药治疗,并自行口服“布洛芬颗粒”退热,效果不佳。咳嗽、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系统诊治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咯血、胸痛及心悸,精神、食欲差,夜间睡眠差,小便正常,大便干燥。
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史;无家族遗传疾病史。
病史采集要点
●常见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发绀。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烦躁、抽搐、昏迷。如合并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嗜睡、淡漠、扑翼样震颤,甚至呼吸骤停。循环系统可表现为心动过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受损可出现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
●诱因:呼吸系统严重感染、急性呼吸道梗阻、危重症哮喘、急性肺水肿、肺血管疾病、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及颅内感染、脑血管病变、神经-肌肉疾病累及呼吸肌等。
●诊疗经过:起病缓急,病史特点,详细抗生素应用及其他治疗情况。
●与之鉴别的常见症状:呼吸困难、气促、神经精神症状。
●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既往相关疾病史。
本例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咳嗽、咳痰、发热伴呼吸困难。既往无肺部、心脏及神经肌肉等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9.0℃,脉搏104次/min,呼吸34次/min,血压116/65mmHg。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口唇、甲床发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04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体格检查要点
●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脉氧饱和度。
●原发病体征。
●呼吸衰竭体征:口唇、颜面发绀,呼吸频率明显增快。
本例患者:体温39.0℃,脉搏104次/min,呼吸34次/min;呼吸急促,口唇、甲床发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啰音。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6.6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Hb 140g/L,PLT 211×109/L。
炎症指标:CRP 273.1mg/L,PCT 5.1μg/L。
动脉血气分析:pH 7.44,PaCO2 31.6mmHg,PaO2 53mmHg,。
血生化: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正常。
血G试验(-)、GM试验(-)。
病原学检查:痰培养(-)、血培养(-)。
心脏彩超:各房室腔内径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双下肢静脉超声未见异常。
胸部CT:双肺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双肺多发微结节及小结节,右侧胸腔积液(图 2-12-1)。


图2-12-1 肺炎胸部CT
辅助检查要点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判断呼吸衰竭类型,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病因及严重程度。
●呼吸衰竭类型:Ⅰ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Ⅱ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根据血气分析特点判断酸碱失衡情况。
●影像学检查:胸部CT表现可以明确呼吸衰竭病因,了解肺部病变严重程度。
●反映体内炎症水平的指标:CRP、PCT、血常规。
●其他脏器功能:肝、肾、心、脑等评估。
本例关键线索
●动脉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PaCO2偏低。
●炎性指标:WBC、PCT、CRP 均升高。
●影像学检查:胸CT提示双肺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
诊断标准
除原发疾病、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临床表现外,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吸空气时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结合肺功能、胸部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有助于明确呼吸衰竭病因。
本例患者:既往体健,急性起病,受凉为诱因,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查体:体温39.0℃,脉搏104次/min,呼吸34次/min。呼吸急促,口唇、甲床发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双肺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故可确诊Ⅰ型呼吸衰竭,双肺肺炎。
鉴别诊断
●急性左心衰竭:
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病史,发作时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影像学表现为心影增大、蝶形分布,肺淤血。
●急性间质性肺炎:
常见症状为咳嗽、发热及呼吸困难,乏力也较常见,可出现发绀,听诊吸气末爆裂音是常见体征。胸CT以间质改变为主。
本例患者:本例患者需与急性肺水肿、急性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鉴别。
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要点
加强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呼吸衰竭病因和诱因的治疗;一般支持治疗及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支持。
1.病因治疗
机械通气只是为呼吸衰竭的基础治疗赢得时间,根本治疗主要为原发病的治疗。因此在解决呼吸衰竭本身造成危害的前提下,要及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肺炎应积极抗感染治疗,哮喘应加强抗炎和平喘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患者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
●若以上方法不能奏效,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包括简便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3.氧疗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需要氧疗。
●吸氧浓度在保证PaO2提高到60mmHg或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
●吸氧装置包括鼻导管、面罩、鼻塞,以及经鼻高流量氧疗。
4.机械通气
应用机械通气可维持必要的肺泡通气量,降低PaCO2,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效能,使呼吸肌得以休息。可首选无创机械通气。但患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清醒能合作。
●血流动力学稳定。
●不需要气管插管保护(即患者无误吸、严重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排痰不利等情况)。
●无影响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创伤。
●能耐受鼻/面罩。
无效者应及时气管插管采用有创通气。
5.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适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
6.一般支持治疗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加强液体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
●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呼吸衰竭往往会累及其他重要脏器,加强对呼吸、心脏、脑和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本例患者: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祛痰、扩张气道、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治疗。
(刘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