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高危人群的监测
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差。因此,针对胆管癌高危人群的监测和以预防为主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胆管癌监测体系或策略。研究显示,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结合影像学检查有益于监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胆管癌的发生,而胆管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检查可用作早期检测细胞异型性的监测手段。对于有胰胆管汇合异常(malfusion of pancreatobiliary ducts)的患者,强烈建议行预防性外科手术治疗。伴胆管扩张的胰胆管汇合异常患者,预防性切除胆囊、胆总管属于合理的治疗。在肝脏感染性疾病流行的高风险地区,可通过早期抗感染治疗来预防胆管癌。对出现临床症状的胆总管囊肿患者应尽早手术以避免囊肿发生癌变。而胆管结石合并复发性胆管炎、阻塞性黄疸或引起相应肝组织萎缩、纤维化时,应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外科干预,且组织标本应广泛取材行病理检查。
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间隔6~12个月行腹部B超检查,必要时需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ERCP、MRCP、CT 等检查:① 年龄>65 岁;② 肥胖者;③ 糖尿病患者;④ 炎症性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结石、胆肠吻合术后、肝硬化等;⑤ 感染性疾病,如肝吸虫感染、病毒性肝炎感染等;⑥ 胰胆管汇合异常及胆总管囊肿(图3-1)。

图3-1 胆管癌高危人群的监测方案
(邓正栋 王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