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这么脏,别再一边吃东西一边“刷刷刷”了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 魏 硕

审核|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护师 韩斌如

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

缴费、打车、追剧,叫外卖、看段子、刷朋友圈,不停“刷刷刷”,

却不知捧在手心的它,“菌痕累累”。

都说人体最脏的部位是手,殊不知我们难分难舍的“亲密伴侣”——手机,其卫生状况更加令人不忍直视。某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08位员工的手机表面,仅每平方厘米就存在12万株细菌,其中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达到39株。

每天的工作生活,基本靠在手机上“指指点点”。人不可能生活在一个无菌环境里,使用的物品带些细菌很正常,手机“菌痕累累”也是在所难免。一项针对个人手机细菌情况的调查发现,仅手机屏幕上的细菌量就比随机采集的ATM键盘、厕所冲水按钮、电梯按钮都要多!

当我们的手接触手机时,就给手机表面涂上了油脂、盐分、水分,这些都是细菌最爱的食物。手机连续工作,屏幕会发烫,这个温度对于细菌来说就是舒适的温床。如果你还千挑万选了一款手机壳,那简直就等于给细菌盖了个“安乐窝”。细菌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家伙,条件这么好,能不疯长?

“吓人!还好手机清洁我每天都做!只要看见手机表面有指痕和灰尘,就总是要擦一擦的,眼不见为净嘛!”有朋友这样说。

以为这样就能让手机保持干净卫生?NO!

清洁手机应该这样做

在擦拭手机这个日常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只需加个小步骤——用手消毒液、普通湿巾或75%乙醇擦拭手机,这样就可以啦。

手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葡萄糖酸洗必泰和乙醇。其中,葡萄糖酸洗必泰含量为0.9%~1.1%,乙醇含量达54.9%~66.9%,可有效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及致病性酵母菌。

普通湿纸巾由含有纯水和植物提取物的无纺布制作而成,当然也可以选择消毒湿巾。

75%乙醇应用最为广泛,相对容易获得,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灭活作用,尤其推荐使用。

如果家里真找不到这些东西咋办?悄悄地告诉你,不得已的情况下,风油精替代,效果也不差。

定期洗“消毒澡”

每天擦拭手机的人很多,却只有极少数人会定期给手机消毒。偶尔心血来潮消毒过一次?如果没有养成定期消毒擦拭的习惯,细菌重新搭起“安乐窝”就是分分钟的事。

一次消毒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偶尔消毒一次意义也不大,手机表面会慢慢积累多种病菌。因此,定期给手机洗“消毒澡”很有必要。

那这个“消毒澡”该怎么洗呢?

在擦拭手机前先洗手,以“无菌操作”的要求擦拭手机。拆下手机壳后应一条一条擦拭,最后擦拭四角及边框,切忌胡乱涂抹。擦拭完毕后再次洗手。

消毒后要及时擦干,防止消毒液或乙醇渗入手机内部,影响手机性能。清洁消毒不用太频繁,一个月擦两三次就行。

“小脏手”也要注意清洁

有些“行动派”的朋友们担心消毒液或乙醇渗入手机内部,会将消毒后的手机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这种操作要不得!手机运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暴晒会导致手机热量过多,有损手机寿命!

还有些生活精致的朋友,习惯用一次性自封防尘袋包裹手机,防的就是这些无孔不入的细菌!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即便这样,手机依然需要定期消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手机消毒与手卫生“协同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一项在麻醉科医生中开展的研究发现,消毒后的手在使用手机通话一分钟后,手表面10%的面积会受到病原体污染。另一项实验在牙科工作者中实施,受试者先将手机彻底消毒,然后接通简短电话,发现有50%的手机被污染,其中53%为革兰氏阳性菌,2%为革兰氏阴性菌,3%为真菌。

简单说就是,洗干净的手不该再摸脏手机。同样的,已经洗干净的手机也害怕“小脏手”。

用它,就要清洁它。爱它,也是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