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徽州多事

然而,就在他起身的瞬间,酒楼内外突然响起一阵欢呼:“铁笔镇江南陆大侠到了!”

一时间,整个酒楼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不管是镇远镖局还是金狮镖局的镖师,都停下手,目光投向酒楼大门。

铁掌震八方漆鸿振和金毛狮王钱宇也都停止对立,不约而同地来到酒楼门口迎接。

“好一个铁笔镇江南陆大侠!”

封于修惊讶之余,心里赞叹一句。这位还没出场,仅仅靠名字,就已经让干戈纷争化解了一大半。

像这种情况,身旁自然有好事多嘴的江湖人士来解释。

“铁笔镇江南陆大侠好威风呀!他是哪位?”

“阁下居然不知道陆大侠的威名,肯定是遥远外乡来的吧。”

“兄台说得没错,我是从陇南来的。初来宝地,什么都不知道。”

“那你仔细听着。有道是江湖上说“江南两个陆家庄”。可实际上江南陆家庄何止千百,我们武林中人说两个陆家庄,却是指太湖陆家庄与嘉兴陆家庄而言。嘉兴陆家庄就是铁笔镇江南陆嘉良陆大侠的庄子,太湖陆家庄庄主是乾坤掌陆炎老爷子,不过他最近已经把事务全都交给自己孙子陆乘风少侠。本来铁笔镇江南陆大侠在各方面都胜乾坤掌陆炎老爷子一筹,嘉兴陆家庄一直压着太湖陆家庄。但陆嘉良大侠的儿子资质平平,远不及陆乘风少侠慷慨仗义青年俊杰。这一点上太湖陆家庄又胜过嘉兴陆家庄了。”

“呵呵,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

“对呀,听说陆嘉良大侠刚得了个孙子,也许再过二十年,这位陆小小侠又能逆转过来也未可知!”

“……”

封于修在一旁听得有趣,看来这位铁笔镇江南陆嘉良陆大侠就是神雕开场中已经死去的负心汉陆展元了,就是他辜负了李莫愁,娶了何沅君,最终导致整个嘉兴陆家庄被彻底毁灭。

至于陆乘风,算算时间,他应该被黄药师打断腿赶出桃花岛不久,原来太湖陆家庄也是他继承而来。难怪他出了桃花岛没多久就能召集江湖好汉围剿黑风双煞,原来是早有家业的武三代呀!

封于修算算时间,这场围剿应该再过一两年就会发生,柯镇恶的兄长飞天神龙柯辟邪就是在这场围剿中丧命!

就在这众人注目之中,一道身影缓缓走来。那人身材高大,肩宽背阔,步伐沉稳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人心之上。他身穿一袭深青色长袍,袍角随风轻扬,腰间系着一根古朴的铜扣腰带,显得格外英挺。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手中握着的一支铁笔,笔身漆黑如墨,笔尖寒光闪烁,仿佛能划破夜色。

此人正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铁笔镇江南”陆嘉良。

陆嘉良的面容如刀削斧凿般棱角分明,眉如剑锋,目若寒星,鼻梁高挺,唇角微抿,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的鬓角已有些许斑白,却丝毫不减其英气,反而更添几分沧桑与沉稳。他的目光深邃如潭,仿佛能洞悉世间一切纷扰,却又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淡然。

他微微一笑,拱手道:“老夫不请自来,还请漆镖主和钱镖主见谅!”

铁掌震八方漆鸿振和金毛狮王钱宇连忙笑着还礼。

“岂敢岂敢!为了我们这点儿腌臜事,烦劳陆大侠亲自莅临,实在是汗颜得很!”

“……”

封于修眼见已经打不起来了,再加上两大镖局谈事情要清场,他也顺应而行,带着傻姑随着人流,也出了酒楼。

濛濛细雨依旧在下,封于修生怕傻姑淋湿了衣服生病,于是牵了毛驴,找到一家客栈,就此住了下来。

休息一日,封于修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傻姑出了门,他打算找家武器铺子,把手头上的雁翎刀换成一把长剑。

这把雁翎刀是从曲家酒馆密室得来的,是那个大内侍卫的佩刀。这柄刀虽然很锋利,封于修自己刀法也能施展。但他自视现在内力薄弱,能够用来克敌制胜的只能是独孤九剑了。这么一来,还是用一把长剑更能发挥。

就这样,封于修牵着傻姑的手,缓步走在青石板路上。傻姑蹦蹦跳跳地跟在他身旁,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时不时舔上一口,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两人询问一番,最终走进一家老字号武器店,店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兵器,刀枪剑戟,寒光闪烁。店主是个满脸皱纹的老者,见封于修进来,连忙迎上前,笑眯眯地问道:“客官,想要点什么?”

封于修将腰间的雁翎刀解下,放在柜台上,淡淡道:“掌柜,在下想用这柄刀,换一柄长剑。不够的话,也可以再加一些银两。”

老者拿起雁翎刀,仔细端详了一番,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轻轻抽出刀身,只见刀刃如秋水般寒光凛冽,刀身上还刻着繁复的龙纹,显然不是凡品。

“这刀……是如何而来的?”老者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封于修眉头微皱,淡淡道:“家传的,换还是不换?”

老者连忙点头:“换,换!客官稍等,我这就去给您挑一柄上好的长剑。”

就在老者转身去取剑时,店内角落处一名身穿灰衣的男子悄悄抬起头,目光落在雁翎刀上,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点了点身旁的同伴,对方扭头过来,也顺着指点看到了这把宝刀,愣了一下,显然也认出来了。

封于修进了店铺就相当警惕,对于这几人的小动作自然也注意到了。封于修心中暗叫不好,看来这把雁翎刀并不普通,自己贸然出手还是太大意了。然则事已至此,还是尽快得到长剑才是,否则连施展剑法的兵器都没有。

封于修不动声色,依旧面无表情地等着。

片刻后,老者捧着一柄长剑走了过来。剑鞘古朴,剑柄上缠着细细的牛皮绳,显得十分趁手。封于修接过长剑,轻轻抽出剑身,只见剑刃如霜,寒光逼人,显然是一柄上等的好剑。

“就它了。”封于修点头道。

老者笑眯眯地收起雁翎刀,目送封于修带着傻姑离开店铺。

然而,封于修刚走出店门,便察觉到身后有几道目光紧紧跟随。他不动声色,带着傻姑拐进一条僻静的小巷。

巷子深处,封于修停下脚步,淡淡道:“跟了这么久,也该现身了吧。”

话音落下,巷口处缓缓走出几名灰衣男子,为首的正是之前在武器店中窥视雁翎刀的那人。他脸上带着一丝微笑,拱手道:“这位兄台,刚才一见,风采卓然,令人心折,不知可否有幸与阁下结交?”

封于修目光冷峻,淡淡道:“你们是谁?”

那人笑道:“在下明教青龙堂副堂主,姓赵。今日有幸得见兄台的大内侍卫御赐宝刀,实在是大开眼界。”

封于修眉头一皱,顿时明白了几分。原来那把雁翎刀居然是御赐之物,难怪被这些明教中人一眼认出来。

要知道明教向来喜欢与朝廷为敌,北宋末年的江南方腊就是当时的明教教主,朝廷花了大力气才将其造反镇压下去。据说撰写九阴真经的奇人黄裳也参与其中。

到了南宋建炎年间,有明教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绍兴年间有余五婆教主在衡州起事,理宗绍定年间有张三枪教主在江西、广东一带起事。

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对魔教诛杀极严,武林中人也对之甚为歧视,因此魔教教徒行事十分隐秘,虽然吃素,却对外人假称奉佛拜菩萨,不敢泄漏自己身分。

明教总坛原本就在徽州境内的黄山光明顶,后来方腊起事失败,光明顶总坛也陷落,被朝廷大军攻破,一把火烧了。自此之后,明教就把总坛迁往万里之遥的昆仑山坐忘峰,依旧称之为光明顶。

因此,徽州本就是明教活动极为猖獗之地,就算现在总坛不在这里,依旧活动频繁。封于修在这里遇到明教中人,再正常不过。

封于修心中已明白对方的来意。他脸上平淡如水,问道:“这把刀是我捡来的。阁下有话不妨直说。”

赵副堂主轻轻一笑,解释道:“这位兄台,我们等人并无要挟之意。我们明教也不是什么歪门邪道,教中众人大多都是被官府欺压迫不得已的。只因本教素来和朝廷官府作对,朝廷便说我们是魔教,严加禁止。我们为了活命,行事不免隐秘诡怪,以避官府的耳目。朝廷官府当我们是十恶不赦之徒,名门正派的侠义道瞧我们不起,甚至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黑道中人,也说我们是妖魔鬼怪。实在是天大的误会。”

封于修见对方言语温和,自己也不愿意惹事,拱手道:“在下也是被官府追杀,不得已才隐姓埋名。明教各位弟兄都是惩强扶弱扶危济困的英雄好汉,在下也早有耳闻,本应与诸位畅谈一番,共襄义举。但鄙人突逢变故家离子散,正急于寻找自己妻子。只能暂且搁置,日后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