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黄金丨法币丨比特币丨元货币

如果价值无法得以流转,那么经济就会陷入停滞;如果没有合适的交易媒介,社会的无谓消耗就会增大。所以,人类一直在探寻最优的资产媒介,来让价值持续流通。

在人类原始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十分简单,如果一个人想要得到另一个人的东西,他会采用“物物交换”的直接贸易方式。打个比方,我养了一只羊,但我想吃苹果;你刚好种了一棵苹果树,我就用一只羊去换你的100个苹果。这是人类社会原始时期“以物易物”的体现。

但随着交换规模的扩大,物物交换变得十分麻烦且受限。比如今天你想用羊肉换苹果,但对方不想吃羊肉,而是想吃牛肉,那么交换就无法达成;也可能后来这个人又想要吃羊肉了,回来找你,但你的羊肉早已卖掉了。这是物物交换因需求不匹配,以及时间不匹配而造成的一种结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等价物”应运而生。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麦元”制度,即将固定量的大麦谷粒作为通用单位,来衡量和交换其他货物,大麦也成了最早的系统化的资产媒介。当时最普遍的单位是“席拉”,约等于一升。但“麦元”有个很大的缺点,即大麦的储存和运送存在局限性,同理还有贝壳、布帛这样的资产媒介,它们都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般等价物,但最后因为商品交换进一步扩大,在流转和使用中存在着很大损耗,也不适合长时间存储,所以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后,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种资产媒介——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黄金和白银都具有稀缺性、稳定性和延展性,它们不易腐坏,而且易切割。马克思曾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金银本身是具有作为人类资产媒介的属性的。

另外,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资产媒介,黄金和白银本身都是有使用价值的,而且因为其稀缺性,黄金和白银成了承载信用的物品。不过,黄金和白银也不是完美的,它们的局限性体现在不易携带和不易衡量。每一次黄金交易,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在支付环节,这便降低了交易效率。随着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资产媒介,也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种资产媒介:法定货币,或者说法币。

法币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铸币阶段”。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是铸币广泛使用的前提,铸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存等优点。

第二个阶段是“纸币阶段”。在商业贸易高度发达的宋朝,官方便发行了纸质货币——交子,这也是现代纸币的雏形。同时,像早期的商业票据、银行券等,也都是“纸币阶段”的产物。

第三个阶段是“数字货币阶段”。20世纪后,随着科技发展,货币也不断朝着数字化演化,信用卡、借记卡、记账卡等交易工具出现,货币开始走向无实物的数字化。如今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交易的主要方式。

作为现代国家发行的货币,法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代表实质商品或货物,发行者也没有将货币兑现为实物的义务。它只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为合法的货币。法定货币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货币”,由主权国家进行信用背书,赋予其流通价值。在这种信用体系中,国家属于债务人,作为债权人的我们被取消了向国家的追索权,但国家以法律和强制力保证其在交换中被接受。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生效期间,全球的各类货币依托于美国信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脱钩,货币则完全由各国政府自身的信用承载。

法币有其自身的优点:易识别、持久性、便携性、防盗性等。法币依靠发行者控制发行量来维持价值。事实上,各个国家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印发超量货币,比如为了短期繁荣、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是为了稳定社会、降低失业率,也可能是为了渡过经济危机,减少经济波动。超量印发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导致个体拥有的资产缩水。

法币避免不了“通货膨胀”的陷阱,一旦国家没有守住应该遵守的“信用”,滥发货币,最终承担后果的还是持有资产的个体。

在人类铸币史上,大多数发行货币的政府,都有很大动机去多发货币,透支货币的信用,导致恶性膨胀,引发经济危机。这主要还是因为在法定货币这一资产媒介体系中,起作用的是一个“中心化”的记账本。

人类需要解决法定货币的缺陷,同时还能保有货币功能的资产媒介,这种资产媒介要能够去除货币发行的中心化问题,创造一个不会无限超发、透明可追溯的货币体系,并且可以在没有第三方机构信用背书的情况下实现价值流通,比特币(bitcoin)应运而生。比特币出现的年份,刚好是全球饱受金融危机折磨的时候,那时很多人对法定货币下的中心化记账体系越来越失望,疑虑也越来越深。

比特币有以下特点。

(1)总量恒定,可以无限被分割——不会因为超发货币而导致个体货币贬值。

(2)点对点分散交易——去中心化,无须第三方信用背书。

(3)透明可追溯——公平公开。

(4)无法篡改和复制——不会有假币问题。

(5)匿名交易——最大限度保护隐私。

它与法定货币不同,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而是依据特定算法,通过计算产生。比特币系统基于P2P(peer-to-peer lending,个人对个人)通信网络、非对称性加密算法、分布式数据库及以巨大算力作为运转成本的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可以在全球任意时间、地点进行安全可靠的、点对点的、极低成本的即时传输。

比特币的设计特点解决了传统货币存在的许多问题,但比特币不是完美的,它解决了法定货币存在的问题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市场容量小、流动性不足、容易被操控、交易费用高、处理能力弱、波动性大等缺点,都极大地限制了比特币作为资产媒介的普及和流动。

当下比特币更像一种实验货币,它是数字化货币的雏形,但绝不是终点。不过,比特币的出现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资产媒介的变革。

那么,人类能找到一种完美的货币,来解决传统货币存在的缺陷吗?元资产的出现给了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元宇宙中,基于元资产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交易媒介:元货币。

什么是元货币?可以这么理解,元货币是在比特币基础上进行优化的加密货币,它保留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的优点,同时也弥补了比特币难以流通的缺陷。元货币并不是单一的一个币种,它是由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垂直性货币合约组合构成的统称,这些元货币集合起来会成为统一的金融基石,分散开来又各具功能,同时这些元货币彼此之间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市场兑换。

元货币的底层逻辑依旧是区块链技术,并通过智能合约及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去中心化应用)等方式,来保障元货币能够完成它的合约功能及交易使命。

元货币拥有货币的基本职能:

(1)交易媒介——它是一种商品交易的中间媒介;

(2)价值度量——有自己的价值单位,具有货币的可分割性;

(3)价值储藏——能把价值换成元货币进行储存,可随时随地进行使用。

同时,元货币也有一些传统货币所没有的特点:

(1)去中心化——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去中心化;

(2)智能合约——基于数字协议开发出来的智能合约;

(3)多元货币——并非某一固定货币,而是多种货币的集合;

(4)具备功能——除了具有货币基本职能,还带有功能属性;

(5)锚定主体——货币锚定的是发行者主体,不一定是国家;

(6)独立自由——一旦发行,没有谁可以将其冻结;

(7)无界限流通——可以在全世界范围无界限流通。

元货币或许是人类社会资产媒介发展的更高形态。元货币的出现大概率将让货币重新回归它应有的本质,让人们重拾对资产媒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