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人主权财富

什么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排他性的政治权力,语言文字及文明的独立都是主权的体现,简言之,主权是“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也是对内依法施政的权力来源,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一种力量和意志。

那什么是主权财富呢?主权财富是指一国政府积累的公共财富,它由本国政府控制与支配,其他国家不得干预或者占有。

“个人主权财富”指的是个人积累的私有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属于个人,其他个人、组织甚至政府都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支配它,财富所有者对自己的财富有绝对控制权和支配权。个人主权财富具备以下五大特征。

(1)自主性:财富由个人意志自主支配,其他人无法强行干预。

(2)私密性:个人资产可以选择公开或者匿名。

(3)安全性:不受其他要素干扰,只需要保证数学上的合法性。

(4)稀缺性:不能任意追加资产数量,有程序或者合约进行限制。

(5)流动性:非常容易兑换并且在相当大范围内快速流通。

根据以上特征,我们再来分析克莱因船上的四个囚犯的财富,对比了解什么属于个人主权财富。

第一个囚犯的财富是香料,它有点像人类世界的石油,只可惜香料因为开采技术的进步失去了稀缺性,同时不便于携带,流动性也比较差,这导致哈克南的财富在40年后快速贬值。

第二个囚犯的财富是镱星,它有点像人类的不动产,同样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镱星不便于交易,第二个问题是它并不安全,人马座联军可以直接没收甚至毁灭白格尔的资产,他的财富完全谈不上个人主权。

第三个囚犯的财富是银河币,有点像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之后的美元,它的稀缺性没有机制来进行限制,安全性也是一种虚伪的安全性,因为控制者可以随时稀释它。

正因为如此,这三个囚犯的财富都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个人主权财富”,所以最终这些财富都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

第四个囚犯的财富虽然表面看起来完全虚拟,只是一串字符,但这串字符可以看成是数字公钥,也就是个人的数字账号,而公钥后面对应的是私钥,那是个人行使财富权利的私密工具。另外,这串字符是无数数字协议和智能合约的结晶,这些数字协议和智能合约无法篡改。数字协议和智能合约代表的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共识,这些共识对应的是社会的综合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所以这串字符并不完全是虚拟的,只要共识还在,那它就是“个人主权财富”。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四个囚犯的财富具有以下特征。

(1)自主性:没有人可以动用主体私钥,除了所有者自己。

(2)安全性:数学上合法,没有谁可以轻易毁掉。

(3)稀缺性:它发行的数量会受到限制,不会无限膨胀。

(4)流动性:有支撑它的数字网络协议便于流通。

这就是第四个囚犯的财富看似虚拟,最后却成为四个人的生活保障的原因,因为相对其他三个囚犯的财富来说,它更接近于“个人主权财富”,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1789年,《人权宣言》宣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两百多年后,个人财富仍然没有办法得到有效保障,它可以随时被冻结、没收、贬值。现代货币控制下的“主权财富”体系中,权力随时可以对财富进行干涉。它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一方面是数字经济的相关技术尚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法定货币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暂时没有完美替代品。

随着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迫切需要一种真正的“个人主权财富”,而其中基于元宇宙资产形成的加密数字财富,很有可能弥补当下“个人主权财富”的空缺,成为第一个“个人主权财富”的样本,这个样本我们可以将它视为“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