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演讲成就人生:一次演讲成就一个伟大的建筑——贝聿铭

演讲,在你的人生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它对你的职业提升和人生道路有什么帮助呢?美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曾经说:“如果有一天神秘莫测的天意将从我这里把我的全部天赋和能力夺走,而只给我留下选择其中一样保留的机会,我将会毫不犹豫地要求将口才留下,如此一来,我将能够快速恢复其余。”这句话强有力地说明了好的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老话“开口见人心”,还有人们常说的“一张口,别人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重”,都可以反映出,你语言表达出的内容,往往可以让别人形成对你的评价和判定。而如果这份评价来自上级、甲方、客户等,那么将直接影响你的前途。

本节我们要认识的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建筑师贝聿铭,他依靠着卓越的表达能力,为自己争取了著名建筑的设计机会,并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推广至全球的故事。

1.4.1 贝聿铭的故事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祖籍江苏省苏州市。他是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曾获得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金奖、日本帝赏奖、普利兹克奖,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他的建筑事业的腾飞,除了离不开卓越的建筑设计才能、优秀的个人品格,还离不开卓越的演讲才能。

1.了解建筑师

建筑师的工作非常特殊,建筑师工作的核心技能是“建筑设计”。虽然在这个方面,他们往往需要经过专业的教育和训练。但是仅仅依靠“建筑设计”的相关技能还无法独自完成建筑设计的全部内容,还需要拥有演讲才能。

首先,建筑师要争取到与工程的投资方合作的机会。比如,竞标的时候,建筑师需要讲述自己的设计方案。在与投资方接触的期间,貌似不经意的问答都很有可能决定设计方案能否被选中。

其次,在建筑设计落成的过程中需要与施工方、投资方等进行多方位、全流程的沟通与接洽。比如,当施工方甚至投资方质疑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时,建筑师应该及时、有效地沟通,从而推进任务。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设计的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在施工的过程中,被质疑不安全,权威人士硬要他加四根柱子,莱伊恩无法获得有效沟通,所以做了四根不起任何支撑作用的“柱子”(柱子距离顶部有一小段距离,虽然无法支撑建筑,但是足以骗过别人的眼睛),他用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设计的建筑,证明自己设计的建筑绝对符合力学,安全稳定(后来添加的柱子直到300多年后才被人发现)。面对相似的情况,贝聿铭在设计美国国家图书馆时说服了施工方,让他们相信该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才使得该建筑保留了原来的样子。

最后,建筑师还需要接受采访、做演讲,处理公关性的问题。

贝聿铭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大的机遇——设计肯尼迪图书馆,就归功于他卓越的演讲才能,以及从中透露出的智慧、诚恳、专业与风度。

2.机会来临

1960年,贝聿铭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工作室。1963年,美国时任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次年,肯尼迪家族希望建造纪念他的建筑物——肯尼迪图书馆,他的遗孀杰奎琳代表肯尼迪家族为这个建筑寻找合适的设计师。杰奎琳非常看重这次设计,除了常规的竞标,她还要亲自去候选人的工作室实地考察,再做最后的决定。

当时,贝聿铭虽然在候选人名单中,但是名气更大的设计师是密斯和路易斯,他们在行业内的地位颇高,代表作品家喻户晓。

贝聿铭深知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将自己的个人履历、以往作品、设计理念等方面的资料翻了个遍,寻找最合适的、最恰当的演讲角度和方法。

3.演讲是一场秀

当时贝聿铭的事业刚刚起步,租的办公室很简陋,但是他明白,这一次,这个熟悉的工作场地将变成他的演讲场地。于是,他将整个墙面粉刷了一遍,接待处摆放了一大束鲜花,将小小的工作室精心布置了一番。

杰奎琳来到贝聿铭的工作室,看到精致的装饰和门口的鲜花,很是惊讶,因为这与杰奎琳印象中刚起步的设计工作室差别很大。在她的印象中,这个级别的工作室,一般都忙于洽谈业务和做设计,工作室内都是设计工具。即便打扫过,也不可能如此雅致。于是她好奇地问:“你们经常这样布置吗?”回答“是”,明显不可信;回答“不是”,又显得没有底气。贝聿铭回答:“这是特意为您准备的。”这样的回答体现了对杰奎琳的热情与重视。

之后,贝聿铭向杰奎琳介绍了自己的履历,并巧妙地介绍了自己与肯尼迪的缘分,即生日只差一个月,都是哈佛毕业的,都有相同的冲破世俗的勇气。这些表述看似是不经意地介绍自己,实则是经过了认真的调研和精心的设计。

贝聿铭还向杰奎琳介绍了自己以往的作品,同时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贝聿铭明白,自己的劣势是,相比其他两个设计师,贝聿铭没有更加优秀的代表作。他没有逃避自己的弱势,而是谦虚地说:“虽然我并不出名,但是我最好的作品一定会是肯尼迪图书馆。”在贝聿铭层层铺垫、展示能力、展示理念、表达信心之后,杰奎琳被贝聿铭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她说:“我觉得可以和贝聿铭先生一起实现一次飞跃。”

4.竞争者的表现

同样作为候选人,且实力和地位都比贝聿铭高的两位设计师在与杰奎琳接触的时候表现完全不同。80岁的密斯,功成名就,淡定从容,虽然很体面很专业,但是杰奎琳没有感受到自己与密斯理念的契合,也没有感受到被重视,所以她对密斯投入这次设计的热忱持怀疑态度。而路易斯,虽然在专业能力、设计理念、作品、地位各个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奈何表达能力太弱,对设计理念的表述十分晦涩,没有让作为外行的杰奎琳感受到他卓越的专业能力,因此杰奎琳最终选择了贝聿铭。

5.演讲,成就了贝聿铭

贝聿铭在完成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与施工后,在建筑设计行业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1979年,肯尼迪图书馆建成使用,美国建筑界授予贝聿铭美国建筑学会金奖,并将当年定为“贝聿铭年”。

贝聿铭卓越的演讲才能,陪着他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建筑,如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美国国家美术馆东场馆、苏州博物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卡塔尔的伊斯兰博物馆等。争取一个个项目、处理与施工团队之间的问题(如扩建美国国家图书馆时,工人质疑贝聿铭设计的安全性,不愿施工)、处理外交危机(如他设计的美国汉考大厦玻璃外墙脱落,虽然是玻璃厂商的问题,但当时真相未明)都离不开贝聿铭卓越的演讲才能。

贝聿铭在建筑界取得成就后,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为人处世的哲学,融入了自己的演讲之中。比如,他在美国耶鲁大学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在日本东京大学讲述《我一直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等。他用演讲表达自己对建筑的思考:“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演讲的才能不只让他取得了建筑事业上的成功,还让他的设计理念、处世观念与人生思考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也是他成为被广泛推崇的建筑大师的原因之一。

1.4.2 书写自己的故事

了解完贝聿铭的故事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开口讲话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其中的重要机会,甚至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表现平平甚至不好,则可能会眼看着机会溜走。

1.生活中有哪些开口讲话的机会?

第一类:正式的公开讲话。对于创业者和影视制片人来讲,招商引资的路演很重要;对于设计师来说,讲述设计方案很重要;对于打工人来说,面试时的表现、做工作汇报、年会等很重要;对于老师或者讲师来说,讲述自己的课程、办讲座很重要……这些开口讲话的机会,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拿到投资,能不能设计某个建筑,能不能得到心仪的工作甚至升职加薪等。

第二类:非正式的公开讲话。社交场合中介绍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别人探讨问题等,都有可能被隐形的“贵人”听到,也许机遇的降临就在不经意间。

2.如何书写自己的故事?

首先,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想要树立的公众形象是什么样的,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子,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不管当下有没有做到,先“装”起来,像想象中的自己一样去说话、去待人接物,慢慢地这个目标就有可能成真。

其次,重视每一次公开讲话。公开讲话时,不管看起来多么随意,都要提前准备,哪怕是准备的时间很短,也要简单地打个“腹稿”。

最后,践行落地。要真正去做,而不是仅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