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3
检索高质量素材,首先寻找关键词

时常有执笔人问我:“为什么我和同事用同样的电脑、同样的网络,甚至同样的方法,他总能很快检索出自己想要的素材,而我检索出的内容不是和主题不相关的文章,就是根本没法用的套路化模板呢?”工作中,对“笔杆子”来说,除了日常大型公文的写作,通常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帮助同事检索素材。用10分钟快速找到合适的参考资料,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使用同样的工具,却有不同的检索结果,这里面的关键变量是什么呢?是“关键词”的选取。为什么“关键词”的选取会因人而异呢?因为人与人的词语储备量和深度思考能力存在差异,即人与人向内“抓取”和向外“发散”的能力不同。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在短期内提高工作效率。我可以分享3个非常好用的方法,具体如下。

1 善用同义词替换

在寻找检索关键词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习惯,即想搜什么,不要直接搜目标词,而要去找它的同义词。举个例子,写工作总结时,如果你搜“工作总结”,检索出的一定是套路化模板,可以把“工作总结”替换为“工作报告”进行检索,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文种,但是主体内容具有相互参考和借鉴意义。

我再用表格方式举几个例子,见表1.1。大家可以挡住表1.1的最右列,思考一下,试试看能想到几个用于替换直接关键词的同义词。

表1.1 同义词替换

写出这些同义词后,检索时,可以在不同关键词之间增加“空格”,排列组合2~4个关键词进行交叉检索。

2 以动宾短语中的动词为关键词

在工作实践中,除了同义词替换,还有一种很巧妙的检索方法,即以动宾短语中的动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我们使用表1.1中的部分例子做二次思维发散,见表1.2。

表1.2 以动宾短语中的动词为关键词

3 学会拆解金句

在质量较高的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提纲挈领的金句,其中不乏经典短语,比如“五位一体”“双轮驱动”“一体两翼”“数字赋能”等。那么,我们做反向思考,在检索工作总结等长篇公文时,以这些短语为关键词,是不是更容易检索到高质量素材呢?

比如,以“社区治理 数字赋能”为关键词,可以迅速检索出使用数字技术助力社区建设的新举措。

【学姐唠叨】

检索,不是为了照搬照抄,而是研究新事物的第一步,即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充分占有资料,这个顺序和我们在读书期间撰写学术论文的顺序一样。选择“翻一翻、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还是“拖一拖、等一等、愁一愁、要一要”,注定是两种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