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用指南
- 于建荣 申海龙 何芹主编
- 4482字
- 2025-03-27 14:45:42
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多样,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就有朋党、社邑等社会组织;隋唐时期出现了同年会、怡老会、行会等社会组织;北宋时期有合会、文社、义庄等社会组织;明清时期有善堂、会党、公所等社会组织。近代以来,有协会、互助会、合作社、慈善堂、红十字会、研究会、学社、哥老会、剧团、剧社、文工团、棋社、画社等社会组织。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组织有不解之缘。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中的上海的“中国共产党”和北京的“共产党小组”,分别是在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社会组织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立起来的。党成立后,也一直非常重视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包括社会组织党建在内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指出:“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1]党的五大党章明确:中央委员会经过党团指示政府及其他社会团体之工作方针。在所有一切非党群众会议及执行的机关(国民党、国民政府、工会、农民协会等等)中,有党员三人以上,均须组织党团。党团的目的,是在各方面加紧党的影响,而实行党的政策于非党的群众中。这里的党团工作,就包括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党的七大党章明确: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支部。在每一个工厂、矿山、农村、企业、街道、连队、机关、学校等等之内,凡有党员三人以上者,即成立党的支部组织。这里的“等等之内”,就包括社会组织。七大党章还第一次将党团修改为党组,并对党组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毛泽东还专门论述了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比如,在《关于健全党委制》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今后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军分会或领导小组)、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和报社党组,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当然不是无关重要的小问题或者已经会议讨论解决只待执行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2]这一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边区国防科学社、自然科学研究会、中国农协会、生物研究会等许多社会组织,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团体组织纲要》《陕甘宁边区民众团体登记办法》,社会组织党组织也逐步发展起来,奠定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八大党章在加强党组工作的同时,明确:每一个工厂、矿山或者其他企业,每一个乡和民族乡,每一个镇,每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每一个机关、学校和街道,人民解放军中的每一个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这里的“其他基层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就包括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毛泽东提出了“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3],“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4],“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5],“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都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6]等重要思想。毛泽东还专门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在文学艺术界开展整风学习》的指示,指出:“各中央局,并转分局、各省市区党委,各同级政府文化部门的党组和文艺团体的党组:(一)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向中央所作的报告,认为这一报告是正确的。(二)请各中央局、分局、省委、市委、区党委自己和当地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负责同志都注意研究这个报告,仿照北京的办法在当地文学艺术界开展一个有准备的有目的的整风学习运动,发动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文艺干部中的错误思想,发扬正确思想,整顿文艺工作,使文艺工作向着健全的方向发展。为使这一整风运动获得良好的结果,各中央局、分局、省委、市委、区党委的负责同志和宣传部负责同志必须亲手抓紧对文艺界整风运动的领导,先将你们的计划报告中央和中央宣传部批准。”[7]这一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社会组织得到了改造、规范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全国性社团近100个、地方性社团约6000个,大多数社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在曲折发展中探索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方向和理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二大党章在强调党组工作的同时,明确: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人民公社、合作社、农场、乡、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仍然包括在“其他基层单位”党的建设之中。党的十七大党章,在继承十二大党章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作出了在社会组织中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的规定,明确: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邓小平指出:“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8]江泽民指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向新世纪,党中央领导全党正在继续推进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胡锦涛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10]这一时期,领导制定颁布《基金会管理办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社会组织得到爆发式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组织达到100万个,社会组织党组织迅猛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党章第一次明确: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大党章重述了这些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高度关注基层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特点,加强指导和管理,使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11],“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12],“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全面增强党对各类各级社会组织的领导”[13],“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14],“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15]等重要论述,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地方出台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社会组织实现了从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转变,社会组织党组织从2013年底的11.5万个增加到2021年底的17.1万个,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不平衡、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要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化改革开放,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必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质量。
为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坚持问题导向,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价值意义,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社会组织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完善党建工作的领导保障机制等问题,以期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6页。
[2]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编:《毛泽东同志论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8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8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868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884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8页。
[7]《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页。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
[9]《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43页。
[10]《胡锦涛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57页。
[11]《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 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6月19日。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1页。
[1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1年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37页。
[14]《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 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全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日报》2018年7月5日。
[1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2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