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在得到喜峰口失守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派遣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兵四千施援遵化。
而袁崇焕本人,则在宁远锦州集结军队,准备随后出发。
和赵率教十月初一便赶到了三屯营不同,袁崇焕这边星夜兼程地往遵化赶,也迟了四天,于十月初四凌晨,才赶到了遵化城下。
这并不是说袁崇焕故意地拖延时间,其实袁崇焕已经是相当的努力了。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起宁远和锦州的两万军队,并且布署好宁远锦州的防务,并且披星戴月地赶往遵化,只用了四天的时间,其实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宁远和锦州担负着防御建奴进攻的重任,袁崇焕一下子调走了两万关宁军的精锐,宁远和锦州的防务必然会陷入空虚。
如果这个时候建奴来偷袭的话,一旦锦州和宁远有失,袁崇焕自然是难赎其罪的。
也许有人会说,皇太极不是率领建奴的主力大军去攻打遵化了么,关宁防线还需要担心吗?
袁崇焕可不敢这么想,本身皇太极就诡诈多端,他久攻关宁不下,或许这正是他的调虎离山之计亦未可知。
喜峰口这边皇太极究竟带了多少的人马,辽东这边建奴留守的兵力又有多少,袁崇焕根本就不太清楚。
而这个时候如果派出斥侯去查探的话,时间上面根本就不容许。
所以,袁崇焕也只能是做两手准备,一方面他带上两万精锐去施援遵化,另一方面则是安排留守宁远锦州的军队做好防御准备,谨防建奴人的偷袭。
不管遵化那边的真实情况如何,袁崇焕都必须要火速赶往遵化,将皇太极挡在遵化城下,不使他突破蓟镇防线。
喜峰口失守之后,遵化可以说是蓟东防线的最后一道屏障了,一但建奴人突破遵化,面对的将是一马平川的蓟东平原,不光是蓟东四县都有沦陷的可能,就连大明的都城,都会处在建奴大军的威胁之下。
事态之严重,情势之危急,让袁崇焕根本就来不及做其他的考虑。
集结起兵马之后,袁崇焕立刻是亲率宁远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纲,连夜出发,取道山海关,直奔遵化而去。
刚到山海关,袁崇焕就接到了朝廷的圣旨。
一听皇帝就在遵化的消息,袁崇焕立刻是惊得魂飞魄散。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崇祯皇帝为何会出现在遵化?
不过一旦遵化被建奴所攻破的话,那可真就是遵化变成土木堡了。
本来他赶往遵化就不敢有任何的怠慢,听到皇帝滞留遵化的消息,袁崇焕就更不敢懈怠了,就连每日宿营的时间,都压缩在了两个时辰之内。
其他所有的时间,都在赶路。
就连行军的伙食,也都是在马背上解决,一口凉水一口干粮,想吃口热乎饭,根本就不可能。
就这样披星戴月地一路狂奔,关宁军终于在初四凌晨时分,赶到了遵化的城下。
此时的建奴大军,正在连夜围攻遵化,双方激战正酣,厮杀声、呐喊声响彻夜空。
这反倒把关宁军给整不会了。
就算是攻城,哪有大晚上进行的,以前他们在辽西,可是和建奴人交手不下百余次,单单就是建奴人攻打城池,也有数十次之多。
可从来也没见建奴人会大晚上来攻城的。
这皇太极究竟唱得是哪一出啊?
祖大寿担任的是先锋一职,自然是最先赶到的遵化,不过就算他深感纳闷,但也顾不得许多了,立刻率军向着建奴人冲了过去。
先前赶往遵化那是救援,现在情况不同了,变成了救驾,皇帝还在遵化城内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建奴人攻破遵化。
祖大寿所率的五千骑兵,那可都是关宁军的精锐,个个都是百战余生的沙场老兵,和建奴人打仗,次数多的数都数不过来,那怕建奴大军人多势众,但这些老兵根本就没有半点的畏惧之心。
那怕他们这几天超负荷的行军,已经是累得精疲力竭,但面对建奴人,依然是嗷嗷叫着,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发起了果敢的冲锋。
建奴人这边,他们的专注度都在遵化城那边,所有的兵力,也都集中了攻城上面,外围的兵力相当的薄弱,甚至于防御的阵型都没有。
此时祖大寿率兵一冲锋,建奴军立刻是溃败而逃,根本就无法挡得住关宁军的冲击。
其他方向上的建奴军,鏖战了一宿之后,都早已是疲惫不堪了,若不是岳托和豪格率兵在后面督战,后退一个杀一个,建奴军早就扛不住了。
这个时候明军的援兵突然杀到,黑暗之中,也根本不知道援兵的数量究竟有多少,于是乎建奴各部人马是兵败如山倒,一泻千里,溃不成军。
此时的岳托和豪格,那怕再用铁血的手段,也无法遏制建奴军的溃败,他们也只能是随大流了,融入败军潮之中,向北溃逃而去。
祖大寿这辈子恐怕也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以前和建奴打野战,基本上都是胜少败多,就算是打了胜仗,能斩获建奴几十上百颗人头,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战绩了。
现在这一路狂砍下去,还不知道砍了建奴的多少人头。
而且这战斗,近乎是一边倒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压力可言。
连祖大寿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或者是碰到了假的建奴军。
一直杀到了天光大亮,祖大寿这才勒住了战马,下令关宁军停止追击。
此刻的遵化城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建奴人、蒙古人、八旗汉人的尸体堆积如山,满地的狼籍,可见昨日战况之惨烈。
此刻袁崇焕也率主力赶到了战场,看到建奴大军已经撤退,遵化城安然无恙,袁崇焕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是落了地,抚须长叹一声道:“天佑大明!天佑圣上!”
袁崇焕立刻是命人向遵化城内通报,亮明身份,通报军情,并请求觐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