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久弥新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植于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的内在价值存在于文化资源之中。可以说,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依托于当地文化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更与当地文化资源内在价值挖掘、利用的能力息息相关。

一 文化资源的内涵

(一)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是指一切精神的东西和凝结于物质的东西之中的精神的东西。[1]其中,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或精神与心理状态,诸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文化的精神层面;经过人类活动所改造,凝结着人的知识和智慧的物质产品是文化的物质层面,也是文化的载体;而包括诸如文字、书籍、语言、技术、能力、方法等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体系,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组织结构、社会制度等则属于文化的知识和制度层面。[2]

资源是指某一地区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共同构成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文化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思维的物质、精神产品或活动,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戏曲、科学技术等。广义的文化资源涵盖的范畴较广,目前还未形成具体的一致的定义,普遍地将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所有物品与活动都划到广义文化资源的范畴。

(二)文化资源的类型

文化资源是能够投入生产中并不断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物质与精神形态,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生产的手段之一。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作为文化产品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文化资源具有文化和人文特征,是凝结在物质和非物质形态中的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文化资源还具有历史和地域特征,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以及反映出的某地区所共有、独有的民俗文化、乡土风情、艺术、宗教等。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文化资源分成不同的类型。按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以可感的物质化、符号化的形式存在的有形文化资源,如历史遗迹、宗教建筑等和以思想化、智力化、想象性的形式存在的无形文化资源,比如民俗风情、节日礼仪等两类。从统计评价的角度,我们又可以将文化资源区分为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和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可度量的文化资源是指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具体估计和测量其瞬间价值的资源种类,比如历史人物、建筑、工艺品等。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是指不可用现实价值来体现的资源类型,如思想、民俗、戏曲等。此外,文化资源还可以分为自然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文化资源主要指山川、湖泊、河流、地貌等不依赖人力形成的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指寺庙、古城、宫殿、陵墓等凝聚了人类智慧与汗水的文化资源。[3]

二 文化资源的特点

(一)文化资源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属性

精神是文化资源的内核。作为凝结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共性知识资源,其中内含的精神属性是文化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特征。而物质形式是文化资源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文化资源一般都具有物质形态或附着于物质之上,比如存在于古建筑、历史遗迹中的古代社会生活、生产活动、精神生活方面的文化资源等。当然,也有部分文化资源是以口口相传、民俗风情等非物质的形式存在。

(二)文化资源具有差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文化资源是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一种人文资源,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活动、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性、差异性的文化资源。也正是因其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诸如文物资源、民俗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才能够形成垄断。以河南为例,河南省拥有的古城、黄河、少林寺功夫、太极拳、寻根觅祖以及洛阳牡丹、开封菊花等文化资源已成为河南独特的文化名片,也是河南文化资源开发的基础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三)文化价值是文化资源转化的根本

文化价值是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文化产业转化,实现经济价值的关键。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价值为核心、强调创意的产业。“内容为王”,可以说每件成功的文化产品的产生都体现了文化资源内在的文化价值,同时它又是极具创造性和个性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难以被替代和简单复制。当然,并非所有的文化价值都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部分文化资源以其独有的价值深植于人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生产之中。

三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资源的核心是其内含的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根本。可以说,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文化价值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和支柱,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则在促进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利用、转化、保护、传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资源是参与社会生产的要素

1.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社会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随着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文化已逐渐渗透社会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成为参与社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尤其是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文化资源是发展的基础。当然,文化产业是包含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等的庞大产业体系,涵盖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动漫游戏等众多不同类型的行业,在不同文化产业类型中,文化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差异。其中,文化旅游业、文博业、民俗文化业等文化产业是依托于文化资源而形成的,可以说独特的文化资源如文物资源、民俗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是在该类产业运作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即在生产投入要素中,文化资源占有较大的比例,并贡献了较大的产出。而对于动漫游戏、新闻出版等行业来讲,除科技、创意之外,文化资源也在内容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文化已经逐渐渗透文化产业各环节之中

文化渗透文化产业各环节的运行过程中。以文化旅游业为例,旅游业是由众多行业组成的综合性产业群,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诸如生产、流通、交换以及决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各种文化因素。其中,文物、遗址等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文化的行为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文化的心理要素,如宗教情绪、道德情操等,都可被挖掘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而现代旅游饭店就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3.文化在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凸显

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量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被挖掘、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助力。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为文化范畴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都在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的手段

1.文化产业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优化

首先,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凭借着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而形成的,是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既可以通过文化产品的生产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又能够通过文化产品市场的竞争,为文化资源的挖掘、优化提供条件。以文化旅游业为例,当前,文化旅游消费的重心正在向参与、体验型等方面转移。因此,相关企业必须针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不断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出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项目,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可以说文化产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其创造性的核心就是提升文化品位、升华文化内涵,而这又促进了文化资源地不断优化。

2.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播

我国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每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并逐渐形成独特的、共性的文化特质,而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疑为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技术、政策等支持,为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渠道、更多样的视角和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