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俄罗斯知识分子溯源

何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一个似是而非,既为人所熟知,又模糊不清的复杂概念。目前,学界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众说纷纭,一般认为,“知识分子”这一术语有三个主要源头:法语、英语和俄语。

法语中的“intellectuel”被认为是知识分子概念的源头之一。法国社会活动家乔治·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在其发表于1898年1月23日针对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Affaire Dreyfus)的评论文章中首次明确提出“intellectuel”这一概念,此后该概念逐渐开始流行。“德雷福斯事件”表明在当时的法国存在以爱弥儿·左拉(Emile Zola)、克里蒙梭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他们强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代表了整个社会的“良心”。因此,在该文化语境下,“intellectuel”一词被频繁使用,间接获得了“批判、自由”等语义。然而,在法国,“知识分子”这一术语特别指涉“那些受过教育但又与传统和秩序相悖的人,他们有很强的政治抱负,试图要么直接成为国家领导者,要么间接地影响政策制定”[3]。法国作为近现代革命的摇篮,其知识分子概念也呈现出别样的社会政治属性,凸显出知识分子的社会性意义。

英语中的“知识分子”,有intellect、intellectual和intelligentsia三种表述形式,它们都含有“智力高的人”“智者”“知识分子”这样的语义。Intellect的基本语义为“智力(尤其指高等的),思维逻辑能力”,也含有“智力高的人,才智超群的人”之意,侧重并强调人的智力和天赋。Intellect由古法语intellecte变化而来,词源为拉丁语intellectus。[4]Intellect衍生出intellectual,意指“知识分子”,该词是英语中“知识分子”概念的一般指称,是最常用的表述。Intelligentsia源于俄语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一般翻译为“知识分子、知识界或知识阶层”。

Intellectual和intelligentsia都指“知识分子”,但它们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在英语语言图景中,intellectual是一个带有独特感情色彩的词,除了“知识分子”这一中性语义外,它还表示“属于知识分子精英或上层知识界的人,致力于空洞的理论研究或思考,并经常不恰当地在解决实际问题”[5]。1934年版的《韦氏词典全本》中,intellectual意指:“通信息,有知识的人的群体;受过教育,有专门技能的团体、阶级或党派——这些人的言行通常是幼稚可笑的。”[6]换言之,intellectual(知识分子)是一个令人厌恶的、丑陋的词(an ugly word),甚至含有极其势利的意思。Intellectual也被认为是“什么也不懂的人,只懂得2美元的词”。显然,intellectual在西方是一个带有贬义感情色彩的词。以至于毕业于牛津大学,从事编辑与创作的著名学者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写出intellectual(知识分子)一书,对数位学界名流进行嘲讽和批判,将他们的所谓劣迹都归入知识分子的作为之中。在当代,intellectual的消极感情色彩依然被保留了下来。Intellectual是指:“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炫耀知识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空谈家。”[7]Intelligentsia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强调“知识分子”的群体精神,由于这是一个俄罗斯特有的概念,它一般特指俄罗斯知识分子。

在俄语中,知识分子这个术语也有三种表述:интеллигент、интеллиг енция、интеллектуал。Интеллигент和интеллектуал与英语的intellectual构成对位关系,它们都意为“知识分子”,侧重主体的职业特性和教育背景。其中,интеллигент为一般用语,不带感情色彩,而интеллектуал完全承袭了intellectual的消极感情色彩,指“智力高度发达的人”,往往含有讥讽意蕴。学界一般认为,根据词的内部形式判断,俄语中的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来自拉丁语intellegentia,即“高超的理解力”和“自觉性”。拉丁语中的intellegentia来自希腊语中的νοησις(也即noesis或ноэсис,意为高度的理解力、自我认知),它又包含两个下位的概念διανοια(dianoia,思考者、冥想者)和επισημη(episteme,科学知识)。[8]古罗马作家、社会活动家西赛罗(Cicero,或Цицеро)在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将该词引入拉丁语。古罗马宗教哲学家波伊提乌(M.Boetius,或М.Боэций)对intellegentia做出了较为精确的阐释,他将intellegentia视为“人类最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是超越其他想象、理智等的高超理解力”。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和文艺复兴,intellegentia在保留基本语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语义,获得了新的内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intellegentia成为一个核心概念。在谢林(F.W.Schelling,或Ф.В.Шеллинг)看来,intellegentia既指主体的创造能力,又指主体被认知能力。黑格尔(G.W.Hegel,或Г.Ф.Гегель)则认为它是表示能达到自我认识的“理论精神”状态。18世纪初,intellegentia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由哲学家特列季雅科夫(И.А.Третьяков)正式引入俄国,此时它意为“理性、明智”。到了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对于俄国思想界的影响可谓独树一帜,西欧派和斯拉夫派都从中汲取所需的养料,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普希金恩师贾里奇(А.А.Галич)在著作《哲学词典汇编》(Лексикон философских предметов,1845)中将谢林哲学思想中intellegentia-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一词译为“理性、高级意识”[9]。由此,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伴随德国哲学思想进入俄国,在俄国独特的文化语境中,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一词的含义也逐步发生嬗变,成为一个拥有饱满、丰富意蕴的概念。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逐渐从指“抽象的理智、理性、理解力”嬗变为指“拥有这种理性、理解力和其他品质的特定的人集合”。在俄罗斯,对于在“智人的集合”这一语义层面上使用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的第一人,学界存在多种说法。其一,俄罗斯学界曾经普遍认为,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是由小说家、评论家博博雷金(П.Д.Боборыкин)在1866年引入俄国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一个积极词语。博博雷金本人也在《俄国知识分子》(Русская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1904)一文中声称自己是俄国使用“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的第一人。他认为:“知识分子是最有知识、有教养、先进的社会阶层。”[10]其二,有学者认为,“知识分子”一词最早由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于1846年首次使用,而其直接来源是波兰语中的intelligencja(指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精英)。其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施密特(С.О.Шмидт)认为,在集合意义上运用知识分子概念的第一人是浪漫主义诗人茹科夫斯基(В.А.Жуковский),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优秀的彼得堡贵族代表了全俄罗斯欧式的知识分子。”[11]综合上述说法,我们认为,从时间上看,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性集合概念诞生于茹科夫斯基之手是较为可信的说法。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与“интеллигент、интеллектуал”之间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前者强调群体性,后两者是可数名词,不突出群体性特征。鉴于интеллигент和интеллектуал侧重于人的智力因素,且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将其暂且译为“知识人、脑力劳动者”。本文指涉的“现代知识分子”是指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强调对作为特殊群体的知识分子进行深入剖析。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时代文化语境的骤变,“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与“интеллигент、интеллектуал”之间的界限存在变得模糊的倾向。或者说,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这个群体内部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分化,其群体特性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