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普场馆年鉴(2018卷)
-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编
- 5字
- 2025-04-08 17:52:49
场馆信息篇
自然历史博物馆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法定代表人:白加德
联系电话:010-69280670
传真:010-69280671
官方网站:www.milupark.org.cn
发起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成立日期:1985年
通信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麋鹿苑
业务指导单位: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 一、2017年度大事记
1月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以下简称“麋鹿中心”)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评为2016年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优秀单位。
1月18日 麋鹿中心喜获2016年大兴区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先进资源单位称号。
1月20日 麋鹿中心的“人与自然之鸡年说鸡展”在科普楼隆重开幕。
2月28日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获得了“电动出行·守护蓝天2016年度电蓝最佳伙伴”称号并获得奖杯。
3月2日 中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委员会下发《关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干部任免职的决定》:任命成海涛同志为中共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免去白加德同志中共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职务,任命白加德同志为中共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总支部委员会副书记。
3月 麋鹿中心“自然故事大讲堂”活动荣获科普基地优秀项目展评二等奖。
4月22日 在第48个地球日到来之际,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联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北京汽车博物馆、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平台、北京交通台以及北京市众多电动车企业共同举办“绿色出行 守护蓝天”大型公益环保活动。
6月19日 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麋鹿中心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参观白乙化烈士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6月21~25日 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组织科研人员赴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植物种类调查活动,拉开了麋鹿中心对京津冀生物多样性调研的序幕。
7月1日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之际,麋鹿中心举办“美丽中国,多彩鹿苑”——井盖涂鸦系列活动。近20幅井盖涂鸦作品在科普楼周边闪亮呈现,为党的生日献礼。
8月21~25日 麋鹿中心2017年度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顺利展开,并于9月9日对参加培训的小讲解员们进行了考核。至此,本年度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圆满结束。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入口正面
8月26日 由麋鹿中心主办的“绿色梦想·生态麋鹿苑”摄影展暨麋鹿苑卡通形象发布仪式在麋鹿苑林地科普区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庆祝麋鹿回归祖国32周年。
8月30日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17年年会在青海省德令哈市隆重召开,麋鹿中心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2017年年会,麋鹿中心提交论文四篇,其中三篇被收录,胡冀宁的论文《在STEM理论指导下麋鹿苑自然故事大讲堂科普活动的实践探索》获得“2017年年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二等奖,并在开幕式论文奖颁发仪式上获得了奖状。
10月12日 经过近一年的策划准备,由麋鹿中心主办的科普大餐“绿色梦想”科普剧展演活动在东方梅地亚中心M剧场正式开幕。
10月13日 麋鹿中心党总支组织党员赴打工子弟学校绿源学校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主题党日活动。
11月3日 麋鹿中心与南海子郊野公园管理处共同举办以“精神文明,和谐共建,共享运动,逐梦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职工运动会暨健步走活动,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月10~12日 应山东青州弥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邀请,麋鹿中心主任白加德、副主任刘艳菊等科研工作人员前往弥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人员同青州市副市长孟建新、弥河国家湿地公园党工委副书记高长青就建立青州弥河国家湿地麋鹿迁地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科普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意向。
11月13~17日 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修中心的支持和协助下,受新加坡科学馆的邀请,麋鹿中心科普和科研人员对新加坡科学馆、动物园、Lee Kong Chian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地进行了考察访问。
11月15日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立到麋鹿中心听取了中心主任白加德、党总支书记成海涛关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煤改气燃气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并仔细询问各方协调情况,慰问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职工,为职工送去温暖。
11月17日 应英国布里斯托尔动物园(Bristol Zoo Gardens)Gráinne McCabe博士邀请,麋鹿中心科研人员赴该动物园围绕“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科普教育”等主要内容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术交流。
11月26~27日 麋鹿中心主任白加德及科普工作者参加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大会上,白加德主任以“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建设”为题在大会上发言,与各界同行共商合作愿景,共建交流平台,共享科普成果。
12月8日 由北京市科技传播中心、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2017科普北京·达人秀大赛”在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麋鹿中心带着自编自演的科普剧《小麋鹿回家记》参加了此次比赛,并荣获“2017科普北京·达人秀大赛”一等奖。
12月12日 麋鹿中心与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在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围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种群保护”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12月17日 麋鹿中心与北京动物学会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北京麋鹿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二、2017年工作概述
(一)单位现状
麋鹿中心共设立生态研究室、科普部、展览部等9个职能部门,现有在职职工48人,人才结构日趋合理。
(二)发展规划确立新思路
麋鹿中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紧跟北京及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发展步伐,制定《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发展方向(2017~2050年)》,明确“物种保护研究让世界更精彩,物种保护教育让公众更自觉”的发展方向以及“塑生态牌,走生态路”的工作思路。
(三)党的建设落实新举措
1.以“诵读十九大文章,领会十九大精神”为学习主题,通过看直播、讲党课、学原文、做展板等方式,掀起学习热潮。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开展学习教育14次。设立“党员学习专栏”,为党员提供学习书籍共计44本。
2.严格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建工作与社区党建、居民服务、困难扶贫等深度融合;将重大节假日作为“党员奉献日”,开展“我为游客服务”志愿活动。科研科普党支部以钟震宇、胡冀宁为模范,树立“科技创新岗”,带领支部党员及部门群众一心一意搞科研,励精图治做科普;行政保障党支部以吕志强、段建彬为模范,树立“管理服务岗”,加班加点做奉献,服务公众无怨言。
3.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强化责任担当,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防控工作,对《职权目录》《集体决策事项目录》等文件进行梳理完善,深入查找64个风险点并逐项制定防控措施;对6个财政资金项目建立“财政资金项目党风廉政风险防控台账”,并由党总支纪检委员定期检查台账记录情况。不断深化基层党务公开,积极贯彻落实《麋鹿中心党务公开制度》,利用会议、网络、公开栏等不同形式对“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培训、因公出国等35项内容进行公开。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警钟长鸣》《法治中国》,进一步增强了纪律规矩意识和法律意识。
4.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修改完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领导班子及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党总支委员会议事规则》。
(四)科普服务引领新航向
1.2017年度,麋鹿中心新增标本总计368件,引入湿地动植物、生肖动物、鹿科动物塑化标本、户外雕塑292件,收藏麋鹿鹿角标本76件,为以“生物多样性、人、城市”为主题的生态系列科普展览提供标本支撑,实现了静态科普设施与动物标本的融合,为麋鹿苑文化游览路径增添亮丽风景线。
2.策划布展“人与自然之鸡年说鸡展”“雾霾科普展”“绿色梦想·生态麋鹿苑摄影展”“学习十九大——生态文明篇”“鹿角探秘展”等专题特色展览8项,使公众感受中国文化之内涵,领略生态风貌之秀美;借助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雁栖湖国际徒步大会、科普日宣传活动等平台,促进科普专题展览走出去,受众达21万人次。

麋鹿中心主任白加德参加“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并以“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建设”为题在大会发言
3.麋鹿中心以“树品牌、惠公众”为目标,精心打造“麋鹿苑自然大讲堂”“夜探麋鹿苑”“麋鹿诗话大闯关”“小小讲解员”“小小科学家实验室”等系列品牌活动10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室”“麋鹿诗话大闯关”更是在北京市科技周及北京市科学嘉年华活动中精彩亮相;“麋鹿苑自然大讲堂”系列活动全年开展25次,受众1500人次,荣获“2017年度第三届北京科普基地优秀教育活动展评二等奖”;“夜探麋鹿苑”全年开展33次,受众1029人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先后赴北京市房山区、密云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邯郸市等地开展“科普京津冀一体化”教育活动;与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等博物馆合作,举办“麋鹿科普走进万科养老院”等各大公益活动7次。以“根植绿色梦想,提升科学素养”为导向,潜心开展科普剧目研究,《夜莺之歌》《小麋鹿回家记》《黑熊王国的取胆风波》科普剧本分别荣获“2017年北京科普新媒体创意大赛剧本类优秀奖”;精心筹划“绿色梦想”科普剧展演活动,为期3天的汇演中,为上千余名公众奉上5部科普剧目,引起热烈反响;自编自演的科普剧《小麋鹿回家记》荣获“2017科普北京·达人秀大赛”一等奖。郭耕副主任在《科普时报》开设“笔耕自然”专栏。
4.作为全国、北京市科普基地、北京市环境教育基地,全年共接待公众43万人次。依托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利用“学习十九大——生态文明篇”展板,为原国家林业局党校干部等开展生态文明讲解,受众800余人次;与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博士生开展共建活动,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中小学生举办讲座,受众4000余人次;作为北京市教委“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全年接待中小学生团体近6000人次。积极开展“三进两促”活动,为瀛海一小、东罗园小学等5所学校5000余名学生奉上“玩在大自然”等系列科普课程;走进社区、乡村为1000余名公众普及科普知识;为大兴区党校等政府部门讲解5次。制作、麋鹿沧桑等讲座视频、麋鹿行为科教片《鹿王争霸》及《北京郊野公园植物多样性——麋鹿苑植物识别手册》等科普作品21个。强化宣传平台建设,“北京麋鹿苑举行主题影展 麋鹿卡通形象同时发布”等活动在搜狐网、凤凰网、中国科普网等官方媒体报道6次;北京广播电台体育频道《界内界外徒步行》专题推荐麋鹿苑;在原环保部主管的《环境教育》发表“开展生态教育,根植绿色梦想”文章,介绍麋鹿中心的科普工作;接受北京电视台《北京扬起科普之翼》栏目采访;在院报登载文章11篇,中心网站登载新闻86条,借助微博、微信平台发布信息100余条。
5.以“路鸣、悠悠、四不像”命名的麋鹿苑卡通形象于8月正式对外发布,同时结合麋鹿卡通形象相继设计推出定制大人偶、马克杯、宣传袋等系列科普文创产品15个,用于对外科普交流与科普活动。
(五)科技创新点燃新引擎
1.成功申报原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及本底调查”及“麋鹿放归自然种群评估”项目,用于开展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麋鹿放归自然评估工作;依托北京市科普专项“2017年青少年京津冀地区湿地动植物考察”,进一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赴京津冀等湿地保护区开展科普考察。
2.《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的出台充分调动了麋鹿中心全体职工的科研、科普积极性,编写专著1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3篇论文被SCI收录,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六)人才建设迎来新时代
1.为在麋鹿及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据现有科研人员结构现状,建立“麋鹿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团队”“麋鹿及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研究团队”两支研究团队。“麋鹿及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研究团队”以遗传保护为研究方向,成功入选北科院2018年创新团队计划,使麋鹿中心在人才培养领域迈上新台阶。“麋鹿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团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细胞组织学等方面入手,为野生动物疾病预防奠定了基础。
2.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将外部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组织职工参加培训50余人次;邀请英国专家做专业学术报告1次。依据《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职称文件,推荐2人申报高级职称,4人申报中级职称,使专业技术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专业技术岗位中级及以上人员比例达64%,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小讲解员培训之体验触觉接触大自然
3.与中科院动物所蒋志刚研究员共同培养研究生,利用行为生态学理论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探究麋鹿个性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为麋鹿保护和个性行为与进化关系提供理论基础。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麋鹿迁地保护种群监测工作。
(七)科技合作踏上新征程
1.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麋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召开学术会议,与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北京动物学会专家等就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麋鹿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为加强麋鹿保护,中心已建立迁地保护种群37个,2017年先后与内蒙古多伦县、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山东省青州弥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北京昌平鳌山景区等自然保护区进行接洽,探讨麋鹿迁地保护的可能性。与江西林业厅就鄱阳湖野放麋鹿达成共识,于2018年3月3日,世界动植物日期间举行野放仪式,并且组织相关生态保护教育活动。与山东省青州弥河国家湿地公园达成初步意向,在2018年将麋鹿落户弥河。同时,与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就麋鹿种群保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麋鹿保护事业引入社会力量。与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合作开展“2017黄渤海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完成《2017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报告》。参加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并以“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建设”为题在大会发言,与各界同行共商合作愿景,共建交流平台,共享科普成果。
2.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洲政府代表及该洲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既定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尽快推动和落实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议题的双边国际会议以及其他工作。与“一带一路”国家探寻合作机遇,为提升科普服务和教育功能,引进马来西亚海上钻井平台VR互动体验项目,丰富苑区科普服务项目。欧洲动物园协会、荒野协会、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博物馆等专家14人次来苑洽谈未来合作的可能性。组织科研、科普人员先后赴新加坡及英国,与新加坡科学馆、英国布里斯托动物园相关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奠定合作基础。
(八)文化建设站在新起点
1.麋鹿中心提炼出“不畏艰难、勇担重任、吃苦耐劳、勤奋朴实、甘于奉献、拼搏进取”的“麋鹿苑精神”,汇聚了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共创伟业的宏大力量。
2.麋鹿中心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了决策、控制、激励、监督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文化体系,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为麋鹿中心文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3.麋鹿中心充分发挥麋鹿苑内自然生态优势,不断研发交互式科普设施,形成了景观设施与文化传播一体、动植物生活与原生态环境相融合、工作者与参观者和谐协调的环境文化,树立了良好的生态保护社会形象,赢得了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

绿色梦想摄影展
4.麋鹿中心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以开放和包容的精神,严谨和求实的态度,推动科研创新再上一个新台阶。
5.麋鹿中心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激发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朝气蓬勃、精神振奋、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九)综合治理带来新气象
1.坚持每日收集动物存栏数量、饲料投喂、气象物候、水质、大气、鸟类、游客人数等数据,并进行动态监测及分析,为建立“智慧麋鹿苑”数据库提供科学数据。在河北木兰围场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点,为构建和谐绿色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支撑。
2.根据麋鹿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科学制订防疫计划和饲喂计划,强化对繁殖期麋鹿种群监测,严格控制动物饲料选用、采购、储藏等环节。全年共完成免疫动物91头次,完成免疫记录 8 例,完成检疫报告4例,对保护区通道、表流湿地、游客通道等重点区域消毒100余次,提高了野生动物免疫力,预防了疾病的发生。2017年度,麋鹿产仔45头,存活41头,存活率达91%,较2016年有较大的提升。
3.8月,北科院审计处对2016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进行了审计并提出问题,麋鹿中心高度重视,先后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深入剖析原因并提出了立整立改方案,做到以审促建、以审促管、以审促治。
4.协调中心安全保卫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更新监控、消防等安防设施,层层签订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责任书,做到全年安全运行零事故。认真开展保密自查自评工作,对照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2017保密工作自查自评项目表逐项检查落实情况。
5.中心领导坚持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假日,亲自拜访慰问退休职工;关爱职工健康状况,积极组织在职及退休人员体检;通过开展第七届“巾帼形象论坛”、怀柔国际徒步大会、与南海子郊野公园管理处共同举办第四届职工运动会暨健步走、赴自然馆开展生态文明讲座并参观鹿角探秘展览等活动,增强凝聚力。
6.作为北京市大兴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计划单位之一,麋鹿中心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保卫蓝天的行列中,于9月20日,麋鹿中心承担的市财政项目“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煤改气燃气工程”任务基本完工。但由于燃气公司供气主管道多处破裂等问题,未能如期供暖。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领导班子与全体职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解决因无法供暖遇到的麋鹿饮水安全、游客用水、苑内防火等问题。经与大兴区相关单位多次沟通协调,并与南海子公园物业公司、承担修建任务的工程队一块想办法,排除困难,于12月23日正式通气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