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跟快递员去现场

经一位朋友介绍,我在桥东点部进行了为期20余天的实地调研,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流动式访谈收集了一手资料。访谈对象包括快递员、点部主管、运营主管、仓管组长、仓管员和经理,访谈内容有快件收派价格、快件收派的过程、快递员与客户打交道的内容和快递员在收派快件中遇到的各类风险等。以本次调查为例,我进入现场后发现不具备访谈录音的条件,忙碌的快递员压根儿就没有时间接受访谈。在进入点部后的第二天,我决定采取流动式访谈,跟着快递员坐上三轮车到现场收派快件,在等待客户的空隙或路况好的情况下及时询问快递员,在他与其他客户交接快件时尽快将内容记下来。没有录音就无法呈现完整文本,甚至会遗漏关键信息,为弥补访谈不连续和每次访谈时间短的缺憾,我采用了多次访谈同一个快递员和从不同快递员那里收集资料的三角互证方法,尝试在分析资料基础上拼接快递员收派快件的完整画面。每天晚上,我认真梳理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尝试提炼一些初步性概念或假设并及时记下来,同时谋划第二天的调研安排。这种一边收集资料一边分析资料的方法,意味着在调研结束时我对田野已经有了整体把握。

一 “我看人看我”:被访者眼中的研究者[10]

教科书在“实地研究”一章会向读者介绍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进田野前要做的准备工作,进田野后的各项资料收集工作。研究者通过观察、倾听被访者来收集各类资料,离开田野后撰写报告。教科书一再提醒我们,在现场要对被访者做全方位观察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为保证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在被访者允许的条件下录音。然而,实地调研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研究者要随机应变。

教科书为初学者介绍的方法流程是在一个理想条件下展开,但研究者要根据问题的需要、资料的性质和现场条件灵活应对,时刻关注调查中存在的各种困境并设计解决办法。实际调查有时很难如人所愿,但研究者对方法过程的自觉省察则是很有必要的。初进田野我还遇到一点儿小麻烦。调查是经一位朋友介绍的,她是邮政管理局负责人。进入点部后我发现,不只是我在观察快递员,快递员们也在暗中观察我。后来我才得知,一开始他们中有人怀疑我是速安快递公司总部派下来的督导员,也有人怀疑我是邮政管理局派来的“卧底”,尽管我一到点部就告诉所有人我是一名大学教师,利用暑假来调研快递业。如果研究者在调研中没有意识到被访者对自己的各种构想(邮政管理局的督察员、公司总部的督导员等),全盘接收他们所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得到的就是经过被访者筛选后的资料。

二 与经验资料和解:尽吾志而无悔

研究者在现场希望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所有资料,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现实状况倒是有很多或明或暗的门槛会阻拦研究者进入。以快递员为例,有的容易接近也愿意接受访谈,有的就不太友好、推三阻四,即使勉为其难接受了,在讲到关键问题时也会顾左右而言他。对快递员来说,他们了解了我的角色和调研目的后,基本上都很配合。可是,作为一家知名快递公司,商业机密可不能轻易透露给外人。我是经朋友介绍进入的,但关键资料例如合同文件等,负责人只是在口头上讲一讲,这种面对宝贵资料又无法获得的心情一度让我焦虑不堪。

研究者非要等收集齐所有资料后才开始思考创作,这不过是完美心理作祟。如果当时争取一下能拿到资料,那最好不过,拿不到是不是就放弃了?退一步说,研究者其实可以先检查一下收集的资料到底能回答哪些问题,至少在某些论题上,我们能往前推进一步是一步。在将来,或许是自己,或许是其他研究者,在面对类似论题时有条件收集更全面、更深入和更细致的资料,那再往前推进也未尝不可。与经验资料和解不是说研究者不努力,而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收集资料。此外,速安快递公司是一家知名快递公司,采用直营管理模式,研究者完全可以从网站、新闻报道和相关论著中进一步补充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

三 倾听被访者:最好的访谈是没有访谈[11]

在实地调研中,研究者关心与论题相关的所有资料,对这些资料格外敏感,而对与论题无关的资料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些是干扰而极力排斥。教科书也在告诉读者如何将被访者从无关的话题中引回来,其中还介绍了不少技巧。其实,只有将访谈与访谈背后的各种因素看作一个整体,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调查。

最好的访谈就是没有访谈。在调研中我们要试着打破访谈中的主客位置,尝试走向一种平等条件下的信息分享与情感共鸣。只有这样,被访者才能知晓研究者也是一个不胜任者,从而降低研究的神秘感;研究者可以告诉对方自己的调研内容,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访谈在无形中强化彼此差异并加强权利不对等,那么这种压迫性调查得到的资料是很值得存疑的。在以往的调查中,和访谈题目偏差的信息往往被看作干扰项。对这些看似干扰的信息要辩证地看:一来对方给你透露的无用信息可能对你了解某个主题有间接的帮助;二来这种无用信息暗含着他想跟你建立信任关系,这反而是研究者特别要珍视的,如果无视甚至打断,就错过了建立关系的契机。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个快递员做多次访谈,因此在呈现资料时,读者会发现同一个被访者讲述的观点。对于同一主题的访谈,我尽可能将不同快递员的观点一起列出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此外,本研究表述访谈资料的方法是在访谈内容后面附上被访者的姓名(化名)和访谈日期,例如(陆平和,快递员,20180728),指的就是一名叫“陆平和”的快递员在2018年7月28日为我讲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