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古文里的大语文:传统文化
- 南熊编著
- 4字
- 2025-04-21 20:53:48
人与自然
01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
汝(rǔ)①前行,吾(wú)②后行。
注释
①〔汝〕你。
②〔吾〕我。
译文
在青草地上,一起放风筝。
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

古文理解
这篇小古文描写的是两个小伙伴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一起在草地上放着风筝。把《放风筝》作为我们学习小古文的第一篇课文是有原因的。“你”和“我”是许多人学习汉字时最先认识的字。在古代的文言文里,“你”和“我”怎么说呢?虽然这篇《放风筝》很短,但是它让我们知道了答案。
在文言文中,“汝”就是“你”,“吾”就是“我”。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字可以表达“你”和“我”呢?表达“你”的字还有尔、若、而、乃、公、君等。表达“我”的字还有予(yú)、余、某、孤、寡(guǎ)、朕(zhèn)等。有人认为“朕”字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其实在先秦时期普通人也能用“朕”称呼自己。
知识拓展
风筝的别名——“纸鸢(yuān)”
风筝,起源于中国。风筝制作,作为中国民间的一项传统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古时的风筝,先用轻薄的布料糊在竹子做的架子上,再用结实的细线牵引着。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造纸工艺的进步,人们开始用纸代替布制作风筝。风筝飘在空中,就像飞鸟一样,因此,古人给风筝取了一个名字叫“纸鸢”。
鸢,本身是一种鸟的名字。飞在天上的风筝看上去不正像一只纸做的鸟儿吗?“纸鸢”这个名字真是生动!唐代诗人元稹曾在诗中写过“纸鸢”。他说“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意思是说,原本以为天上有一群鸟,仔细一看原来是风筝啊。地上有一群孩子,正牵着风筝的线,站在有风的地方,借着风的力量,让风筝飞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