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主政一方,为民谋福利
- 转生苏轼,爱种田,不爱当官!
- 林珈橙
- 2084字
- 2025-04-06 17:56:01
林知县面如死灰,瘫坐在地。
他是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做了几十年的知县,竟被刚见面没几天的毛头小伙子给搅黄了。
将林知县及相关衙役全部收押后,王安石对林羽微笑道:“苏轼,你刚正不阿,明察秋毫,为周至县百姓铲除一大害,实乃朝廷之幸,百姓之福。本知府定会将你的功绩如实上报朝廷。”
林羽谦虚道:“大人过奖,卑职不过是尽了本分。身为朝廷官员,自当为百姓谋福祉。”
“说得好!周至县的百姓,就缺一个像你这样的父母官!”王安石拍了拍林羽的肩膀:“我会向皇上力荐你的。”
原本,林羽以为王安石说的是场面话,没想到,三天后圣旨下来了。
林羽升任周至县知县。
对于林羽而言,这实在是太突然了。毕竟,林羽一直以来都是基层牛马公务员,从没奢望过哪一天,可以主政一方。
哪怕是穿越之后,林羽也是主动求贬,从没想过要作出什么可以彪炳史册的功绩。
可如今,一切已经由不得林羽任性了。
“夫君,既然皇上和知府大人给你这个机会,那你何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也可以让周至县的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王弗满脸微笑地看着林羽,眼神中满是期许。
“也罢,”林羽思虑再三,终于还是说服了自己。
顶头上司对他赞赏有加,大领导又是一再给机会,如果再不好好表现,那真的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林羽做的第一件事,是掏茅厕。
那五百两银子,再泡下去,就腌入味了。
也难怪林知县把整个县衙都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这些银子。
用井水洗了一整天,再在太阳底下暴晒了一整天,这银子,才堪堪没有那么明显的味道了。
而这五百两,也成了林羽改变周至县的启动资金。
“拉投资,上项目,搞GDP。”这些流程,林羽虽说不是熟门熟路,但基本流程,还是知道的。
再加上斗音,块手,之乎的长期教育,林羽虽不是专家教授,但也算是个多面手了。
只是眼下,最重要的项目,是如何保障周至县所有百姓的口粮安全。
林羽读过毛选,深刻明白“一切为了人民”的历史含金量。
民以食为天,在靠天吃饭的年代,水资源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好在,周至县本身就有一个天然湖泊——东湖。
这东湖,在周至县的东郊,故名东湖。
原本也是一个水体肥美的好湖泊,还盛产鱼虾。
但因为上任知县疏于管理,湖床淤泥堆积,河道大多也堵塞了。
每逢雨季,洪水泛滥成灾,旱季,又蓄不住水源。
既然当了知县,林羽决定,第一个要干的事情,就是治理东湖。
百姓得知林羽要治理东湖,纷纷不请自来。
不多久,县衙门口,就聚集了乌泱泱的一群人,每个人,都还自带工具。
有了人力,接下来的重点,就是项目分包了。
林羽将东湖治理项目分成了清淤、固堤和建蓄水池三个任务。
为了鼓舞气势,林羽也卷起了裤管,拿起了铁锹。
可没干多久,林羽就发现,这铁锹在清淤过程中,用的并不顺手。
这湖底的淤泥的粘性很强,铁锹插入淤泥后,淤泥会紧紧附着在铁锹上,很难抖落或刮掉。
而且因为木柄太短,用起来很费力气。
想到之前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用过的铲子,林羽当即决定——升级铁锹成长柄木铲。
林羽先是找到一个铁匠铺,让铁匠按照他设计的新铲头重新打造。
经过多次加热、锻打,一个前端略带弧度、两侧加宽的铁铲头渐渐有了模样。
确定下样式之后,林羽就让铁匠铺连夜加工生产,还拿着样品,让县内的其他铁匠铺都照样生产。
同时,林羽让人去挑选优质的橡木作为铲柄的材料。
这橡木不仅材质坚硬不怕断,而且稳定性好,不受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影响,还耐腐蚀,是清淤工具的理想选择。
结合人体工程力学和杠杠原理,林羽设计了两个尺寸的木柄。
一种是1.2米长的,适合青少年和妇女,还有一种是1.5米长的,适合青壮年。
为了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更加的顺手。
林羽还让人在铲柄的末端,制作了一个柔软的握把,用细皮绳紧紧缠绕皮革固定,里面填充上了棉花。
“这个好!用起来顺手多了。”
当百姓拿到改良后的长柄木铲,纷纷赞不绝口。
清淤的工作,也马上提速了不少。
当这拨人在按部就班地清淤的时候,林羽则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固堤上。
相比较清淤而言,固堤显得更为重要。
没有坚固的堤坝,就谈不上百姓的安居乐业。
98年的洪灾,2020年的南方洪灾,无数子弟兵的身躯,都淹没在无情的洪水中。
受限于技术和材料,林羽最终决定,采用传统的木桩加石块的护堤方法。
在已经完成清淤的河段,林羽安排另外一拨人手,将需要固堤的河段,用石头和沙土包围出一个作业区。
将作业区内的水掏干之后,就可以进行固堤作业了。
林羽先是让人,将密密麻麻的木桩,深深地打进河岸边。
为了确保木桩打的结实,林羽还设计了一个巨型撞锤。
林羽让石匠打造出一个的石锤,然后利用轮滑的原理,将石锤高高升起。
当需要深度固定木桩的时候,松开石锤,利用石锤的自重,可以狠狠地将木桩打进河岸的泥土内。
如此反复操作,不久之后,河岸边就出现了一排密密麻麻的木桩。
之后,林羽让人将大小合适的石块,堆砌在木桩之间,然后,用糯米浆混合石灰勾缝,使堤岸更加坚固耐用。
看着固堤工程一点点推进,林羽忽然觉得,能为老百姓干点实事,还真的很有成就感。
这种感觉,完全不是写几篇文字材料所能带来的。
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林羽的干劲,也是越来越足。
随着清淤工作逐渐接近尾声,林羽又把重心,转移到了蓄水池的建造上。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林羽确定,蓄水池就选在湖泊的最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