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余波未平,新局初现

中秋夜的危机虽然成功化解,但京城的局势并未就此完全安定下来。南楚国奸细的刺杀行动失败后,他们虽暂时不敢再轻举妄动,然而朝堂上下却因为此事陷入了一阵紧张的氛围之中。靖王深知,此次事件只是南楚国试探性的攻击,他们必定还会有后续的动作。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危机,靖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忙碌。他不仅要加强京城的防御工事,重新部署城防兵力,还要协助皇上安抚朝中大臣,稳定民心。苏瑶看着靖王每日疲惫不堪的样子,心疼不已,她尽自己所能,在生活上给予靖王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凭借自己的聪慧,为靖王出谋划策。

一日,靖王从宫中回来,脸色格外凝重。苏瑶迎上前去,关切地问道:“王爷,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朝堂上又有什么变故?”靖王叹了口气,拉着苏瑶在椅子上坐下,说道:“瑶儿,今日朝堂上收到消息,南楚国在边境集结了大量军队,似乎有大规模入侵的迹象。皇上为此忧心忡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可大臣们意见不一,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主动出击,趁南楚军队尚未准备充分,先发制人;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坚守城池,加强防御,避免轻举妄动引发更大的战争。”

苏瑶沉思片刻,说道:“王爷,这两派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主动出击或许能打乱南楚的计划,但也有孤军深入、陷入埋伏的风险;坚守城池虽然能确保自身安全,但可能会让南楚国更加肆无忌惮地准备进攻。王爷您的看法呢?”

靖王微微皱眉,说道:“本王倾向于主动出击。南楚国向来野心勃勃,若我们一味防守,只会让他们觉得我们软弱可欺,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入侵的决心。而且,我们在中秋夜挫败了他们的刺杀阴谋,他们必定怀恨在心,若不主动出击,给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边境将永无宁日。只是,主动出击需要详细的战略部署,还需确保粮草、兵力等后勤保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场惨败。”

苏瑶点头表示理解,“王爷,既然您已经有了想法,那就全力去做吧。我虽不懂军事,但我会在后方全力支持您。我可以帮忙筹备粮草,安抚百姓,让您没有后顾之忧。”靖王感激地看着苏瑶,“瑶儿,有你在本王身边,是本王的福气。”

于是,靖王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主动出击的战略规划中。他日夜与军中将领商讨作战计划,研究南楚国的军事部署和地形地貌。同时,苏瑶也在王府中忙碌起来,她组织王府的家丁丫鬟,协助朝廷在京城内筹备粮草。她还亲自前往京城的各大商户,说服他们为战争捐献物资。在苏瑶的努力下,粮草和物资的筹备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然而,就在靖王和苏瑶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京城内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散布谣言,说靖王主张主动出击是为了自己的战功,不顾百姓死活,会将国家拖入一场惨烈的战争之中。这些谣言在京城百姓中迅速传播,一时间人心惶惶。

靖王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气愤。他知道,这肯定是南楚国的奸细在背后搞鬼,企图破坏他的计划,扰乱京城的民心。苏瑶安慰靖王说道:“王爷,您不必为此生气。这些谣言毫无根据,只要我们向百姓解释清楚,他们一定会理解您的苦心。”

靖王点头,决定亲自出面澄清谣言。他在京城的广场上召开了一场公开的演讲,向百姓们详细解释了南楚国的野心和主动出击的必要性。他承诺,一定会尽全力保护百姓的安全,让战争尽快结束。靖王真诚的话语和坚定的决心感染了在场的百姓,谣言逐渐平息,京城的民心再次稳定下来。

就在靖王全力筹备主动出击的时候,一个神秘人突然出现在王府。此人自称是南楚国的一位谋士,名叫楚离,他声称有重要情报要告知靖王。靖王和苏瑶对这个楚离充满了警惕,但又担心错过重要情报,于是决定见他一面。

楚离被带到会客厅,他身着一袭黑衣,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精明。楚离见到靖王,微微行礼,说道:“靖王殿下,久仰大名。在下此次前来,并无恶意,而是想与殿下做一笔交易。”

靖王看着楚离,冷冷地说道:“你我两国即将开战,你认为我们之间有什么交易可做?”楚离微微一笑,说道:“殿下,南楚国国君昏庸无道,好大喜功,此次贸然发动战争,实乃不明智之举。在下身为南楚国的谋士,深知这场战争只会给两国百姓带来灾难。在下愿意向殿下提供南楚国的军事机密,助殿下赢得这场战争,但希望殿下能答应在下一个条件。”

靖王心中一动,问道:“什么条件?”楚离说道:“战争结束后,希望殿下能说服皇上,与南楚国签订和平条约,保证两国不再发生战争,让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靖王沉思片刻,说道:“你的条件本王可以考虑,但你如何让本王相信你提供的情报是真实的?而且,你为何要背叛南楚国?”

楚离叹了口气,说道:“殿下,在下虽为南楚人,但不忍心看到两国百姓生灵涂炭。至于如何证明情报的真实性,殿下可以派人去核实。在下提供的第一条情报,便是南楚国在边境的粮草囤积地点。若殿下派人前去,定能发现他们的粮草储备。”

靖王与苏瑶对视一眼,苏瑶微微点头。靖王对楚离说道:“好,本王暂且相信你。若你提供的情报属实,本王定会考虑你的条件。但你若敢欺骗本王,本王定不会饶你。”

楚离说道:“殿下放心,在下言出必行。”靖王随后安排了一队精锐士兵,按照楚离提供的情报,前往南楚国边境的粮草囤积地点进行探查。而靖王和苏瑶则在王府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他们不知道这个楚离到底是真心相助,还是另有所图……

时间一天天过去,派出去的士兵终于传回消息。正如楚离所说,他们在南楚国边境的一处山谷中,发现了大量的粮草囤积。靖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对楚离的话信了几分。但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

靖王再次召见楚离,说道:“你提供的情报属实,本王暂且相信你。但仅凭这一条情报,还不足以让本王完全信任你。你还需提供更多的情报,以表诚意。”

楚离点头,说道:“殿下,南楚国此次集结的军队分为三路,东路军由大将王猛率领,约五万人,准备从东面的山区迂回包抄;西路军由李霸统领,约四万人,负责正面佯攻;而中路军则是南楚国国君的御林军,由他亲自率领,约六万人,作为主力部队,等待东西两路军得手后,直捣京城。”

靖王听后,心中暗自吃惊。楚离提供的情报详细且关键,若能据此制定战略,定能在战争中占据先机。但他心中仍有疑虑,问道:“你为何对南楚国的军事部署如此清楚?又为何要将这些机密告知本王?”

楚离苦笑一声,说道:“殿下,在下本是南楚国的一名谋士,但因多次劝阻国君不要发动战争,触怒了他,被打入大牢。在下好不容易逃了出来,深知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为了两国百姓,才决定前来相助。”

靖王沉思片刻,说道:“好,本王暂且相信你。但你需留在王府,由本王派人监视。若你有任何异动,本王定不饶你。”楚离无奈地点点头,“一切听从殿下安排。”

靖王立刻根据楚离提供的情报,重新调整了作战计划。他决定先集中兵力对付东路军,因为东路军从山区迂回包抄,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靖王挑选了军中最精锐的将领和士兵,组成一支突击队,准备在南楚国东路军行军途中,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苏瑶在后方的筹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她不仅成功筹集到了足够的粮草和物资,还组织了一批百姓成立了后勤保障队,为前线的士兵提供支持。

然而,就在靖王准备出兵之时,朝中又出现了变故。一些原本支持靖王主动出击的大臣,不知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转而反对靖王的计划。他们在朝堂上纷纷进言,认为楚离的情报可能是南楚国的阴谋,是想引靖王上钩,若贸然出兵,可能会陷入南楚国的圈套。

皇上听了大臣们的进言,心中也产生了动摇。他召靖王进宫,询问靖王对此事的看法。靖王心中明白,这可能又是南楚国在背后搞的鬼,他们企图通过影响朝堂决策,破坏他的作战计划。

靖王跪在皇上面前,说道:“皇上,臣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但楚离提供的情报经过核实,确实属实。若我们此时犹豫不决,错过战机,南楚国必将更加嚣张。臣愿意立下军令状,若此次出兵失败,臣愿承担一切后果。”

皇上看着靖王坚定的眼神,心中十分纠结。他深知靖王的能力和忠诚,但又担心战争失败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沉默良久,皇上终于说道:“靖王,朕相信你。但此次出兵,你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轻敌。朕会在朝中全力支持你,希望你能旗开得胜,保我朝平安。”

靖王谢恩后,回到王府。他知道,此次战争已到了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差错。他与将领们再次仔细研究作战计划,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苏瑶看着靖王忙碌的身影,心中既担忧又骄傲。她默默为靖王祈祷,希望他能平安归来,赢得这场战争……

终于,出兵的日子来临。靖王身着战甲,英姿飒爽地站在军队前,他看着士气高昂的士兵们,大声说道:“兄弟们,南楚国妄图侵犯我们的家园,伤害我们的百姓。今日,我们要主动出击,给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让我们奋勇杀敌,凯旋而归!”士兵们听后,齐声高呼:“奋勇杀敌,凯旋而归!”声音响彻云霄。

靖王率领着军队,浩浩荡荡地朝着南楚国东路军的方向进发。而苏瑶则留在京城,继续为战争的后勤保障努力着。她每天都会关注前线的消息,心中时刻牵挂着靖王的安危。

靖王带领军队在山林中急行军,终于在一处山谷中发现了南楚国东路军的踪迹。靖王看着山谷中的敌军,心中充满了斗志。他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的结果将会如何?靖王能否成功击退南楚国东路军?而京城中又是否会出现新的变故?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靖王和苏瑶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