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四方来投,扩偏队伍
- 明末:都99岁了还得造反保命?
- 红尘本无仙
- 2517字
- 2025-04-05 16:40:08
黄家营再次打了胜仗的消息。
飞快的传遍了周边地区。
在战事发生之后的当天晚上,就有人悄悄的摸到了黄家营来。
对方摸过来就被哨兵给发现了。
结果询问了一番,得知是朱官营幸存的青壮。
那些家伙总共有100多人,带头的人名叫朱华平。
他们之所以摸过来黄家营这边,是想要来投奔黄光明。
他们的家人基本上都死光了,还都是被敌人给杀掉的。
所以这些幸存者心中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想办法报仇。
哪怕为此而拼命也在所不惜。
但是实力不允许啊!
现在黄家营的人连续打了两次胜仗,这让朱华平他们看到了报仇的希望。
所以就过来投奔黄光明了。
黄光明得知这个事情之后,赶紧照着后世的军纪军规,临时制定了一些规矩。
并把规矩都告诉了朱华平他们。
如果能够遵守规矩的话,那就可以加入黄家营的队伍,要是不能遵守各种规矩的话,那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之前只有黄家的营的人还好说。
现在人员开始增加,并且以后的人会越来越多。
那么就要给大家立规矩了。
否则没有纪律性的部队,那只是乌合之众而已。
即使能够取得一时的胜利,终究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朱华平他们听了黄光明的规矩之后表示都能够接受,并且会严格的遵守。
黄光明就把朱华平他们编入步兵队伍。
又让他们回去看一看,还有没有什么可用的家当?
有的话就全部都搬过来黄家营这边,以后就住在这边,跟着黄家营的人一起训练。
而这个事情仅仅是一个开始。
因为受满清压迫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跟满清有着血海深仇的人也是多如牛毛。
所以到了第2天早上,周围很多村子都有青壮过来投靠。
黄家营附近的右所镇,师家村,沙河村和小官村等等。
都有人过来投靠……
……
面对这种情况。
黄光明干脆让那十几个骑兵。
骑着马去把周边地区全部都跑了一遍。
宣扬黄家营这边有老神仙带领,将对满清展开最坚决的反击。
连队伍的名称都想好了,就叫黄家军。
黄光明这么做的目的是尽快扩充队伍,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收。
因为这片地区的很多人都相互认识。
黄光明只收有熟人介绍的人。
介绍人与被介绍人之间是要相互担保的,如果有人背叛了黄家军,或者是违反了黄家军的规矩。
那么担保人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
这既是为了加强队伍的纪律性,同时也是防止有别有用心之人混进来。
黄光明想要快速拉起一批可靠之人。
否则时间稍长之后,等到敌人反应过来,那么满清朝廷还有隐藏在暗处的敌人,以及各地的地方豪强等等。
肯定都会派人混入黄家军的队伍。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好甄别了。
趁着现在黄家军还很弱小,名声也还没有打出去。
现在招收的人相对要更可靠一些。
黄光明可不想被人背后捅刀子,所以要尽快拉起一批比较可靠的班底。
而效果比黄光明想象的更好。
第一天除了朱华平他们的100多人,周边的村子还有200多人来投。
黄家军的队伍一下子扩展到了600多人。
第2天更不得了,更多的人知道消息之后来投靠的人更多。
队伍一下子扩展到了1500多人。
第3天达到了巅峰期,队伍直接扩展到了4800多人。
第4天又扩建到了6300人,第6天扩建到了8000人,第7天扩建到了10600人,到了第10天的时候,队伍扩建到了13000多人。
幸好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黄光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他又获得了几次系统奖励。
否则这么多的人手,连兵器都不够用了。
粮食方面更是非常紧缺。
黄光明把这1万多人分成了三个营。
第1营5000人,二营和三营都是4000人左右。
第一营的人是最先来投靠的人员,训练相对要多一点。
第二营是中间段来投奔的人,第三营则是后面来投奔的人。
简单粗暴的以投靠时间来划分,并将所有人变成组织队伍。
整编完成了之后,后面陆陆续续来投靠的人,全部都编入了预备营。
黄光明一边扩建队伍,一边抓紧训练。
火枪兵,炮兵和骑兵都放在了一营,一营直接由黄光明指挥。
黄启山担任一营的副营长。
二营由黄家文统领,三营的营长则是黄立兴。
并且每个小队的编制还是10个人,往上的编制就全部都扩大了,黄光明采用了简单粗暴的十进制。
就是10个小队组成一个中队,再由十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
以后会由十大队组成一个纵队,再由几个纵队组成一个营。
黄家军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的兵力,黄光明只是先把框架给搭建起来。
目前的兵力只能满编到大队这个级别。
但是有了纵队和营这两个更高级别的建制。
那也就等于让手下的人看到了晋升的希望。
看到了希望他们才会有更多的动力。
而在黄家军内部的重要职位。
除了几个营长和副营长之外。
剩下的纵队队长,还有大队长和中队长,基本上都是由黄家营的人来担任。
只有朱官营的朱华平担任了大队长,其他的异姓之人最多只到中队长级别。
因为黄家营的人最先跟随黄光明,也是他们最先接受黄光明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那些人知根知底,黄光明更加信任他们一些。
别人是否会对此有意见?
黄光明才不在乎,不想干那就滚蛋。
后面投靠过来的人,就是由黄家营的人带领着训练的。
那么黄家营的人担任各级官职,这也就很合情合理了。
同时骑兵和火枪兵队伍也增加了不少人。
黄家军的队伍更大了,同时黄光明的压力也变大了。
他看着敌人一直没有动静,并且过了这么多天之后。
他们已经搞清楚了澄江府城的情况。
黄光明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们准备找机会攻打澄江府城……
……
另一边,昆明城内。
当初杜兰带着亲兵跑回昆明城。
就赶紧去拜见了满清的几位将领。
多罗平郡王罗可铎,多罗信郡王多尼,还有征南将军瓜尔佳氏卓布泰。
得知陈江出事之后,聚在一起听了杜兰的报告
杜兰把澄江这边发生的事情,详细如实地告诉了这三个家伙。
至于跟他们一起杀进云南的吴三桂,直接被他们给无视了。
爱新觉罗·多尼听得皱起了眉头:“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谎报军情的后果你是知道的。”
杜兰:“禀报王爷,我说的句句属实,我怎么敢拿这种事情来欺骗王爷呢?”
多罗平郡王罗可铎:“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么这个事情可就不好办了!即使我们能够剿灭了对方的队伍,你说的那个老头子都十有八九也能逃掉。
等到对方再次摸回来报仇的话,那么又有多少人能够挡得住呢?对方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怎么感觉听着像是在说书似的?”
瓜尔佳氏卓布泰:“听起来确实很不可思议,我的兄弟鳌拜勇猛过人,但是也没有你说的那个老头子那么厉害呀!”
杜兰苦笑了一下:“我也很希望我说的都是假的,因为没有谁会愿意面对那么厉害的敌人!”
瓜尔佳氏卓布泰:“既然如此的话,那一定要想办法把对方给除掉,否则只怕后患无穷啊!”
多罗信郡王多尼问道:“卓布泰你可是有什么好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