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聚丝路:海外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调查(南非)
- 赵冬
- 15字
- 2025-04-22 16:33:12
第一章 南非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第一节 南非政治形势评估
一 南非的政党政治
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各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政党政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常态层面,即各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核心层面,即各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各自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党际层面,即各政党处理和协调自身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一)常态层面
在当前和可预期的未来,南非政党政治常态层面的三大问题是经济停滞、土改缓慢和反腐不力。事实上,这三大问题也是南非朝野最为关注的问题。关于南非经济状况,可参见本章第二节,在此不再赘述。
1.土改缓慢
南非的土地问题深深地根植于数百年的殖民历史以及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种族隔离制度。到1994年结束种族隔离制度时,占南非总人口9%的白人掌握了70%以上的土地,而占总人口77%的黑人仅拥有约4%的土地。在后殖民化语境中,尤其是在新南非政治中,土地的再分配问题,是南非政坛无法避开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事实上,进入新南非时期以来,历届南非政府都在推动土地改革,但囿于社会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黑白种族冲突等,土改进程缓慢。截至2018年2月,占南非总人口8%的白人,仍持有农业用地的72%;而占总人口89.6%的黑人,仅持有农业用地的27%。[1]
2017年3月,为挽救自身的执政地位,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Jacob Zuma)宣布重组内阁,呼吁修改宪法,授权政府直接没收白人土地分配给黑人。此举加剧了南非政府与白人农场主间的激烈对抗,使南非陷入自种族隔离结束以来的新政局不稳状态。2017年底,在左翼政党“经济自由斗士”(EFF)等反对派的政治与舆论压力之下,深陷贪腐丑闻的祖马政府通过了“无偿征地”的法案。西里尔·拉马福萨(Cyril Ramaphosa)上任以来,有关土地改革的讨论再度成为热点,拉马福萨誓言将白人农场主自17世纪以来拥有的土地归还给该国的黑人。
2018年7月31日,在为期两天的非洲人国民大会(ANC)会议结束后,拉马福萨声称,“很明显,我们的人民希望宪法可以更明确地规定,征用土地而不给予补偿”。他表示:“非国大重申,通过一项全面的土地改革计划将使南非更多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让数百万南非人能够富有成效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2018年8月初,拉马福萨政府宣布准备修宪,以保障“无偿征地”政策的实施。“无偿征地”政策的出台,招致欧美大国的一致批评和反对,而农业投资者则对南非农业望而却步。无疑,这将对南非经济造成重大打击。2018年12月21日,南非政府公布了土地改革法案草案。草案规定,如果土地处于被雇佣劳力使用或占有、纯粹出于投机目的持有、被国有企业持有或是处于被废弃使用等状态下,法律便允许该土地被无偿征收。[3]
2019年7月28日,南非公布了土改的最新方案。根据该方案,该国白人的土地将会被大规模征收,而且不会得到任何补偿。按照该方案,需要征收的土地类型包括:白人荒废的土地;单纯用于商业投机的土地;用于出租的土地;以及城市内尚未被使用的土地。2019年10月,该方案将被提交给议会进行审议。考虑到非国大保持着议会多数议席的地位,预计这份土改方案将顺利通过。
2.反腐不力
腐败问题。南非前总统祖马自2009年上台以来,就一直深陷腐败指控。事实上,针对祖马的腐败指控,早在他担任副总统期间即已充斥。2005年6月,祖马因涉嫌腐败被解除副总统职务。同年12月,他又被指控犯有强奸罪。虽然官司缠身,但是作为非国大的左翼领导人,从政经验丰富的祖马在南非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07年12月,祖马以绝对优势当选为非国大主席。按照非国大传统,党的领袖也就是总统候选人。2007年12月27日,南非总检察院对祖马进行立案调查,涉及的罪名包括欺诈、腐败、洗钱和敲诈等。2009年4月,代理总检察长的姆普舍(Mpshe)认为这些指控是对祖马的政治迫害,宣布停止调查并放弃起诉。2009年5月,祖马当选为南非总统。
2014年3月,南非监察专员办公室发布调查报告,认定祖马位于家乡夸祖鲁-纳塔尔省恩坎德拉的私宅改造装修过度,耗费公共财政约2300万美元,而祖马“默许”这一奢侈装修,应对此负责并应自掏腰包支付约360万美元。祖马并未响应调查报告的建议,而是通过调查报告和政府发言等形式为自己洗清“责任”。2014年5月,祖马连任总统。2016年2月,南非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DA)和经济自由斗士联手将祖马告上宪法法院,要求祖马按照监察专员办公室的意见支付装修款。3月31日,南非宪法法院做出裁决,称祖马违宪并要求他向公共财政偿还应自付的装修费用。4月1日,祖马发表道歉讲话,表示接受宪法的裁决,并承诺支付相关款项。此后,祖马面临来自党内和议会的多次不信任投票。
2017年8月,祖马以微弱优势挫败了由反对党联手发起的第八次不信任案。2017年12月,拉马福萨当选为非国大主席,党内要求祖马提前结束其第二个任期的呼声越来越高。2018年2月12日,非国大全国执行委员会要求祖马在48小时内辞职。14日晚,祖马发表讲话,宣布立即辞职。同日,南非警方突击搜查与祖马关系密切的南非印度裔商业豪门古普塔家族(Gupta family)在约翰内斯堡的住所并逮捕三人。古普塔家族于2003年结识时任副总统祖马后,双方关系日益密切。祖马的妻子、儿子和女儿都曾在古普塔家族企业任职。2018年3月6日,南非决定对前总统祖马涉欺诈等16项罪名提起诉讼。
拉马福萨上台后虽然承诺要打击腐败、建设清廉政府,但到目前为止成效有限。2018年11月13日,陷入腐败丑闻的内政部部长吉加巴(Gigaba)被迫辞职。吉加巴涉嫌与印度裔古普塔家族相勾结、窃取南非国家资源。全球腐败晴雨表指数(Global Corruption Barometer)2019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南非人中,70%的人认为政府的反腐力度不够,64%的人认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腐败现象有增无减,49%的人认为警察机构最为腐败,45%的人认为地方政府的官员非常腐败,44%的人认为国会议员腐败,37%的人认为公司高管都是腐败的。甚至,30%的人认为非政府组织和宗教组织的领袖也是腐败的。[4]
(二)核心层面
2018年2月15日,南非议会选举非国大主席、副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为新总统。次日,新任总统拉马福萨发表首次国情咨文,强调杜绝腐败、加强基础建设、减少失业等是新任政府的首要目标。
拉马福萨上台后,迅速整饬祖马留下的烂摊子,准备迎接2019年大选。祖马当政期间,南非失业率节节攀升,经济发展停滞,社会治安恶化,罢工活动频繁,非国大被指“治国无方”。鉴于此,选前曾有人预言,反对党将在此次大选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甚至夺取两个至三个省的执政权。
2019年5月8日,新南非迎来第6次全国大选。南非独立选举委员会(IEC)公布的数据显示,登记参加竞选的党派达到了48个。5月11日,南非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了大选正式结果:执政党非国大以57.5%的总得票率,赢得南非国民议会全部400个议席中的230个。根据南非选举法,获得半数以上选票的政党即成为执政党,其领导人将就任总统。此次大选结果表明,非国大再次获得为期五年的单独执政机会,现任总统拉马福萨也得以连任。需要指出的是,非国大在本次大选中的得票率,创下了其执政25年历史以来的最低纪录。标榜“不分种族”的最大反对党南非民主联盟赢得20.7%的选票和84个议席(略低于上届),黑人极左翼政党经济自由斗士党赢得10.7%选票和44个议席(明显高于上届),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此次大选,尽管得票率和议席数双双创下新低,但非国大有惊无险,成功地保住了执政地位。有分析认为,南非年轻人的低投票率,是导致此次大选非国大胜出的关键,因为老一代南非人仍然对非国大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历史功绩记忆犹新。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政策倾向上的巨大差异,也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根源。如南非两大反对党的经济政策主张可谓南辕北辙。民主联盟标榜“经济自由”,主张将南非打造成非洲最重要的工业化中心,但经济自由斗士党则强调矿业和银行业的国有化,以及“彻底土改”。与这两大反对党剑走偏锋的主张形成对照的是,“建国党”非国大的路线和主张要更为温和,自然也更能吸引民众的普遍支持。
(三)党际层面
从党际层面来看,南非的政党政治主要表现为非国大传统的一党独大地位被削弱,反对党实力不断壮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非国大的挑战者主要来自其内部。2008年11月,以莫修瓦·莱科塔(Mosiuoa Lekota)为首的部分前内阁和地方政府高官脱离非国大,组建了人民大会党(COPE)。在2009年4月的大选中,该党赢得30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2012年4月25日,非国大青年联盟主席朱利叶斯·马勒马(JuliusMalema)被开除出党。2013年7月,时年32岁的马勒马成立了经济自由斗士党。同年11月,马勒马入选非洲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在这份由《新非洲》杂志评出的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马勒马与南非前总统姆贝基(Mbeki)等人并列。在2016年地方选举中,经济自由斗士党一跃成为南非第三大党。
自赢得1994年4月的大选以来,非国大已经在南非连续执政25年之久。从“国父”曼德拉(Mandela)到力推“黑人经济振兴”的姆贝基,从“过渡总统”莫特兰蒂(Motlanthe)到“多妻总统”祖马,再到“商人总统”拉马福萨,南非政坛始终不变的底色是种族和解,始终不变的主题是土地改革,而新增的主题则是经济停滞、贪腐严重、失业严重和治安恶化。无论是执政的非国大,还是在野的反对党,其政策选择都无法超越上述主题,都很难提供不同的政策选择,只能在左、中、右三者之间摇摆。在如何正确回应当今南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族对立、土地囤积、社会分化、贪腐横行、失业严重和治安恶化等问题上,无论是连续执政的非国大政府,还是剑走偏锋的反对党,从根本上来看,都无法提出正确、适当的政策选择。
在可预期的未来,非国大以及南非其他政党所面临的政策选择与供给危机,将持续存在甚至不断升级。令南非政治精英棘手的是,南非经济的停滞使中央政府捉襟见肘,可供支配的财政资源极为有限,可供选择的政策余地不断缩小。在这种背景之下,必然引发的结果是非国大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不断被侵蚀,而各在野党则不断通过极端化的政治旗帜和路径攻击非国大,以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力。简而言之,在可预期的未来,南非各政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并有可能伴随政治极端化的倾向。
二 南非政治的稳定性
近年来,东西方的许多政党(尤其是反对党)挟持民意,对抗传统精英政治,其政党理念主张和活动方式日益民粹化。民粹主义已经席卷欧美,在南非似乎也有抬头的迹象。如南非一些反对党的政治领袖借助民众对现政府和执政党的不满,批判南非政府的腐败、国企的低效、官员的无能,其反传统、反权威的举动受到民众欢迎,从而赢得较高支持率。值得警惕的是,南非种族矛盾凸显,黑人占总人口的3/4。这意味着,南非的反对党只需挑动种族情绪,获得黑人民众的支持即可赢得大选。
随着政党博弈愈演愈烈,为迎合舆论或取悦特定选民,政客往往特立独行走极端,导致缺乏理性和包容的“否决政治”盛行,从而加剧了政治极化和朝野矛盾。近年来,非国大与在野党之间,甚至在非国大内部的政治分歧不断扩大,政治极化日渐明显。经济自由斗士崛起于2012年发生的马里卡纳矿工暴力事件。该事件发生后,马勒马因替矿工发声并谴责非国大而被开除出党。马勒马一战成名,遂另起炉灶,成立了经济自由斗士党并自任党魁。由于反对党热衷于通过煽动罢工、种族暴力等手段扩大自身影响力,如今南非执政党与反对派已是势同水火。祖马执政九年,曾经遭遇8次不信任投票案,且最终被非国大领导层联手逼宫,被迫辞职。政治分歧的扩大,甚至发展到议员互殴的程度。2016年5月17日,经济自由斗士党成员闯入议会,与议员互殴,朝野哗然。2017年2月10日,南非议会再次出现议员互殴的闹剧。
就可预期的未来而言,虽然面临来自内外的诸多挑战,非国大的执政党地位仍然是较为稳固的。毕竟,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等历史功绩,以及相对温和的政治举措和政策倾向,仍然令非国大足以凝聚足够多的支持力量。同时,南非的两大反对党,一个“太白”(被指有强烈的白人色彩),一个“太左”(民粹主义色彩日益浓厚)。考虑到两大反对党政见相左,结盟的可能性很小,虽然它们各自的支持率呈上升趋势,但是暂且不会威胁到非国大的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