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现代十大家诗词赏析
- 丁茂远
- 1930字
- 2025-04-24 16:48:49
前言
我国旧体诗词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五言古风,到唐诗、宋词、元曲,均曾取得划时代的辉煌灿烂的成果。直到“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提出了“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口号,我们在充分肯定这场文学革命的同时,也应看到一度存在的否定传统文化的弊端。让人感到惊异的是,旧体诗词并未因此消失,反而在逆境中蓬勃生长。不少文化名人、著名作家都有着颇为深厚的文化功底,他们喜新却并未厌旧,仍然继续写作旧体诗词。鲁迅在致杨霁云信中曾经婉转地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诌几句,自省殊亦可笑。”实际上有时也诌几句的何止鲁迅一人呢,新文学阵营中还有郭沫若、茅盾、沈尹默、刘大白、郁达夫、俞平伯、田汉等人,也都是能够翻出如来掌心之外的“齐天大圣”。他们写出过不少属于旧体诗词的优秀篇章,并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大放异彩。先后出版的数以百计的现代诗词专集或选本也都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今天还有人呼吁应当将现代旧体诗词纳入新文学史,而引发了旧体诗词能否入史的讨论。《民国旧体诗稿》《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等专著也陆续出现。现代旧体诗词的创作与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代旧体诗词,就严格意义而言,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即民国时期所创作的诗词。我们则拟放宽一点,包括当代,亦即新中国成立以后产生的诗词。这是因为不少老一辈诗词作者新中国成立以后仍在写作,且有新的成就,这样既可把握他们诗词创作的全貌,又能显示二十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的实绩。我们之所以选择编写《浙江现代十大家诗词赏析》,是因为浙江向来称为文化发达地区,尤其在五四运动前后,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无论小说、散文、戏剧,都曾出现过大量优秀的作品,同样旧体诗词创作也不例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的第一本诗词合集《鲁迅郭沫若刘大白郁达夫四大家诗词钞》中,四位大家中浙江就有三席,由此可见一斑。所以,集中介绍浙江现代十大家的诗词,既有助于了解浙江现代诗词创作的整体风貌,亦将对今天推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有所裨益。
《浙江现代十大家诗词赏析》一书中入选的十位大家是:蔡元培、章太炎、刘大白、鲁迅、马一浮、沈尹默、郁达夫、茅盾、俞平伯、夏承焘。他们在各自从事的政治、教育、文化、学术、文学等领域都卓然成家,且都在旧体诗词写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了方便起见,上述排列顺序完全根据他们的出生年月,与各自的社会地位及创作成就没有直接关系。浙江现代诗词创作人才辈出,除这十位以外,还有王国维、张元济、沈钧儒、周作人、王季思等,均为近现代文化名人,诗词创作亦有相当的水平。编著者限于自身精力与图书篇幅,只能暂时割爱,以后如有机会修订再作增补。
本书之所以定名为《浙江现代十大家诗词赏析》,是因为这十位入选作者分别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学问家,被称为“大家”均当之无愧;至于他们的旧体诗词创作,其思想艺术成就各有千秋,均属行家里手,但仍存有一定的差异。马一浮、夏承焘、郁达夫、俞平伯堪称诗词写作的“大家”,余则虽有成就,仍似称“方家”为宜。有鉴于此,我们没有采用“浙江现代诗词十大家”为书名,这样也许更加符合实际一些,会心的读者定能理解我们的初衷。对于这十位大家,则每人入选三十篇(多数一篇一首,也有一篇多首)诗词。入选作品总体要求选择思想与艺术统一的佳作,但考虑到有些作者的特定情况,如章太炎、刘大白的个别作品,艺术性较强而思想认识存在某种失误或流露消极情绪,这些作品有助于了解其人和特定时代,具有一定代表性仍予以保留。
我们为方便读者了解这十位大家的诗词,对于他们每人都写有一篇总体介绍各自生平与诗词创作的文章,一般在两三千字,以助了解他们诗词创作的基本状况和创作方面的特色。对于每人入选的三十篇作品,则各有一篇简明扼要的赏析文章,主要介绍每首诗词的写作缘起、基本内容与创作特色。至于人事故实、成语典故、疑难词语则随文疏解,不再一一加以注释。一般篇幅少则四五百字,多则千余字,个别更长一些,这些均由解析诗词内容需要而定。
本书在编写与出版过程中,曾经参阅了大量与浙江现代十大家诗词相关的图书资料;有幸取得了浙江省社联的全额出版资助;承蒙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陆坚教授撰写了序言;还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与责任编辑的审阅订正;凡此均使我深怀感激,理应表示由衷的谢意。
我虽从事多年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毕竟限于自身精力和学识水平,对于入选作者与作品的选择,每人的总体介绍与每篇的赏析文字,定然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恳请有关专家与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丁茂远
2016年4月
于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