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郡县时期移民交趾(公元前214—公元968)

第一节 名称与区位

历史上交趾、交州、九真、日南、安南等地,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北宋以前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作为中国的郡县,隶属于中国王朝的统治。其时,中国称之为“郡县时代”,越南称之为“北属时期”。历经中国古代秦、汉、三国、两晋、宋、齐、梁、陈、隋、唐诸王朝。交趾:其含义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空间涵盖范围:一是原泛指中国南方,即中国古代五岭以南地区。二是指中国古代的交趾郡县。三是公元10世纪,丁部领建国后,越南历代王朝虽有不同国名,但中国朝廷仍然习惯性称其为“交趾”国。《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者……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正义]曰:‘趾,音止,交州也。’”“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战国《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郑玄注:“雕文,谓刻其肌以丹青湼之。”孔颖达疏:“雕谓刻也,题谓额也,谓以丹青雕刻其额。”)《水经注》卷三十七引《尚书大传》曰:“尧南抚交趾。于《禹贡》荆州之南垂,幽荒之外,故越也。”《周礼》南八蛮:“雕题、交趾,有不粒食者焉。春秋不见于传,不通于华夏,在海岛,人民鸟语。”历史上,居住在岭南的族群与古越族有关,属于江南地区百越的一支。从越南中、北部,广东、广西到闽浙一带,是古代百越聚居之地。《汉书·地理志》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文献通考·舆地考·南越》条称:“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越以百称,明其族类之多也”。广东简称“粤”,“越”与“粤”通。说明在长江以南,从江浙到越南中、北部的广大地区,分布着许多不同支系的越人。夏商周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闽江、珠江流域和红水河中下游都是古越族的分布区,其势力范围所及,东到闽粤交界处,南抵南海,西至交趾及桂东北,北达五岭等地。

一 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原,继而挥师南下,平定扬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用武力攻占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象郡治所在今越南北部,其管辖范围,包括今越南中部和北部、广西、广东西部、云南东部以及贵州西南部。象郡东自广东湛江、海康,与桂林郡和南海郡地相接;西至长山山脉(今越南)以东,与句町国毗连(指中国古代民族百越的一支所建立的国家,汉武帝元鼎六年归附汉朝);北起今广西右江一线,与桂林郡西边相接;南抵越南富安南境。《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古籍均记载,秦所置象郡,在越南北部和中部。公元前207年,秦末边吏赵佗于岭南,建立以今广州为中心的地方政权——南越国,设交趾郡、九真郡。

二 汉代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西汉王朝平定南越地方政权,将其辖地分置九郡,分别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实施直接统治。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均在今越南境内。交趾郡,在越南北部,辖有10个县,郡治设在龙编(今河内);九真郡,在越南中部以北的清化、义安一带,辖有7个县,郡治设在胥浦(今清化);日南郡,在越南中部的广平以南地区,辖有5个县,郡治设在西卷(今顺化附近)。其三郡隶属交趾刺史部。东汉时,在今越南北部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汉初,锡光,任交趾太守,任延,任九真太守。公元40年(东汉建武十六年),东汉将交趾刺史部改立为交州,自此始有交州之称,其州地域,约含今越南北部、中部北区以及我国两广南部广大地区。交州州治设于龙编县,今越南北定省仙游。

三 “三国两晋”时期

东吴,设置交州,设刺史统辖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两晋时期,交州隶属两晋。南北朝时期,置交州刺史由南朝统辖。交州的设置,曾历经设置、分分、合合、重新组合的过程。东吴时期,将交(州)、广(州)分治。《三国志·吴书·士燮传》说:“燮在郡(交趾郡)四十余岁,黄武五年(226)年九十卒。”“权以交阯县远,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阯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合浦以北为广州”包括合浦郡在内。“交趾以南为交州”包括交趾郡在内。但很快废除公元263年(永安六年),由于交趾叛吴国投魏国,吴国再分交、广二州,将吴国控制中的原交州各郡设为广州,被魏国占据的各郡则划为交州。公元268年(宝鼎三年),吴军攻交趾,败,“兵散还合浦”。建衡元年(269),吴军“就合浦击交阯”。建衡三年(271),夺交州。吴国统治时期的岭南诸郡,统归属交州的时间较长,约有63年,而分设为交、广二州的时间较短,只有17年左右,但交、广二州的分设,影响深远,为以后几个朝代所沿袭。[1]公元471年,南朝设置越州,将原属交州的合浦以及广州的一些郡县归入越州。因此交州的辖区减缩,已不再包括广西地区,而完全在越南境内,就成了日后越南自主封建王朝的基本地域。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中国东南地区,先后有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汉族政权,史家称为“六朝”,其300余年间,北方战争频繁,社会遭受严重破坏,南方战争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大批“北人”南下,给南方增加了许多劳动力,还带来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立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 隋唐时期

隋朝设置总管,唐朝设置都护和节度使。公元679年,唐朝于交趾设“安南都护府”,故又称安南。公元10世纪,越南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国为交趾,南宋以来,先后改称其为安南和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