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创新研究
- 傅秋爽
- 2017字
- 2025-04-24 19:54:14
三 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中积淀的丰厚的精神价值。它体现在国家层面上注重“统一融合”;体现在社会层面上追求“和谐包容”;体现在群体层面上注重“伦理道德”。在我国的复兴之路上,传统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道德修养和精神素质,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
(一)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当今世界,一个没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但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反抗侵略维护主权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如今,我们仍然肩负有外拒强敌保卫国家和内求民族复兴人民富足的伟大使命,华夏民族需要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传统文化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着爱国主义和民族融合精神,这两种精神可以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增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各族人民投身于祖国建设和发展中,使民族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连在一起,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纽带。
(二)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对于目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社会矛盾凸显。一些矛盾激化会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除了解决好公平正义的社会问题和建设法治社会外,弘扬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生成具有强大的软实力作用。
和谐社会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工业时代强调发展人征服自然的能力,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工业社会加速发展正是这一力量的展现。但在追求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失衡。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枯竭等事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征服自然的力量如盲目使用,很可能造成自然力与生物圈无法挽回的破坏,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这里的悲剧性矛盾在于:人的目的是使自然界人化,创造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对象性世界,其结果却成了自身生存的威胁。因此,发展必须内含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注重的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和谐的整体。弘扬这一文化精神,有利于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向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念,把国家建成人民安居和世代传承的美好家园。
(三)为市场经济提供文化价值观念支撑的必要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养分可以成为市场经济的文化支撑。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健全法制的市场是混乱无序不可持续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法制的光辉不可能照到复杂而广泛的市场所有角落,再多的法律条文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经济行为。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还要取决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是文明的还是野蛮的,需要建立起理性和良知的精神“道德”价值。理性主义的“义利观”,强调以审慎的理性态度对待利益,在获取利益的行为上,强调要有充分的自律并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义利取舍上区别君子与小人。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说的“义”和“道”指获取利益的手段和方式的行为准则。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文化里对于获取财富的手段是否符合社会理性准则极为重视,这其实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普世价值。当下我国毒食品、毒奶粉以及假冒伪劣充斥市场的背后,是大量的无良商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无良德行所致。市场是有其公认法则的,所有市场行为主体都必须具有理智、审慎、自律的行为特征。用传统文化中理性的利益观服务于今天的市场经济有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利益驱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容易产生各种冲突与矛盾。虽然主要以法制来调节利益主体的权益,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是法制的人文补充。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不和谐甚至一些经济纷争,用“礼之用,和为贵”原则进行法外的理性调节是非常必要的。
儒家的“整体观”主张整体利益至上。抛开其局限性看,强调个体和群体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短期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传统文化中同样把整体利益作为道德准则,这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资源之一
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们自强自立、精进努力、顽强拼搏、勇于开拓,对于我们赶超先进并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实现民族复兴,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一个强国的实力不仅仅是物质的,文化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民风道德、军事和外交等的作用力,恰恰是国家的软实力,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综合国力中的文化作用力,是我们谋求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2008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强调:“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强内”和“化外”功能的文化资源,正确处理内政外交事务,对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