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难点
1.英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本书题目的特点就在于其异域性,因为研究的材料必须来自英语世界,包括英译的茅盾作品和用英语写作的茅盾研究成果,对这些英文原文资料的收集十分困难。首先是茅盾作品的英译情况相对较弱,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学界曾有组织地将茅盾作品翻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各国,但较之其他作家作品的全面英译或者多次英译情况,茅盾作品的英译成果并不丰厚,多集中于茅盾的小说作品,对茅盾的散文、戏剧、童话、文学理论、批评文章等作品的翻译十分有限;其次是英语世界的茅盾研究成果范围广、时间跨度大,自20世纪30年代对茅盾作品的评述至今,茅盾研究已有80余年历史,对早期英文研究资料的找寻难度极大,且要全面地收集英语世界的茅盾研究著述也有相当大的难度。笔者身处国内,找寻和收集英文文献研究成果是一件极为不便的事情,所需花费的精力可想而知。
2.对茅盾作品的理解和阐释
“英语世界中的茅盾研究”是对英语世界里茅盾作品的译介和研究情况的梳理和阐释评述。笔者首先必须对茅盾其人其作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研究。茅盾从事文学创作60余年,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庞大。《茅盾全集》自1984年开始出版,至2006年才全部出版齐全,目前刊定在册的《茅盾全集》共42卷,即使只是通读一遍所花的精力都是巨大的。基于笔者的文化素养和学术能力,对茅盾作品的解读难免会存在误读和误解的情况,还要在此基础上对英译作品及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研究并作出评价,对笔者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资料阅读的难度
要完成本书的研究,笔者不仅需要收集英语世界中所有的茅盾作品译介和研究著述,还要对国内的茅盾研究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笔者面临的是研究范围宽广、研究资料庞杂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尽可能客观准确地获取原始英文文献资料中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此进行梳理和研究,并将其与国内的茅盾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这对笔者的英语功底、读取材料的功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且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4.跨学科素养的挑战
本书主要是在比较文学和文学变异学视域下对英语世界茅盾研究的关注,但英语世界的茅盾研究中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宽广,研究涉及传播学、译介学、变异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美学等方面,笔者必须对这些领域的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才能准确地获取西方学者的茅盾研究成果中所传达的有用信息。
(二)创新之处
书中笔者广泛搜集和整理了英语世界中茅盾的作品译介和研究成果的相关资料,不但为国内学界的茅盾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海外研究资料,在研究中也多有创新。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新颖
本书是国内首次系统地对英语世界的茅盾研究进行研究和论述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英语世界的茅盾研究是国内外茅盾研究的盲点,对此论题进行系统细致地研究论述是有意义的,是填补学术空白的。对于茅盾作品的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虽曾有学者对此进行论述,但年代久远,其中涉及的相关文献资料有限,而且也未曾系统全面地对英语世界的茅盾作品译介和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自1932年茅盾的短篇小说《喜剧》被翻译成英文以来,茅盾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迄今已有80余年,对这些资料进行广泛地、全面地搜集和整理,有利于国内学界获取海外茅盾研究的英文资料。同时笔者还对茅盾作品译介和研究情况进行理解阐释和比较分析,也便于学界掌握茅盾研究的英语国家动态,为国内的茅盾研究提供根植于异域文化背景的学术成果作为参照,通过对国内外茅盾研究的异同及背后深层原因的探究,为国内茅盾研究者乃至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与英语世界的研究者之间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工作。
2.研究材料新
笔者是在大量占有一手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阐述,本书中所搜集和整理的相关译介和研究资料(其中包括译本、作品评述、学术专著、博士论文、期刊论文)都为英语原文资料,书中所论述的英语世界的茅盾研究成果及观点大部分都是首次译介到国内,这于文献材料方面具有原创性和稀有性的特点,不但为国内学界的茅盾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资料参考,也填补了国内学界在英语世界的茅盾作品译介和研究情况方面的研究空缺。
3.研究方法新颖
相较于其他茅盾作品研究来讲,研究方法的独特是本书的一大创新之处。本书从异质文化的研究视角出发,借鉴比较文学研究范式,通过阅读大量英文一手资料,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法(如文本细读法、实证研究法、文献梳理法、变异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对英语世界中的茅盾研究概况做系统的、全方位的梳理和探讨。此外,还广泛采用比较文学领域关于文学接受、文学误读和文本变异等理论,深入分析茅盾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过滤、误读、误译、研究选题、研究结论、研究互动等情况,这对于茅盾研究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尝试,也是对比较文学理论及其实践的丰富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