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知识的力量

老铁叔最终还是被陈锋说动了。

或许是陈锋语气中的自信感染了他,或许是他内心深处对那炉火和锤炼了一辈子的手艺还残存着一丝眷恋,又或许,仅仅是这死水般绝望的生活里,突然出现了一点不同的声音,让他下意识地想要抓住。

“哼,小子,牛皮可别吹破了。”老铁叔从土炕上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筋骨,眼神依旧带着怀疑,但行动上却默认了陈锋的提议。“跟我来吧。要修那破玩意儿,光说可不行,得有家伙,有材料。”

陈锋心中一喜,连忙扶住他:“您老慢点。”他又回头对一直怯生生站在门口的石头说:“石头,你先在这屋里待着,看着火,别乱跑。”

石头虽然害怕一个人留下,但还是懂事地点了点头。

陈锋跟着老铁叔,再次来到了那间破败的铁匠铺。

“喏,家伙什都在这了,能用的你自己找。”老铁叔指了指墙角一堆锈蚀的工具,包括锤子、钳子、凿子等等,大多残缺不全。“材料……哼,除了这些废铜烂铁,就是外面那些石头和泥巴了。”

陈锋也不在意,他的目光直接锁定在那个巨大的、破损的风箱上。

这是一种相当原始的立式双箱推拉风箱,依靠人力推拉杠杆,带动两个木箱内的活塞交替运动,将空气压入风道,送入炉膛。其原理并不复杂,但在陈锋看来,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密封性。皮革的老化、干裂导致活塞与箱体之间漏气严重,大大降低了鼓风效率。其次是传动结构。简单的杠杆连接虽然直接,但不够省力,而且磨损严重,那根断裂的拉杆就是明证。最后是气流的稳定性,两个箱体交替供气,气流脉动较大,不利于炉温的稳定。

“老铁叔,您看,”陈锋指着风箱的皮革部分,“这里都裂开了,气都从缝里跑了,难怪鼓不起风来。”

老铁叔哼了一声:“废话,老头子我能不知道?可上哪找那么大块的好皮子去?就算有,也没钱买!”

“皮子确实难找。”陈锋点点头,“不过,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加强密封。比如,用更软、更贴合的材料做活塞边缘的密封圈。”他想到了现代机械中常用的密封原理。“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旧的、比较柔软的皮料,或者厚实的毡布?实在不行,用浸过油的麻布多叠几层试试?”

老铁叔皱着眉头想了想:“旧皮袄倒是有,不过都冻得邦邦硬了……毡布?好像以前做车篷剩下点,不知道烂了没有……麻布倒是有,就是不知道浸油顶不顶用。”

“试试看。”陈锋又指向那根断裂的拉杆,“这根杆子,我看连接的方式不太好,受力太大,容易断。我们可以改一下连接方式,用一个更省力的结构。”他想到了杠杆原理和简单的曲柄连杆机构。“比如,我们做一个偏心的轮子,或者用两根连杆配合,让推拉的动作更平顺,力也传导得更好。”

他捡起一根木炭,在地上大致画了一个简单的曲柄滑块机构的示意图。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运动的原理却清晰地展现出来。

老铁叔凑过来看了半天,眼中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你这画的……是啥玩意儿?一个轮子转,杆子就能来回动?还能省力气?”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

“大致是这个意思。”陈锋解释道,“利用轮子转动的惯性,还有杠杆长度的变化,可以让推拉过程更顺畅,减少冲击力,自然就不容易坏,也更省力。”他尽量用老铁叔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着杠杆和力臂的关系。

老铁叔似懂非懂,但看着地上的图,又看看陈锋笃定的眼神,将信将疑道:“听着玄乎……不过,要是真能成,倒是个好法子。只是……这轮子、这拐来拐去的杆子,不好做吧?”

“事在人为。”陈锋笑道,“材料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木头总是有的。关键是加工。老铁叔您的手艺,加上我的想法,或许能成。”

接下来,两人便开始动手。石头也被陈锋叫了过来帮忙。虽然身体还虚弱,但干点搬运、打下手的活还是勉强可以。

他们先是在废墟里搜寻可用的材料。找到了一些相对干燥、质地坚硬的木料,用于制作新的拉杆、连杆和那个关键的“偏心轮”。又在老铁叔的指点下,从一个废弃的杂物堆里翻出了一些破旧的皮料和几块油腻的毡布。

修复工作开始了。陈锋负责“设计”和讲解原理,老铁叔则凭借他精湛的手艺进行加工。

切割木料、打磨轴孔、制作简易的木质轴承……陈锋将现代工程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图纸、公差配合、结构优化等概念,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给老铁叔。

老铁叔一开始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但随着陈锋不断提出各种看似奇怪却又似乎很有道理的要求,并且总能在他遇到技术难题时给出一些巧妙的解决方案,他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开始认真对待起来。

他发现这个“陈家小子”虽然四体不勤,但脑子里的东西确实不一样,很多想法是他这个老匠人闻所未闻,却又隐隐觉得符合“道理”的。

比如,在处理活塞密封问题时,陈锋建议用多层浸油麻布包裹,并在边缘用柔韧的细藤条或麻绳扎紧,形成一个有弹性的密封圈,这样既能保证密封性,又能减少摩擦。

在制作曲柄连杆机构时,陈锋强调轴孔的光滑度和配合间隙,并建议用动物油脂进行润滑,以减少磨损。

石头则在一旁默默地帮忙,递工具、搬木头、清理废料。他看着陈锋指挥若定、老铁叔埋头苦干,虽然不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但心中却莫名地感到一种安心和希望。

修复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天。

三人几乎没有休息,只靠着陈锋之前带回来的那点水和难吃的块茎维持着。到了傍晚时分,在三人的协力下,那个破烂不堪的风箱终于焕然一新——至少看起来能用了。

皮革部分用浸油的麻布和毡布条仔细修补粘贴,活塞边缘也用新方法做了密封处理。断裂的拉杆被替换,并且按照陈锋的设计,改造成了一个简易的曲柄连杆机构,连接到一个用硬木制作的、略显粗糙但结构稳固的偏心轮上。

“试试?”陈锋看着自己的“杰作”,眼中充满了期待。

老铁叔也有些紧张,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走到风箱旁,握住了连接偏心轮的摇把。他先是试探性地摇动了几下。

出乎意料的顺畅!

原本沉重、卡顿的推拉动作,现在变成了平稳的圆周运动。随着摇把的转动,偏心轮带动连杆,驱动两个箱体的活塞交替往复,几乎感觉不到明显的阻力。

老铁叔加快了摇动的速度。

“呼——呼——”

一股强劲而稳定的气流,从风箱的出风口猛地喷出,吹得地上的灰尘和煤渣四散飞扬!风力之强劲、气流之稳定,远胜于这个风箱完好之时的状态!

“成了!真的成了!”老铁叔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喜,浑浊的眼睛里也爆发出久违的光彩。他越摇越快,感受着那省力而高效的传动,听着那强劲的风声,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炉火熊熊、锤声叮当的岁月。

石头也看呆了,张大了嘴巴,不明白为什么只是改了几根木头,这破风箱就变得这么厉害。

陈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不仅仅是修复了一个工具,更是他运用现代知识在这个时代取得的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虽然只是最基础的机械原理,但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其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老铁叔,怎么样?”陈锋笑着问道。

“好!好小子!”老铁叔停下摇动,激动地拍了拍陈锋的肩膀,力气之大让陈锋差点一个趔趄,“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法子……真是神了!”此刻,他对陈锋的怀疑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佩服和……尊敬。

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绝不是一个普通的落魄秀才。他拥有的“知识”,是一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真正的“力量”。

“这不算什么,只是一些小技巧罢了。”陈锋谦虚道,但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风箱修好了,老铁叔的心气似乎也重新被点燃了。他看着那个强劲出风的风箱口,又看了看旁边冰冷的炉子和铁砧,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小子,既然风箱好了,那咱们……是不是该把这炉子也拾掇拾掇?”老铁叔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沙哑地说道,“老头子我……好久没听到打铁的声音了。”

陈锋微微一笑。他知道,他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将是他在这末世立足、乃至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好!”陈锋点头道,“那我们接下来,就让这炉火,重新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