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欧阳

杜衡头七刚过,白鹤书院便送来请帖,邀厉灵参加白鹤楼的文学会。帖子是陈子安亲笔所写,字迹工整。

他本不欲参加这等风雅集会,但转念一想——正好想借机观察书院众人,看看还有谁对杜衡之死心存疑虑。

厉灵将帖子放在烛火上,看着它慢慢蜷曲成灰。那周文彦这几日四处打探杜衡死因,甚至去了趟赵铁山殒命的护城河。此人虽是个书生,嗅觉倒是敏锐。

“厉灵哥哥要去么?“阿秀端着茶进来,看见灰烬轻呼一声。

厉灵拂去指尖的纸灰:“备轿。“

白鹤楼坐落在城西湖畔,临水而建,三层飞檐映着落日余晖,是庆阳府文人雅士聚会之所。

厉灵刚下轿,就听见楼上传来阵阵喝彩声。他整了整青色直裰,缓步登楼。

三楼雅座内,十余名书生围坐一圈。周文彦坐在主位,正摇头晃脑地品评一首《秋思》。见厉灵进来,众人声音顿时低了几分。

“厉兄来了!“陈子安连忙起身相迎,“正说到你的《山居杂咏》呢。“

厉灵微微一笑:“拙作不值一提。“他目光扫过众人,在一个陌生少年身上顿了顿。只见他——或者说她——约莫十八九岁,一袭月白襕衫,眉目如画,正用折扇半掩着唇——指节纤细得不似男子。耳垂上的细小耳洞和没有喉结的颈部,俱是暴露了女子身份。不过在场众人似乎都未察觉,或者说假装不知。

“这位是欧阳欧公子,“陈子安介绍道,“刚从绍兴游学而来。“

欧阳合扇拱手:“久闻厉公子诗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声音清越,却刻意压低了声线。

厉灵还礼,心中已有计较。女扮男装混入文会,不是逃婚便是别有目的。他不动声色地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恰好能将所有人收入眼底。

“今日以'秋'为题,“周文彦敲了敲案几,“不如厉兄先来一首?“

众人目光齐聚。厉灵知道这是刁难——周文彦素来以急智著称,想看他当场出丑。他端起茶盏轻啜一口:“近日心绪不佳,还是先欣赏诸位佳作。“

“厉兄过谦了。“周文彦不依不饶,“当年你那首'一川烟草雨初收',程夫子可是赞不绝口。“

厉灵指尖轻叩茶盏,瓷面发出清脆声响。周文彦的挑衅明晃晃挂在脸上。

“周兄抬爱了。“厉灵将茶盏轻轻放回案几,“那首拙作不过是少年习笔,不值一提。“

他余光瞥见欧阳正饶有兴致地转动手中折扇,扇骨上隐约可见精细的雕纹——是越州沈家的手艺,一把扇子抵得上寻常百姓半年嚼用。这位“欧阳公子“的来历,恐怕不简单。

“厉兄这是瞧不起我们了?“周文彦不依不饶,手指在案几上敲出咄咄逼人的节奏,“莫非觉得在场无人配听你赋诗?“

雅间内气氛骤然凝滞。陈子安慌忙打圆场:“周兄言重了!厉兄近日为杜衡之事伤神,我们...“

“杜衡?“周文彦冷笑一声,“说起杜兄,我倒想起他生前最爱厉兄那首'十年磨一剑'。“他故意拖长声调,“不知厉兄的剑,磨得如何了?“

话中带刺,直指厉灵习武之事。在座几个书生已经变了脸色——白鹤书院严禁弟子习武,这是犯忌讳的话题。

厉灵袖中手指微曲,一缕赤炼真气在经脉中游走。他只需弹指,便能叫周文彦当众出丑。但当他抬眼看见欧阳探究的目光,又缓缓松开了手指。

“周兄说笑了。“厉灵唇角勾起一抹浅笑,“诗词之道,讲究言在此而意在彼。所谓'剑',不过是个喻体。“他忽然转向欧阳,“欧公子以为呢?“

这一转,巧妙地将矛头引开。欧阳显然没料到会被点名,折扇“啪“地一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厉公子高见。譬如李太白'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难道真要提剑去斩鲸么?“

她嗓音清越,虽刻意压低仍带着几分女子特有的柔润。说话时脖颈微扬,露出一段雪白的肌肤——没有喉结。

“好个'跨海斩长鲸'!“陈子安击掌赞叹,“欧公子此解妙极!“

周文彦脸色阴沉,却不好再发作。欧阳趁势起身,月白襕衫在烛光下泛着流水般的光泽:“既然厉公子无心作诗,不如由小弟抛砖引玉?“

不等众人回应,她已朗声吟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竟是汉武帝的《秋风辞》。厉灵微微挑眉——这女子好大的气魄,敢在文会上吟帝王诗。

欧阳诵完最后一句“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折扇“唰“地展开,扇面上赫然写着“少年意气“四个狂草。她环视众人,目光在厉灵身上停留片刻:“人生苦短,何必执着于一时胜负?“

这话明里劝和,暗里却是在点周文彦。厉灵垂眸掩去眼中笑意——有趣,这欧阳竟在替他解围。

周文彦碰了个软钉子,悻悻地灌了口酒。陈子安见状,连忙提议行酒令。众人很快热闹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地对诗论文,气氛渐渐活络。

厉灵静坐一旁,如置身事外。他注意到欧阳对答如流,无论是《诗经》的深奥章句,还是当下流行的南北词派,都能娓娓道来。更妙的是她言辞风趣,时常引得满堂大笑,连周文彦紧绷的面皮都松动了些。

“...所以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欧阳正点评某位当代诗家,折扇轻摇,带起一缕幽香,“好比厉公子方才提到'言在此而意在彼',正是诗家三昧。“

她又一次将话题引向厉灵。在座众人随着她的目光看向窗边那个沉默的青衣书生,却见他只是微微颔首,并无接话的意思。

“厉兄今日怎的如此寡言?“陈子安关切道,“可是身子不适?“

厉灵摇头:“诸位高论,厉某受益匪浅,不敢妄言。“

他说话时目光掠过欧阳的左手——那纤细的腕子上戴着一枚古朴的玉镯,被衣袖半掩着。寻常男子自然不会戴这个,但在场书生似乎都被她的才思吸引,似乎都无人注意这等细节。

酒过三巡,月上中天。小二进来添灯油时,周文彦已经醉眼朦胧,早忘了先前的刁难,正拉着陈子安争论《庄子》的某个注疏。欧阳不知何时挪到了厉灵旁边的位置,袖中暗香浮动。

“厉公子好定力。“她以扇掩唇,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周文彦那般挑衅,你竟忍得下去。“

厉灵不动声色:“欧公子好眼力。“

“我更好奇的是...“欧阳忽然凑近,温热呼吸拂过厉灵耳际,“你那首'十年磨一剑',究竟磨得如何了?“

厉灵瞳孔微缩。这话问得蹊跷——若她只是寻常闺秀,怎会对武功之事感兴趣?他侧首,正对上欧阳明亮的眸子。近距离看,她眼角有一粒小小的泪痣,平添几分妩媚。

“欧公子说笑了。“厉灵淡淡道,“读书人哪来的真剑?“

欧阳轻笑一声,退开些许:“是么?“

“时候不早,小弟先行一步。“她向众人拱手,又特意对厉灵道,“厉公子,后会有期。“

那“后会有期“四字说得意味深长。厉灵注视着她离去的背影,发现她步履轻盈得异乎寻常——是习武之人才有的轻身功夫。

文会散时,已是子夜时分。厉灵婉拒了陈子安同行的邀请,独自走在长街上。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