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中认为,文学活动由四个相关要素组成:作品、世界、作家、读者。进而言之,文学研究也只要研究这四个要素就可以了。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不是。如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研究、文学的比较研究等属于这四要素中的哪一项呢?显然,哪一项都不好安排。因此,在我看来,艾氏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仅是共时层面的要素,历时层面的要素被艾布拉姆斯忽略了。实际上,文学活动的研究远比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四要素复杂。但是,文学活动研究的核心在20世纪被确认为作品却是不争的事实。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几个重要流派,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将作品作为文学研究的核心和主体,在他们的努力下,作品(文本)作为文学研究的主体和核心不容置疑,已成为整个文学研究界的共识。韦勒克与沃伦在《文学理论》中直接把对文学作品的研究称为文学的“内部研究”,其他的所有研究像作家研究、文学社会学研究、文艺心理学研究等统称为文学的“外部研究”。他们认为“外部研究”虽也有价值,但不属于真正的文学研究,只有“内部研究”才是道地的文学研究,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既然如此,我们在进行文学研究时就应该把作品研究放到首要位置上来。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在一个新的文学现象刚出现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对新事物的鼓励与扶持上,即把更多的研究力量放在“外部研究”上。因为,此时对象的作品可能并不丰富,不足以支持“内部研究”。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的新事物、新现象,早年我们多作些外部研究无可厚非,但是,于今它已出现近30年,作品已汗牛充栋,如果我们还过多停留在“外部研究”上,就有些不思进取了。基于此,本书在网络文学的“内部研究”上做些基础性的工作,简单分析近年来部分网络热点作品,以方便有阅读兴趣的读者去选取作品。

网络文学最值得称道的是读者众多、阅读量巨大,但就研究者来说,最困难的就是作品阅读。网络文学不仅作品数量如海,而且每部作品篇幅巨大,给研究阅读带来了巨大阻碍。这阻碍有三:一是如何从数量众多的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二是如何读完这些篇幅巨大的作品;三是超长篇作品一般都是越读越乏味,怎么读下去。

第一个阻碍是非常容易排除的,因为,目前有许多机构从事这一工作。如各级作协、评奖机构、网站文学评价网站、文学网站自身的推荐与排行榜、搜索引擎的热搜作品等,关注这些就容易选出大部分有价值的作品。第二、第三两个阻碍确实是大麻烦,谁都没有时间去完整地读完这些作品,很多作品动辄500万—600万字,甚至1000万字(目前最长的作品是《数理之书》,21.4亿字),完完全全读完一本需要几个月。所以,就个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本书作者不敢吹牛皮说完整地读完了这些作品,只能说浏览了这些作品,在赏评这些作品的时候难免会有错漏。在此向作者,同时也向读者们谨致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