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与汉语史研究

主持人语

主持人:谭代龙

主持人语:

作为历史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王力先生曾在其经典著作《汉语史稿》中,对“汉语史”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在这一门科学中,我们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这就是说,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文字是怎样形成的。从商代的‘汉语’那种质态,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演变,产生了现代汉语的这种质态。这种新的质态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这就是汉语史所要研究的对象。”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其历史之悠久、领域之浩瀚、材料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远非世界其他语言所能比拟。汉语史学科经过近百年几代学人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史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已经大为拓展,汉语史的材料视野已经更加开阔,汉语史的研究方法推陈出新,汉语史的研究课题日新月异。但与汉语广阔的时空、深远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相比,可谓一切才刚刚开始。为此,本辑《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专门设置“区域文化与汉语史研究”栏目,一共登载五篇论文。谭代龙《“英猷”别义小考》讨论了“英猷”一词在历史上的特别用法,葛佳才《略论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分析》关注汉语史材料中的“去驳求纯”工作,何亮《近代汉语空-时兼义词考察》讨论了“词语同时兼表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的现象”,王玲娟、吴清清《论汉语的词义泛化与文化动力》关注词义泛化现象背后的“心理与文化的推动作用”,邱光华《中古墓志铭用韵中的方音现象》利用中古墓志铭用韵印证古代学者阐述的“秦陇则去声为入”等语音现象。五篇论文,或者“雕虫”,或者“雕龙”,并皆有理有据,并皆言之有物。或许观点尚可商榷,或许材料还可斟酌,但都无疑会为“汉语史”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