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年的春天,我受邀回母校做讲座。活动结束后,我独自漫步在熟悉的校园里。图书馆扩建了,美术楼重新粉刷过,后门的小巷里那家唱片店早已关门,变成了一家奶茶店。
走到美术楼顶楼时,我发现原来的画室现在是一间储藏室。透过门上的玻璃,我看到几个画架堆在角落,上面落满了灰。
雨突然下了起来,我站在屋檐下,看着学生们匆匆跑过。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没带伞,站在不远处犹豫着要不要冲进雨里。她的侧脸让我心头一震——和小雨有几分相似。
女孩注意到我的视线,有些疑惑地看过来。我这才发现她和小雨并不真的像,只是那个发型和姿态唤起了我的记忆。
“要一起吗?“我撑开伞,向她示意。
她犹豫了一下,小跑过来躲进伞下。“谢谢,我住丁香公寓。“
我们沿着林荫道走着,雨水打在伞上的声音让我想起那个和小雨一起躲雨的傍晚。
“你是这里的老师吗?“女孩问。
“校友,回来做讲座的。“我回答,“你学美术?“
“你怎么知道?“她惊讶地瞪大眼睛。
“猜的。“我笑了笑,“你手上沾了颜料,而且...“我指了指她的帆布包,露出半截素描本。
“哇,观察力真厉害。“她笑了,“我叫苏黎,大一美术系。“
“许晓阳。“我犹豫了一下,补充道,“我曾经认识一个和你很像的女孩,也是美术系的。“
“前女友?“她敏锐地问。
“嗯,很久以前的事了。“
苏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追问。我们在丁香公寓前停下。
“谢谢你送我。“她接过伞柄,“伞怎么还你?“
“送你了。“我说,“就当是...替我认识的那个女孩送给未来的美术生。“
苏黎歪着头看我,突然说:“你是个很温柔的人呢。“然后踮起脚尖,轻轻抱了我一下,“谢谢你记得她。“
看着苏黎跑进公寓楼的背影,我站在雨中,任由雨水打湿我的头发和衣服。十年前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已经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的钝痛,像是一处旧伤在天气变化时的轻微提醒。
我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号码。
“阿姨,是我,许晓阳。我想去看看小雨...对,就今天。“
小雨的墓前很干净,显然她母亲经常来打扫。我放下一束白色满天星——她最喜欢的花——然后席地而坐。
“十年了,小雨。“我轻声说,“我出了三本诗集,搬了两次家,还养了一只叫'雨滴'的猫。你的画现在挂在市立医院的心脏科病房里,每年都有病人写信说那幅画给了他们希望。“
风吹过墓碑周围的松树,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某种回应。
“我遇到了一个女孩,有点像你,但又不真的像。我不知道会不会和她有什么发展,但...我想我终于准备好尝试了。“
我从包里拿出那本《未完成的肖像》诗集,翻到扉页,上面写着:“献给L.X.Y,你教会我爱的模样。“
“出版社说这本诗集要再版了。我想加一篇后记,说说你的故事...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一只蓝色的蝴蝶不知从哪里飞来,停在墓碑上歇息。我屏住呼吸,看着它翅膀缓慢地扇动。
“是你吗?“我忍不住问。
蝴蝶停留了几秒,然后随风飞走了。我望着它消失的方向,突然明白了小雨信中的话——最好的怀念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活得足够精彩,让回忆成为力量而非枷锁。
我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草屑,最后摸了摸墓碑上小雨的名字。
“我会再来看你的。“我说,“下次可能就不是一个人了。“
离开墓园时,天已经放晴。我站在公交站台,看着阳光穿透云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黎发来的消息:
“谢谢你的伞。PS:我在画一幅新作品,需要一个有故事的模特,有兴趣吗?“
我微笑着回复:“荣幸之至。什么时候?“
公交车来了,我踏上台阶,突然想起小雨最后一封信里的话:“去淋一场雨吧,就像我们初遇那天一样。“
今天,我终于在雨后看到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