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心里落差,娄振华其人

更何况,父母由于高兴已经把工作给街坊邻居宣传了,现在告诉大家,自己去娄氏上班。。

没经过社会打磨的学生娃被失落、茫然等负面情绪支配,唯有一人例外,那就是李林;

当他听到去最终的目的地是娄氏轧钢厂,带队组长叫杨为民的时候,李林发自内心的笑了;

以小白的经验,在工业部工作并不是好选择,越大的机关道道越深,一不小心就会背黑锅;

轧钢厂不一样,这是私营工厂,最关键的是只要改制完成,他们这批人就是元老级人物;

改制会触动很多利益,现有的既得利益者正是被清除边缘化的对象,他偏偏知道清除方向;

最重要的是公派过来执行改制,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先天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最大优势;

在娄氏轧钢厂,他不仅能积累经验,还能趁机培养心腹,为将来的谋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为,这一世,他要当说了能算人,而不是牛马,既然如此,肯定需要一大批拥护者;

否则,以后会越来越难,所以别人生无可恋,他暗自窃喜!

从1953开始,会进行一场划时代实验-公私合营;现在是52年,娄氏轧钢厂被工业部点为公私合营试点单位,天赐良机!

组长是杨伟民,也是未来十四年间决定轧钢厂走向的关键,身为先遣入厂的人员得天独厚;

更别说还有先知先觉加成,他这站在巨人的肩膀俯瞰人生,重生这火红的年代,辛甚至栽;

前世的遭遇历历在目,今生得此机遇,还要持续前世的故事吗?哈哈。。。肯定不会的!

“小同志,您找人,还是办事?有联络人吗?”

李林陷入回忆的时候,成功的引起了轧钢行护厂队员的警惕,全神戒备下,开口发问;

站门口这么长时间,既不上前也不离开,就那么发呆看着厂区,护厂队的不重视不不可能!

李林被严肃的声音惊醒,抬眼望去,来人眼神犀利,黑短褂黑裤子、鸭舌帽、手拿警棍;

年龄在四十岁上下,面无表情、全身紧绷,蓄势待发,这就娄氏轧钢厂护厂队,够精锐!

“同志,您好,我叫李林,是来报道的,这是介绍信!”

世道还不稳,人家没贸然驱逐就不错了,盘问是正常行为;

护厂队的职责除保卫轧钢厂不被地痞流氓骚扰外,还有个重要职责,那就是防监守自盗;

轧钢厂随便一小玩意儿都能卖钱,林子大什么鸟都有,起小心思在所难免,防范是必要的;

任何时候都少不了三只手,偷盗在49年以前被抓,打死都活该,现在嘛,开除并报警了事!

当然,娄氏的护厂队也不是常人,看着就是行伍出身,想必是娄振华高价换来的百战老兵;

这些队员来娄氏找饭辙那天起就变成了普通老百姓,没有ZZ倾向,只是雇佣关系,还要经过严格调查,否则,娄氏不敢用;

这里不得不提娄半城,剧中出现一次面容颓废,可能有人认为娄半城就那样,一点不霸气;

可,既然能历经脚盆鸡和光头分子统治还稳如泰山,岂是简单的人物?在李林看来,此人对时局变换拥有着敏锐的嗅觉;

他似乎早想到上面会赢,又或者秉承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想法,各方下注,谁赢他都不亏;

脚盆鸡入侵,娄振华冒敌人的烽火,给前线游击队送物资,支援抗击脚盆鸡的队伍是大义;

不但表达了民族企业家的忧国忧民的胸怀,还向上面传递一个信号,娄振华是支持你们的;

上面主张统一战线,娄振华是民族企业家,自然在争取团结范围之内,更何况还有物资呢;

此人主动支援,首长肯定支持,久而久之,冀东乃至整个晋察冀的首长都听过这爱国商人;

因此娄振华结交了不少首长,传递了善意,无独有偶,在光头这边同样是座上宾,挥舞犀利的金钱大棒结交了不少要员;

主打一个两头下注,听着观城楼,笑看城头变换大王旗,任尔风云变幻起,我自岿然不动;

自此,娄振华的布局完成,不论谁赢,他都有香火情,至少能保证利益不受损,专心实业;

当然,他不是盲目自大,上面取得压倒性胜利后,应该分析了会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模式,从而提前布局,舍小保大;

上面的性质以及北极熊的成功经验,娄振华敏锐的发现,神州可能采取北极熊模式求发展;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弃车保帅,捐献轧钢厂,进一步获得好感;

既然号称娄半城,产业自然多如牛毛,轧钢厂只是他实业救国的尝试,不是主要收入来源;

娄振华可能是看在上面刚取得胜利,接手的是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重工企业尤为重要;

因此,此人立刻下居心捐献,身为商业大佬深知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区别,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当断不断反遭其乱;

正因为如此,工业部领导到轧钢厂视察,娄振华认出正是冒险运送物资时,接待他的领导;

旧相识就不用那么客气了,果断提出捐献轧钢厂,他要把自己打造成忧国忧民为国家建设贡献全部的爱国者,民族企业家;

领导不敢答应,上面早就重申过必须保护个人财产,可言辞切切的娄振华非常坚决;

领导很感动,如果神州的商人都如娄振华一般,重建就没那么大难度了,团结就是力量嘛;

轧钢厂确实重要,领导汇报给部长后,这事最终被上报给公仆,经过讨论,认为可以接受;

当然,不能捐赠,否则,会发出不好的信号和导向影响大局,最后决定采用公私合营!

李林之所以知道这么多,是因为大院众人闲谈的核心就是厂长娄振华,加上文三儿这个包打听在场,收集了不少坊间传闻;

加上工业部实习期间,那些干部闲谈中没少提到娄振华,信息够多,这才有了清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