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命运的抉择

那艘来自故土的船走了。林大森原以为这件事会在岛上引起不小的波澜,但事实证明,他高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分量。那艘船消失在天际线上的第三天,除了他和沈明月偶尔提起,岛上的生活已经完全恢复了往常的节奏,仿佛那些穿着怪异、说话拐弯抹角的故乡人从未来过一样。

“人的记性真是奇怪,“一天晚上,林大森躺在床上对沈明月说,“明明只是七八年前的事,可我已经记不清太仆寺里那些官员的脸了。倒是那个常常冲我瞪眼的管事,我记得他脸上有颗黑痣,每次生气时都会跳动,像只受惊的跳蚤。“

沈明月轻笑一声:“那你还记得我们初次见面时的样子吗?“

林大森想了想:“你穿着一身绿色的衣裳,袖口绣着几朵不知名的花,说话时总低着头。“

“错了,“沈明月纠正道,“是蓝色,袖口没有花纹。你当时正被太监骂得狗血淋头,我在廊下经过,不小心笑出了声,结果被太监责令帮你一起抄写马匹清单。“

林大森一拍脑门:“哎呀,我竟然连这个都记错了。看来在记忆这件事上,我的脑子就像个漏斗,重要的事情反倒全漏掉了。“

沈明月在黑暗中摸索着握住他的手:“那现在,我们正在创造新的记忆,而且我保证,这些记忆不会漏掉。“

“除非我们老得记不得自己姓什么了。“林大森打趣道。

沈明月轻轻捶了他一下:“就你贫嘴!“

说话间,沈明月的肚子动了一下,林大森感受到那微微的震动,仿佛他们尚未谋面的第二个孩子在回应父母的对话。这种感觉很奇妙,让林大森想起多年前在太仆寺时,他曾目睹一匹母马产下小马驹的情景。当时那个新生命湿漉漉地躺在草堆上,努力想站起来却又一次次摔倒,最后终于颤巍巍地站立起来,朝着母亲迈出了生命中的第一步。那一刻,林大森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撼,仿佛目睹了世间最纯粹的奇迹。

“你在想什么?“沈明月问。

“我在想,“林大森说,“如果我们的船没有偏离航线,如果我们没有漂流到这座岛上,如果我们回到了大明,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沈明月沉思片刻:“按照常理,我们这种小人物的命运大致可猜——你也许能熬到个六品七品的小官,我则继续做府上的绣娘。若是运气好,能有个安稳的晚年;若是运气差,碰上个贪官污吏,或是赶上战乱天灾,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林大森嗤笑一声:“说来也怪,在大明时,我总觉得自己的命运操之于人,无论如何挣扎,都难逃既定的轨道。可到了这荒岛上,反倒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即便是面对风暴和野兽,也有与之抗衡的力量。“

“这就是命运的抉择吧,“沈明月轻声说,“我们选择了自己的路,而不是被选择。“

第二天一早,林大森照例去巡视他和村民们一起建造的水渠。这是他这几年的得意之作——一个利用山上泉水的落差,将清水引入村庄各处的简易水利系统。说是“水渠“,其实不过是些用竹子和木头搭建的简陋水道,但对于岛上的生活来说,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林大森来到水渠的主要分流点时,发现苏丰年正蹲在那里,嘴里叼着根草茎,双手捧着个椰子壳杯子出神。

“怎么,喝多了昨晚的果酒,现在来解酒?“林大森打趣道。

苏丰年“噗嗤“一声笑了:“我要是有你一半的酒量,昨晚也不至于被艾拉扶回家了。“

林大森在他旁边蹲下:“那你这一大早的,在这里发什么呆?“

苏丰年晃了晃手中的杯子:“我在想,那些船上的人走了,你可曾后悔过?“

林大森挑了挑眉毛:“怎么,你后悔了?“

“倒也不是,“苏丰年摇摇头,“就是有时想到故乡的亲人,心里总有些惦记。“

林大森拍拍他的肩膀:“这很正常。我也时常想起故乡的山水和亲人。但你想啊,那船上的人会把我们的信带回去,至少让家里人知道我们还活着,过得也不错。至于见面,那就只能等下辈子了。“

苏丰年苦笑一声:“哪有那么容易。我那老家伙字都认不全,信送到他手上,怕是要请别人念。要是遇上个不怀好意的,念错几句,岂不是要闹出笑话来?“

林大森大笑:“你小子想得倒周到!那你让他念完信,再让他写封回信,念错的地方自然就露馅了。“

两人正说笑间,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林大森和苏丰年对视一眼,心中同时涌起不祥的预感。

“不会是那船又回来了吧?“苏丰年嘀咕道。

林大森摇头:“不像。声音是从林子那边传来的,不是海边。“

两人快步朝声音的方向走去,来到村子的另一头。只见一群村民围在一起,神情紧张地议论着什么,林归安也在人群中,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在竭力理解大人们的对话。

林大森挤进人群,问道:“出什么事了?“

部落里的猎人头领塔卢指着林子的方向,用岛上的方言说了一串话。多年来的相处,林大森已经能听懂大部分的本地语言,但塔卢说得太快,他只能勉强分辨出几个词:“船““人““伤““血“。

苏丰年在一旁补充道:“塔卢说,他们今早去打猎时,在岛的另一边发现了一群陌生人,看服饰不像是那艘明朝船上的人,而是来自另一个地方。那些人似乎遇到了麻烦,有几个受了伤。“

林大森皱眉:“是友是敌?“

塔卢摇摇头,又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苏丰年翻译道:“他们没有靠近查看,怕对方有敌意。但从远处看,那些人的装束很怪异,头上缠着布,身上穿着宽大的衣服,说的话也完全听不懂。“

这描述让林大森若有所思。从他有限的见闻来看,这听起来像是西域一带的装束,但这也太奇怪了——西域人怎么会出现在这个遥远的岛屿上?

正思索间,酋长卡尔努来了。岁月似乎对这位老人格外仁慈,七八年过去,他的黑发中只添了几丝白色,虎背熊腰的身材依旧挺拔,唯一的变化是眼角多了几道皱纹,让他看起来更加睿智。

“林,“酋长用生硬的汉语喊他的名字,这是这些年来他学会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中文词汇之一,“你去看。“

林大森明白酋长的意思。在岛上人的眼中,他和苏丰年来自远方,对外来者的习性可能更为了解,由他们去探查情况,风险相对小一些。

“好,我和苏丰年去看看,“林大森点头,然后转向人群,“多带几个人,以防万一。“

塔卢拍拍胸口,表示自己会带领猎人一起前往。林大森回家取了自己多年来改良的武器——一把用坚硬木材做的弓和一袋带有麻醉效果的箭。这些箭头上涂抹了一种从岛上特殊植物中提取的汁液,能让中箭的动物暂时失去行动能力,但不致命。这是他在岛上的发明之一,既能捕猎,又不至于在冲突中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临行前,沈明月将一个小布袋塞到他手中:“带上这个,里面有治伤的药草和干粮。“

林大森亲了亲她的额头:“放心,我们很快回来。“

一行人沿着塔卢指引的方向前进,穿过茂密的丛林,朝岛的另一侧走去。途中,林大森向苏丰年详细询问了塔卢发现的情况。

“他说那些人看上去很疲惫,好像在海上漂泊了很久,“苏丰年解释道,“有几个人躺在沙滩上动弹不得,其他人则在搭建简易的遮蔽物。“

林大森点点头:“听起来不像是来侵略的,更像是遇难的旅人。“

经过约莫两个时辰的跋涉,他们来到了岛的另一侧。这片海滩比村子那边的更加荒凉,没有防风的珊瑚礁,海浪直接拍打在沙滩上。远远地,林大森看到沙滩上确实有一群人,大约二三十个,正如塔卢所说,他们的装束与明朝人截然不同。

林大森示意众人蹲下,隐藏在林子的边缘处观察。“看来是海上遇难的商船,“他低声对苏丰年说,“从衣着看,可能是西域或是更远的地方来的商人。“

“我们要怎么办?“苏丰年问,“直接过去,还是回村子报告?“

林大森思索片刻:“先观察一会儿,确认他们没有敌意后再靠近。“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林归安不知何时跟在了队伍后面,此刻却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悄悄溜出树林,朝那群陌生人走去。

“归安!“林大森惊呼一声,本能地冲出掩护。

突然的喊声引起了沙滩上那群人的注意。他们警觉地站起来,其中几个人迅速拿起武器,一副防御的姿态。

情况紧急,林大森顾不得许多,几步冲到林归安身边,将他护在身后,同时高举双手,示意自己没有敌意。

对面的人群中走出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他的皮肤比岛上的土著要白,但又比林大森黝黑,头上缠着一条蓝色的布巾,胡子浓密,眼神锐利。他上下打量着林大森,然后用一种林大森听不懂的语言说了几句话。

林大森摇摇头,表示听不懂。那人又尝试了几种语言,但都没有沟通成功。最后,那人从怀中取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些亮闪闪的金币和宝石,然后指了指淡水和食物,用手势表达他们需要补给。

林大森恍然大悟,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指了指村子的方向,做出邀请的手势。

这时,苏丰年和猎人们也走了出来。那些陌生人看到更多的人出现,警惕地后退了几步,但见林大森的态度友好,又放松了些。

接下来的交流完全靠手势和简单的图画。林大森了解到,这些人是阿拉伯的商人,在前往东方的途中遇到了风暴,船只严重受损,好不容易漂流到了这座岛上。他们中有人受了伤,急需帮助。

林大森决定带他们回村子。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安排,他们用自制的担架抬起几个重伤的商人,其余人则自行跟随。这支奇特的队伍缓慢地向村子移动,路上,林大森不断思考这意外的相遇对岛上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

当他们带着这群陌生人回到村子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民们好奇地围观着这些外来者,孩子们则因为他们奇特的装束而惊叹不已。

沈明月立刻组织女人们准备食物和水,同时用岛上的草药为伤者治疗。尽管语言不通,但人类面对苦难时的同情和善良是相通的。

当晚,村子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商队的领袖,那个戴蓝色头巾的男人,名叫穆罕默德,通过简单的手势和图画,他表达了对村民们帮助的感谢,并送出了一些珍贵的礼物:丝绸、香料和精美的工艺品。

酋长卡尔努接受了礼物,作为回礼,他赠送了一些岛上特有的珍珠和贝壳工艺品。这种简单而古老的交换方式,让林大森想起了人类最初的贸易形式,没有算计,只有真诚的给予和感谢。

篝火旁,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无声中交融。阿拉伯商人展示了他们的乐器和舞蹈,岛上的人则表演了传统的祭祀仪式。尽管语言不通,但欢笑和音乐成为了沟通的桥梁。

看着眼前的场景,林大森忽然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多年来,他一直认为自己和沈明月是被命运抛弃的人,被迫流落到这个遥远的荒岛上。但如今看来,也许他们不是被抛弃,而是被选中——选中来见证和促成这种跨越时空和文化的交流。

夜深了,篝火渐渐熄灭,大多数人都回去休息了。林大森和穆罕默德却还坐在火堆旁,试图通过简单的手势交流。

突然,穆罕默德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物件,看起来像是一个罗盘,但构造比林大森在明朝见过的要精细得多。穆罕默德指了指罗盘,又指了指天上的北极星,然后指向远方,做出划船的动作。

林大森恍然大悟:“你是想问我们如何回家的路?“

虽然穆罕默德听不懂他的话,但似乎理解了他的意思,急切地点点头。

林大森思索片刻,然后在沙地上画了一张简易的地图,标出了他们所在的位置,以及他所知道的大明的方向。然后他指了指来时的船只,又指了指地图上的路线,表示那艘船可能知道回去的路。

穆罕默德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拍拍胸口,表示感谢,然后也在沙地上画了一幅更大的地图,标出了从西方到东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林大森看着这幅比他见过的任何地图都要广阔的世界图景,心中涌起一种奇特的感受——原来世界如此之大,而他们只是这浩瀚海洋中的一个小点。

第二天一早,林大森和沈明月就听说了一个消息:阿拉伯商人决定修复他们的船只,继续他们的旅程。他们邀请任何愿意离开岛屿的人一同前往,承诺将他们安全送到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地方。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村子里激起了一阵涟漪。一些年轻的岛民,特别是那些出生在岛上、从未见过外面世界的年轻人,对这个机会充满了向往。甚至连苏丰年的大儿子,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也表现出了想要出去看看的愿望。

“你会走吗?“午后,沈明月坐在家门前编织草篮时,突然问林大森。

林大森正在修理他的渔网,闻言抬起头来:“你认真的?“

沈明月没有回答,只是低头继续编织。

林大森放下渔网,走到她身边坐下:“你在想什么?“

沈明月叹了一口气:“我在想,也许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个选择的机会。不是现在,但总有一天,当他们长大后,也许会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

林大森拉起她的手:“我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留在这里。至于孩子们,等他们长大后,自然有权做出自己的决定。如果有机会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不会阻拦。“

沈明月靠在他肩上:“有时我会想,我们的选择是否太自私了?把孩子们带到这么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林大森轻笑一声:“自私?我倒觉得恰恰相反。在大明,孩子的命运往往在出生前就被决定了。农民的儿子注定是农民,商人的儿子注定是商人,很少有打破这种宿命的可能。但在这里,他们可以成为任何他们想成为的人,没有枷锁,没有条条框框。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自由吗?“

沈明月想了想,点点头:“你说得对。只是看到那些陌生人,突然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

林大森理解她的心情。这些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岛上的生活,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异乡人。但阿拉伯商人的到来,犹如一面镜子,让他们重新看清了自己的处境——他们依然是这片土地上的外来者,只是学会了如何与这片土地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几天,林大森和苏丰年频繁地与阿拉伯商人接触,尝试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方式。他们发明了一种简单的符号系统,用图画和手势表达基本的需求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学会了一些对方的语言,虽然只是些简单的问候和日常用语,但已经足够基本的交流。

商人们也不负众望,迅速修复着他们的船只。他们的技术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巧妙地利用岛上的材料进行修补。

让林大森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商人对岛上的资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一种只在岛上特定区域生长的红色浆果。这种浆果可以提取出鲜艳的染料,在岛上常用来染色衣物。商人们通过手势表示,这种染料在他们的国家可能会非常珍贵,他们愿意用黄金和珠宝换取。

林大森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酋长和村民们,大家一致同意将一部分浆果和提取好的染料送给商人作为礼物。商人们则回赠了更多的丝绸、香料和一些岛上从未见过的工具,如精制的钢刀和更先进的渔具。

就这样,在相处了将近一个月后,阿拉伯商人的船只终于修复完毕,他们准备启程继续他们的旅途。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子里举行了盛大的送别仪式。篝火映照着每一个人的脸庞,欢笑声和音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穆罕默德郑重地向林大森和酋长表达了谢意,并再次确认了他的承诺:如果有人想离开岛屿,他们愿意提供帮助。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竟然真的有人决定离开。一共有五个青少年人,其中就包括苏丰年的大儿子苏明德,这个稚气还未完全脱尽的少年表示他也想要跟随商队出去看看世界。这个决定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特别是苏丰年和艾拉,他们既担心儿子的安全,又不愿阻碍他的梦想。

送别会后,林大森和苏丰年在海边散步,谈起了这个话题。

“你真的准备让明德走?“林大森问。

苏丰年苦笑道:“说实话,我一点都不想让他走。但你看他的眼神,那种渴望和决心,就像当年我们想要回到大明时一样。我不能剥夺他探索世界的权利,就像我们最终选择了留在这里一样,这是他的命运抉择。“

林大森点点头:“他已经长大了,有权做自己的决定。而且,穆罕默德承诺会照顾好他们,等有机会再送他们回来。“

苏丰年叹了口气:“但愿如此。你知道,我父亲在我十五岁那年把我送到官府当差,原以为是给我找了条好出路,结果我差点死在海上。谁知道明德会遇到什么?“

林大森拍拍他的肩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像我们当初选择留在岛上一样,这也是一种命运的抉择。也许有一天,他会回来,带着外面世界的见闻和智慧,让我们的岛上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苏丰年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轻声说:“希望吧。“

第二天清晨,整个村子的人都来到海边送别。阿拉伯商人和决定随行的五个年轻人站在船上,向岸上的亲友挥手告别。苏丰年和艾拉紧紧抱着儿子,眼中含着泪水,但脸上却挂着鼓励的笑容。

“照顾好自己,“苏丰年对儿子说,“记住我教你的一切,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你是谁,来自哪里。“

苏明德郑重地点点头:“父亲,母亲,我会回来的,带着我在外面世界的见闻。“

随着一声号令,船只缓缓驶离海岸。岸上的人们挥舞着树枝和布条,目送船只远去,直到它变成地平线上的一个小点,最终消失不见。

回村的路上,林大森注意到林归安一直盯着海的方向出神。

“怎么了,儿子?“林大森蹲下身来,与他平视,“你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吗?“

林归安摇摇头:“不是的,父亲。我只是在想,苏明德哥哥会不会像那些故事里说的那样,变成一个了不起的英雄,然后有一天骑着大船回来。“

林大森笑了:“也许会,也许不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写,就像我和你母亲选择了在这里写我们的故事一样。“

“那我的故事呢?“林归安问。

林大森抚摸着儿子的头发:“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的孩子。将来无论你选择留下还是离开,那都是你命运的抉择,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你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林归安点点头,带着少年的气息跑向前方,仿佛刚才的忧思从未存在。

林大森望着儿子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命运的抉择“——那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在面对各种可能性时,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无论这个选择在他人眼中是多么不可思议。

回到家后,林大森发现沈明月正坐在门前,手中拿着那艘已经远去的明朝船上的船长留下的一封信。那是写给他们家乡亲人的,船长承诺会转交,但谁知道是否真的能送到。

“在想家吗?“林大森在她身边坐下。

沈明月摇摇头:“不,我在想我们的决定。看着明德他们离开,我突然很庆幸我们当初选择留下。“

林大森有些意外:“为什么?“

沈明月微笑着握住他的手:“因为这里已经是我们的家了。这片土地上有我们的付出、回忆和希望。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我们的故事注定要在这里续写下去。“

林大森望向窗外,看着村庄中升起的炊烟和嬉戏的孩子们,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踏实。他们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而命运也回赐以不曾想象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