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新式居所Ⅱ

伏羲和女娲登陆之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宿问题。

在此之前,原始社会的人们通常喜欢住在洞穴之中,而且最佳居住地就是向阳的石灰岩洞穴。但是目前他们刚刚逃难出来,想在一时半会之内寻找到如此上佳的居住地,显然不太现实。但在那个时代牲畜比人多,如果没有住地,一旦遇到野兽偷袭势必损失残重。现在不同于受困在孤岛时,没有野兽侵袭。现在如果找不到住处,野兽将会比洪水、瘟疫还要可怕。

寻找了一天之后,伏羲他们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居所。到了晚上,为了躲避野兽,只好再次退到木筏上,漂浮在湖水上过夜。

第二天清晨,女娲来到伏羲跟前,问:“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如果老是呆在木筏上,恐怕不是长久之计。更重要的是,现在湖水渐渐退却,每次穿越泥泽,登上木筏无疑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所以居住之事,必须要尽快解决,否则还没等到被野兽吃掉,我们也会被寒风与泥泽给吞掉。”

伏羲长叹一声说道:“你说得这些,我何曾不懂。适合居住的洞穴可遇而不可求,那是说找就能找得到的。”

的确,要想找到可以供人居住的的洞穴,先不说向不向阳,是否是干燥的石灰岩洞穴,就是打到一个拥有足够空间的洞穴,也绝非是件易事。这完全是凭运气,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下一刻就能找到,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恐怕一年半载也休想找到。

女娲沉思片刻之后,问道:“如果找不到,我们可不可以自己造出一个?”女娲此话一出,不等伏羲回答,自己就觉得太过离谱。对于他们那个时代,想要利用手中的石器,从大山中凿出一个洞穴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伏羲听到到女娲的话后,却是眼前一亮,似乎突然明悟了什么似的,嘴中不停喃喃自语:“造出一个,造出一个。”

如果女娲与伏羲刚刚认识的时候,见他如此,一定以为他魔怔了。但是他们已经相处日久,知道伏羲一定是想到了什么,才会陷入这种忘我的的状态。

的确如此,女娲一语“造出一个”,也许对于她而言只是随口一说,但对于伏羲而言却像是个晴天霹雳。

伏羲脑中灵光乍现,他开始想象起人类的居所“洞穴”。想要在山体中开凿出一个洞穴,对于当时的人类无疑就是天方夜谭。

他又想到了鱼的居所“河水”,显然对于人类也是不可能的。

鸟的居所“鸟巢”,这个虽然可以,但是在大树建造巢穴,一来工程浩大,另外一棵大树所能承受的范围也是十分有限的,对于眼前的严峻形式,可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鼠的居所“鼠洞”,貌似和人类的居所一样,根本无法实现。

猪的居所?牛的居所?狼的居所?……

伏羲一连想了十几种动物的居所,但似乎都有其限止。要么太过困难,无法实现?要么耗时太久,无法解决眼前问题。

这天伏羲女娲再次相遇,他把心中的各种想法告诉了女娲。女娲听后也是一脸愁容。沉思半响之后,这才试探着说道:“既然一种动物的巢穴无法在短期之内实现,那我们何不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巢穴呢?”

伏羲一想不错,既然各种动物的居所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短处,又有这样或那样的长处,那我们为什么不综合各方面的长处,避免各方面的短处呢?

现在最为省力的居所就是鸟巢。远古人类自小与野兽为伴。尤其是伏羲这个喜欢思考的智者,更是对于各种动物的筑巢垒穴的方式了如指掌。于是他学着鸟儿搭巢的方式在地上开始搭建起“人巢”。

不过他第一次建造出的人巢十分简单,就是在地面上用三根木棒搭起个架子,然后铺上破毡子和杂草,这样就出现了人巢的雏形。没想到搭建好之后,虽然简陋却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就是遮风挡雨。这个看似简单的一步,却为伏羲和女娲两族赢得了生机。因为从此他们不必再返回到木筏上,躲避野兽了。

他们很快找到了一片开阔地,在上面搭建了大量的人巢。每到夜晚降临之时,他们还在自己的营地周围生起篝火抵御野兽,同时也为自己取暧。

可是时间一点点过去,雷泽的气温开始由高温的夏季,慢慢进入到秋末。气温开始变得越来越低。先前破毡棚,即使在外面生有篝火,显然也是无法满足取暖的需要。

面对新的问题,伏羲再次想到了鸟巢,鸟儿可以在巢中孵化小鸟,显然鸟巢一定很温暖。于是他开始按照鸟巢的样式改建人巢,他慢慢尝试着将泥和杂草取代破毡子。

但要想取得成功谈何容易,他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但在女娲和族人的支持下,他却每每失败之后,又会再次尝试。不知经历多少次失败之后,伏羲终于研制成出,用泥土和杂草搭建而成的人巢。这样的人巢远比以往的破毡棚要好的多。它不仅比以往温暖了许多,而且还可以遮风挡雨,最为重要的是,人巢的牢固程度大大增强,对于野兽的抵御能力也增强了许多。

取得如此成绩,对于族人来说已经相当满足,但对于伏羲却仍是不知足,他要将火种移到人巢之中,就像在之前的洞穴中生活一样,可是这样的想法无疑太过疯狂。如果将篝火移到人巢中,那样就会将泥草结构的人巢直接引燃。即使有所差别,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伏羲说出这一想法,却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得到大多数族人的支持,唯一支持他的就只有一个人,那便是女娲。

伏羲于是再次开始了他的实验。再引燃了几次人巢之后,伏羲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火堆距离人巢的高度。只要篝火的火苗距离人巢的顶部的高度足够,相信将篝火移入人巢,同时还不引燃人巢不是没有可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伏羲想到了田鼠的居所——地洞。他开始在人巢中挖掘地洞。当然这样的地洞却不像田鼠洞那样,就像人巢不像鸟巢一样。伏羲只是在人巢中挖出一个小坑,让篝火在这个小坑中燃烧。

经过十余次实验之后,伏羲终于找到了适合篝火与巢顶的安全高度。于是篝火终于移入到了人巢。

可是人巢中的篝火,由于在小坑中燃烧,人们直接感受到的温暖自然要大打折扣。于是人们渐渐开始扩大小坑的面积,直到扩大到人巢的边缘,这才停止了扩大。今天的人们管这样的人巢叫做半地穴式房子。有了如此人巢之后,人们再也不用寻找洞穴,从此伏羲女娲族就开始了在这里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