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长河,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有多少的才子人生坎坷命运多舛,大抵才子们都渴望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用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然而却偏偏事与愿违,或不肯屈就得罪权贵,或时运不济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一大批的文人骚客从各地涌现,抱怨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然后或四处流浪,或归隐山林。
陶渊明是矛盾的,他一边有远大的抱负宏伟的志向渴望有所作为,一边有质性淳朴崇尚自然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于是就有了三仕三隐的徘徊犹豫与剧烈挣扎。当再三确认仕途无望时,他是既失落惆怅又载欣载奔,当然,他极力渲染自己的欣喜与愉悦,用遗世独立的乐观豁达完美地掩盖了心底深处的丝丝不甘无可奈何。他的选择,是对官场生涯的决裂,也是在对自己的志向进行最彻底的告别。
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此种豆南山下,于是田园的无限风光将他簇拥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因为他的一个转身,中国的诗坛上多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萧统对此赞不绝口,“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陶潜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也被大多数人锁推崇,成了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穿越千年的风尘,用静默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充满劳绩,但我们仍应诗意的栖居在这大地上。
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他不善劳作不能吃苦,一介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身无一技之长,归隐的后果便是妻子与儿女的落魄与痛苦,但他假意不知,或故意屏蔽,于是王维不敢苟同了,于是不同的声音质疑的声音攻击的声音出现了,于是这道所谓的风景线出现了无可辩驳无法抹去的污点。有人指责他不负责任,有人讽刺他自私自利,有人同情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人们疑惑了,你如此落魄对家庭没有负责的能力,在原配死后,缘何又去娶别的女子?
当然,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才子在文学方面造诣不凡,但对女人不负责任,对爱情不负责任,对家庭不负责任,比如徐志摩,比如郭沫若。这大概是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流淌在了他们可耻的血液中了吧。明明自私,却说浪漫,说什么才子风流,我也是醉了。
在黑暗中,有人可以出淤泥不染,即使身处地狱也能仰望光明,但陶渊明不行,于是他选择了归隐,这点无可厚非。但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家都撑不起来,又有什么资格大谈心中的抱负,哪怕只是曾经?要知道,修身齐家之后,才是治国平天下啊!东汉有位名人叫陈蕃,他年少时独居一室,居屋常常龌龊不堪。一天,其父友同郡薛勤来访之,见状批评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闻言反驳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那么陶公你呢?一家之不治,何以天下为啊。退一步说,就算你自己无所谓,甚至甘之如始,但你总要替自己的妻子儿女考虑考虑吧!至少对他们来说,温饱过后才会有所追求,物质之后才是精神吧?要知道,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啊!n那么朋友借你钱后你又为什么全部拿来续酒吗?难道你就没有想过拿来补贴家用,哪怕只是一部分?在你如此落魄的情况下,你的妻子依旧无怨无悔,这该是多么贤惠?你就这样对待你的妻子和儿女?难道在你的心中,你的家人还比不上你的酒?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陶公归隐,我即我自由,我即我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并且没有任何人拥有阻止嘲笑讽刺厌恶的权利,但一旦我们做出了选择,我们就没有退路,无论多么坎坷与险阻,潦倒与窘困,我们都必须也只能对其负责到底,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