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通过对唐花的研究,可以根据不同花卉对寒温的不同,采取了调节,牡丹、梅、桃,用汤气熏蒸,扇子弄出些微风,制造出春天的氛围,花便容易开放,反之,桂花喜欢凉,“鼓以凉风,养以清气,竟日乃开”。
不过反过来,通过花的香气,鸟的习性,也可以看出天气的阴晴变化。如果当日的气温高,便可以随处闻到浓郁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而在气温较低的时候,香气要淡许多,达不到袭人效果,只有嗅了。
顺便也说,喜鹊对于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喜欢明朗暖和的天气,“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如果看见它一飞一落,茫茫躁躁的,便是要有阴雨天气了“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这样的鸟儿还有“画眉”“黄鹂”“麻雀”“斑鸠”之类……比起现在“标准气压”下测量的天气预报要活泼、灵动许多。
这一年的天气,不但是天在控制,战火的熏烟也在幕后操纵着。
玲珑山原来有一个姑娘,原本是西湖湖边一个经不起任何涟漪的“石头”,家境中落,父母双亡,误入红尘。她喜欢操琴,所以起名叫作“琴操”,都说尘缘一事,因为不入,便不会误,也不会悟,可是这个姑娘,却由入到误又到悟。英年早逝,对于她而言,是幸,还是不幸?倒是免于遭遇一场“少人妇”的命运了。
那年,她喜欢了诗词,把秦观的一首词,改作了阳韵。对于同样误入烟花之地的女孩来说,她是幸运的,因为她有机会遇到才子,一解她心中的无限悲悯。
在那个时候,懂女子的是词客,不懂女子的还是词客。又有谁,可以因为她们的美貌,不再嫌弃她们的出身,义无反顾的娶了她们,白头偕老?从此,哪怕不再抚琴。
可是,更多的人,不过是拿她们玩乐罢了。这,又与金兵席卷而来……有什么区别呢。
褒姒的一笑,也许还是处于对陈后主的嘲弄,对烽火诸侯的假仁假义的无限鄙夷,丽华的跳井,是被后主紧紧抱住的,虽然旁边还有一个姓孔的女子。玄机对八叉的喜欢,又何止在于文字之上,可是他,却宁愿与她只做一个朋友。李煜是痴情的,但是还是喜欢了很多女子,大小周的幽怨,谁又能懂。如果,你需要的不只是文字之交,又为何不告诉,你喜欢我的弹琴,又为何不为我……
于是那年,苏轼又遇到了琴操。琴操的一眸一笑,比不过朝云知心,却是那段幽怨的期待。
杭州,西湖。
佛印打趣说:“你们两个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琴操一皱眉装做生气的样子,见和尚手握长篙,正好打在水中的身影,于是随口念了一联: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佛印一时不知所对。东坡笑吟吟地上前解围,帮他对了下联:
“佳人汲水,绳系井底观音”。
船到“三潭印月”处,佛印看着琴操赏月的姿态,也想出了一联:
“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琴操不假思索,对道: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和东坡一齐称赞:“不愧女中才子!”
称赞也罢,贬低也是。哪怕没有给她留下任何文字,只要告诉她……
东坡对琴操说:“我来当一回长老,你来试着参禅。”
东坡问道:“何谓湖中景?”
琴操回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东坡紧接着问道:“何谓景中人?”
琴操回答:“裙拖六幅潇湘水,鬓挽巫山一段云。”
东坡又问:“何谓人中意?”
琴操当即回答:“随他杨学士,憋杀鲍参军。”那杨学士,指的是“王杨卢骆”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鲍参军即鲍照。
东坡最后一问:“如此究竟如何?”
琴操顿时语塞,东坡断然代她作答:“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还有什么话可以说,那个可以要她从良的人,也不过是会给她一个“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命运。
于是她悟。
“谢学士,醒黄梁,门前冷落稀车马,世事升沉梦一场,说什么鸾歌凤舞,说什么翠羽明珰,到后来两鬓尽苍苍,只剩得风流孽债,空使我两泪汪汪,我也不愿苦从良,我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于是,东坡通过佛印禅师将琴操举荐到玲珑山,削发为尼。琴操从此皈依了玲珑山的青灯古佛,研读禅理,并时时将自已研读佛理的心得,与苏东坡切磋交流。
苏东坡邀得好友黄庭坚、佛印禅师,一行三人,曾数次前往玲珑山。后来,琴操听到诗僧参寥带来了,苏东坡被贬至南海瞻州的消息郁郁而终。
而苏轼,只有为他立一个墓,叹了一口气:“我害了她啊!”
对于琴操,又能说些什么呢。
不过终究琴操还算幸运的。又有多少女子,在烟花之地,遇到那么多人,终究没能给她们一个交代。
而多年前,天香楼里,又流传着多少故事。是许多“正言”论者所不屑的。他们说,女子误国,红颜祸水,可是就连司马光这个编著《资治通鉴》的人也难免喜欢一个歌妓。谁说的话,又可以相信。
对于那些,看见金兵攻入就吓得逃跑的那些男人,我们只有一个字送个他们“切!”。
梁氏与她的鼓声……依旧传响着整个南宋王朝。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诗寄七律,苏轼《寻春》)
好吧,下面写几个外传来。换换风格。第一篇,在汴京城内,有一个最著名的妓院,叫做天香楼。名字起得不算很好,但是里面的姑娘长得漂亮,加上有名士时常来观赏,写词,便使得天香愈久迷香。但是,没有故事的故事是没有意思的,后来,天香楼的姑娘,命运各不相同,不禁让再次看见汴京的人,不断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