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作品(8)
会员
收录张旭东自1988年以来的电影研究和批评文章。作者主要关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崛起的“中国新电影”,自这一时代,中国电影开始审视自身历史,盘点民族电影的文化资源,探索审美突破的策略,努力学习崭新的“现代世界电影语言”,以此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走向世界”。张旭东在书中主要以“第五代”电影为主要分析对象,对《红高粱》《孩子王》《秋菊打官司》《芙蓉镇》等名家名作,以及以贾樟柯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作品的叙事
文化评述19.1万字
会员
本集汇聚张旭东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有关文化理论和批评实践的系列成果,解读卢卡奇、本雅明、拉康、萨义德、布迪厄、杰姆逊等理论家的文学研究、美学探索和文化分析,阐释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各种“新潮”与“实验”。通过细读文本个案或思想论争,在持续变动的文化语境中对西学问题与中国文化进行总体性把握与批判性思考。
文集29.5万字
会员
本集收录张旭东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和文化思想论述的文章。通过对鲁迅、周作人、老舍、王安忆、莫言、金宇澄等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阐释,探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象征”与“寓言”,新文学文学形式内部的价值革命和伦理革命,当代中国的史诗性“动作”在叙事和表象领域的“摹仿”,审美自律性、游戏性同历史叙事和道德批判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现出在语言、形象、形式和结构空间里,以批评实践所进行的一场思想的
文化史32.4万字
会员
本书是张旭东教授近十多年来集中深入地阐述中国道路、中国文化自觉、中国梦等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的专题论文集。收录专题论文、讲演、访谈十余篇,分别从教育、文化主体、中国与世界、现代中国历史、当代中国、中国道路等角度出发,围绕今天如何做一个现代中国人,追求怎样的中国梦想等热门议题,探讨中国崛起背景之下政治与文化上的能量与可能。
文化研究38.9万字
会员
本书是一部较为系统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从当代世界的价值冲突和文化认同危机入手,通过对康德-黑格尔的市民阶级自我意识及其哲学立法的再解读,对尼采的哲学转折及其革命性意义的历史阐释,对韦伯-施米特的法律、政治思想的批判性分析,从观念史批判的角度分析了困扰现当代文化理论的一系列核心问题和基本矛盾。同时也从中国文化意识出发,处理近代西方普遍主义话语,在更大的经验范围和知识范围内思考特殊与普遍、
各国文化41.9万字
会员
陈寅恪与傅斯年如何共事又暌违、“古史辨”旗手顾颉刚如何改造自我,还有吕思勉、陈垣、牟润孙……以近现代学人著作、日记书信为材料,有趣味地讲述“民国大师”的治学与人生。本书为“六合丛书”最新一种。本集以人物为纲,收录关于近现代知识分子的随笔三十余篇,包括陈寅恪、陈垣、傅斯年、吕思勉、顾颉刚、杨绛等。所涉主题如陈寅恪的“恪”字究竟怎么读、陈寅恪与傅斯年的交往、顾颉刚在五六十年代的经历,大多有趣味而有意义
现当代随笔18.1万字
会员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该书稿主要探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声势的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及其影响互动下的小说创作。书稿多维度、多层面地揭示了文化守成思潮的产生背景、实质、意义生成与价值特征,并且重点论析了该时期小说的文化守成价值取向:对本土传统的坚守,对工具理性现代性的反思,对乡土田园的缅怀与回望,对信仰与道德的守护,对生态和谐的呼唤等,特别是论析了这些取向在新时期小说
现当代随笔21万字
会员
本书为张旭东“鲁迅三部曲”首卷,分析鲁迅文学在1924—1927年间如何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从而“成为自己”。作者表明,此期间鲁迅文学所面对的空前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带来一系列深刻且不可逆的风格史及文学原理意义上的选择、决定和突变。通过作者论、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总体批评方法,本书探讨以文体混合和写作的政治本体论为核心的鲁迅杂文句法和现象学结构。结论是:有必要在新文学和近代世界文学的历史
文学理论60.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