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弁叙
一编 思想论
第一章 陶渊明农家思想及与儒道之关系
一 陶渊明农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二 陶渊明农家思想的体现与特征
三 陶渊明农家思想与儒道之关系
第二章 陶渊明对东晋的政治态度以及人格范型的意义
一 归隐的缘由
二 陶渊明对东晋的政治态度
三 人格追求与范型力量
二编 诗歌论
第三章 陶诗“平淡”说的反思
一 田园诗中的两个对立世界
二 田园诗中的贫穷
三 陶诗的议论
第四章 外淡而内奇:陶诗的审美追求
一 奇情异彩的实质
二 田园诗奇情异彩的体现
三 非田园诗的奇趣
第五章 陶诗奇绝精拔的语言特色
一 奇绝精拔的发现
二 陶诗奇绝精拔的个性特色
三 奇绝精拔的另面:“左思风力”与“豪放”
第六章 陶诗的省净
一 白描式的省净
二 省净的“田家语”
三 从“口语”提炼出的“省净”
第七章 陶渊明组诗论
一 组诗在陶诗与诗史上的地位
二 组诗的结构与创作手法的选择
三 组诗的艺术经营
第八章 陶诗的矛盾
一 陶诗产生歧义的现象
二 陶诗滋生歧义的原因
三 文艺思想的矛盾
第九章 陶渊明的浪漫与幽默
一 从理想中滋发的浪漫
二 从痛苦中抽拔出的幽默
三 创新、继承及影响
第十章 陶诗与王羲之《兰亭序》法帖艺术规律的共性
一 陶渊明与王羲之的异同
二 如斜而反直的结构
三 似断若连的笔画与句法
四 尚奇的审美趋向
第十一章 论陶渊明诗的散文美
一 陶诗散文美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陶诗的散文结构与虚词
三 陶诗中的议论与复句
三编 文赋论
第十二章 陶渊明散文的诗化
一 陶文的诗化艺术
二 陶诗序文的诗化特征
第十三章 诗化的彻悟与旷世的悲愤——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感士不遇赋》合论
一 归田的缘由与心理
二 诗化的彻悟:《归去来兮辞》
三 旷世的悲愤:《感士不遇赋》
第十四章 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几个问题
一 “将有事于西畴”的“有事”
二 “巾车”确义
三 “孤舟”确义
第十五章 最后决裂:变形的“高士传”——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作年考论
一 《五柳先生传》作年的分歧
二 《五柳先生传》的承继关系
三 《五柳先生传》非少壮之作
四 《五柳先生传》作于60岁后
第十六章 陶渊明五官三休的痛自忏悔——《闲情赋》主题论
一 情赋文本范型的自赎所引起的层累误解
二 《闲情赋》是对五官三休揶揄性的痛悔自谏
三 最后的结论
四编 承传与影响论
第十七章 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之关系
一 陶渊明与屈原之异同
二 对《楚辞》虚拟手法的追踪与变化
三 陶诗比兴与屈辞的契合与拓展
四 陶诗用词出于《楚辞》的调查
第十八章 陶诗批评史的矛盾与规律
一 阅读的偏差
二 升平时代的艺术论
三 易代与多事之秋的政治论
五编 训诂论
第十九章 陶集语词考释
一 陶集为辞书未收词考释
二 陶集疑难语词考释
六编 书画传播论
第二十章 偶像与经典:书画对陶渊明的阐释与传播
一 由唐之村朴到宋之飘逸
二 元代传播的勃兴与多样性
三 明代五彩缤纷的绘画传播
四 明代书法个性纷呈的传播扩展
五 清代绘画阐释的新变
六 清代书法传播的突变
七 现当代传播的新发展
插图目录
跋
更新时间:2019-12-20 17: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