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页
前折页
序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自理口粮”户籍群体的产生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具体方法
1.2.1 总体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个案呈现:作为典型样本的东村
1.2.4 拓展个案研究
第2章 “自理口粮”户籍群体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地理空间
2.1 城市化的内涵界定及特征分析
2.1.1 城市化的内涵界定
2.1.2 我国城市化研究及城市化阶段分析
2.1.3 我国城市化特征分析
2.2 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变迁
2.2.1 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及发展
2.2.2 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表现及成因分析
2.2.3 城乡二元结构的变迁
2.3 城乡接合部及其功能定位
2.3.1 城乡接合部的相关界定
2.3.2 当前城乡接合部研究的“污名化”取向
2.3.3 城乡接合部的功能定位分析
第3章 作为结构的身份:理论脉络及研究谱系
3.1 何为“身份”
3.1.1 关于“身份”
3.1.2 身份制与身份伦理
3.2 中国身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3.2.1 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身份伦理
3.2.2 新中国成立后身份制社会的建立
3.2.3 改革开放以来身份制社会的变迁
3.3 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研究的传统及拓展
3.3.1 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研究的两大传统
3.3.2 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3.4 中国公民身份理论研究的本土困境
1.儒家伦理下我国社会公共意识薄弱
2.差异式身份制阻碍公民身份的形成
3.5 身份诉求与身份建构
3.6 本书的理论视角
3.6.1 关于“身份”的内涵界定
3.6.2 关于“公民身份”的内涵界定
第4章 “自理口粮”户籍身份的获取:1978—1990年代初
4.1 “自理口粮”户籍身份出现的社会背景
4.1.1 人民公社制度的终结
4.1.2 农民自主地位和身份的获取与确认
4.1.3 户籍制度的松动及城市化的复苏
4.2 “自理口粮”户籍群体进城动因及途径分析
4.2.1 “自理口粮”户籍群体集聚东村的社会背景
4.2.2 “自理口粮”户籍群体进入东村的途径分析
4.2.3 “自理口粮”户籍群体进城的动因分析
4.3 “自理口粮”户籍身份的获取历程
4.3.1 关于落户“自理口粮”户籍的相关规定
4.3.2 东村“自理口粮”户籍身份的获取
4.3.3 获取“自理口粮”户籍身份初期的生活困惑
第5章 “自理口粮”户籍身份的固化:1990年代中后期至2002年
5.1 1990年代的相关社会背景分析
5.1.1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利益群体的出现
5.1.2 户籍制度改革导致“非农”户口价值的弱化
5.1.3 土地承包关系的法律确认重新凸显土地价值
5.2 关于集体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争论
5.2.1 相关法律对农村“集体”的模糊界定
5.2.2 东村坐地户对“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
5.2.3 “自理口粮”户籍群体对“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辩护
5.3 东村土地承包权的争夺和维护
5.3.1 争夺的缘由和焦点
5.3.2 东村“自理口粮”户对土地的争夺
5.3.3 东村坐地户对土地承包权的维护
第6章 “正常公民身份”的索求:2002年至2011年
6.1 “正常公民身份”理念出现的社会背景
6.1.1 村落单位化现象的出现及强化
6.1.2 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崛起
6.1.3 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土地价值的飙升
6.2 东村“自理口粮”户籍群体对经济公民权利的争夺
6.2.1 争夺的缘由和焦点
6.2.2 对征地拆迁中经济权利的维护和争夺
6.2.3 基于“村民身份”的集体解散费的争夺
6.3 东村“自理口粮”户籍群体对社会公民权利的争夺
6.3.1 社会公民权利的内涵界定
6.3.2 东村“自理口粮”户籍群体的社会公民权利实践
6.3.3 权利实践失败后对社会公民权的坚守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分析:东村“自理口粮”户籍群体身份诉求的结构化形塑
7.2 理论拓展:建构中国面向的公民身份
1.注重我国公民身份理论发展的空间面向
2.注重我国公民身份理论发展的制度面向
7.3 现实困境:跨体制下城乡接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
1.村集体“三资”的收益与分配问题
2.开发成本过高问题
3.各大利益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利益纠葛
4.从农村向城市转制的难题
附录
后记
封底
更新时间:2021-04-23 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