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谋攻篇(2)

果然战争一开始,原本打算突袭的日本海军,反而遭到美军航空母舰的机动部队的突然攻击。一战下来,日军惨败,“赤城”、“加贺”、“飞龙”“苍龙”4艘航母被击沉,约有100名优秀飞行员战死,损失极其严重。美军在中途岛海战的这一胜也成为太平洋海战扭转局势的关键。

在这一场战争中,日军之所以遭到惨败,就是因为它无论是在获取对方的“情报”方面,还是不让对方获得己方情报的“反情报”方面,都做的很不到位,只是盲目自大,致使军心涣散,大败是必然的结果。

而美军对对手和自身都有非常细致的了解,将双方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部署策略,在这样充分“知彼”又“知己”的情况下,才得以重创日本海军,一雪前耻,扭转太平洋海战战局,也充分向世人揭示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连横之术

在战争中谋略的重要性甚至大过国家的强弱和兵力的多少,如果谋略使用的好,有时甚至可以不费自己一兵一卒,就让敌人全部降服,达到“全胜”。很多时候,直接强碰不一定会成功,但转个弯,变换一种方法,可能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秦、齐、楚、赵、燕、魏、韩在历史上被称为战国七雄,当时七国之间为了利益纷争连连,有的想称雄,有的求自保,祸事不停,战乱不断。正所谓时世造英雄,在这一时期出了一个位纵横家,叫做张仪,他凭着过人谋略思想的,穿梭于七国之间,纵横捭阖,斗智斗谋,对七国争斗的形势,影响十分之大。

张仪是为秦国效力的,在秦国他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地位却很高,可以直接与秦王议论国事。在具体的战术上,他主张的是“连横说”。所谓“连横说”,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在当时,秦国的势力最大,张仪就运用以强慑弱的手段,游说六国共同侍奉秦国。凭借他的游说,曾一度让四个国家屈服于秦国,张仪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代表人物。

但在当时还有一号人物,在七国之间的名号也是响当当的,也这个人就是苏秦,苏秦跟张仪是旧识,两人少时曾同学于齐,但苏秦的战略刚好与张仪相反,他是“合纵说”的代表,他主张除秦国外的其他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秦,这一主张获得六国国君的赏识,于是六国联盟被建立起来。

秦国知道后很是担忧,就想破坏六国联盟。

秦国先从魏国着手,秦国原先曾攻占魏国的襄陵等七座城池,但在为了拉拢魏国,就想将城池退还魏国,以示友好。

然后秦国又与燕国联姻,借此收买燕国,如此活动之后,六国同盟果然被分裂。

同盟一解,张仪的连横计就开始了。

这时,张仪先向秦惠王建议说:“现在六国联盟已经拆散,我们的目的达到了,那您何必再多此一举将襄陵等七座城池归还给魏国呢,魏国国力不强,就算因为这件事起兵攻打秦国,秦国也不怕”。秦惠王本来就霸道贪心,听张仪一说,一想也是,反正现在同盟已经解除,仅凭魏国一国实力对秦国根本造成不了什么威胁,于是反悔失约,没有归还魏国的城池。

魏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立刻派人向秦国索要七城。秦惠王看到这种情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行出兵攻打魏国,但正如他之前想的那样,魏国实力较秦国差的很远,秦军一路长驱直入,一举攻下了魏国的蒲阳城。秦惠王本来想趁胜追击,可张仪却在这时请秦惠王停止攻击,并建议他把攻下的蒲阳城还给魏国,不仅如此还让他把公子繇留在魏国做人质,以表示秦国愿意与魏国结成世代友好的“诚意”。

秦惠王听了张怡的话,便依样照做,此时魏襄王刚刚打了败仗,正惊魂未定,不知该如何是好时,不料受到了秦国这样“友善”的对待,顿时喜出望外,对秦惠王是感激涕零。随后,张仪又马上出使魏国,向魏王说:“大王!秦国对您这么好,您也应该表示一下,回馈秦王呀!”

魏襄王心里想秦国强大,若再起纷争,还是自己吃亏,不如借此修缮关系,于是就问张仪该如何回馈秦王。张仪回答说:“送人东西,最重要的是投其所好,秦惠王最感兴趣的就是土地,如果您能割让一部分土地给秦国,秦惠王一定非常高兴,肯定会和魏国结成世代友好。以后,魏国和强大的秦国联合,一同进攻其他诸侯国时候,一定会势如破竹,稳操胜券。到那时,天下就是魏国和秦国的,魏国会得到的其他诸侯的土地,到时得到的土地比您今天割让的多上十倍不止。这样的话,您现在的付出不是很合算吗”

魏襄王轻信了张仪的话,就割了一部分土地让给秦国,至于秦国之前提出的将秦国公子作人质以示“诚意”的事,魏国慑于秦国的强大也没敢接受。

张仪首战告捷,成功的让魏国屈服于秦国,这让秦惠王很高兴,立即将张仪提升为相国。张仪也不负秦王,接着来到楚国,开始了对楚国的游说。

当时楚国正与齐国结成联盟,准备共同对付秦国。楚国和齐国是两个实力相对强大的国家,他们二者的结盟让秦惠王非常畏惧,寝食不安。

但对这件事张仪却并没有过多的担忧,对说服楚国他有十分的把握。因为张仪深知,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对对方十分了解,这样才好找到突破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仪知道楚怀王非常喜欢一个叫做靳尚的臣子,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

于是,张仪到了楚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接近靳尚,张仪打听到靳尚特别贪财,就用重金贿赂他,靳尚非常高兴,答应替张仪疏通,这样张仪顺利的见到了楚怀王。

因为张仪本来就名震四海,再加上有靳尚的疏通,所以楚怀王在见到张仪时,表现的非常客气,张仪见楚怀王如此和善可亲,就立刻单刀直入对楚怀王说:“大王!我这次是专为缔结秦楚之好来的!”张仪深知楚怀王内心对秦国这个虎狼之国颇有几分畏惧,也不想与秦国十分对立。这样说抛出一个诱饵,让楚怀王自己上钩。

果然楚怀王回应说:“张先生说得很对。我何尝不想与秦国交好呢?只是秦国连年进攻各诸侯国,横行霸道,所以才不敢与它亲近。”

张仪听后说:“大王!您看如今天下七个诸侯国中,以秦、齐、楚三国最为强大。所以无论秦国倾向于哪一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啊。假如秦国与齐国联合,那么齐国的势力就会迅速强大;假如秦国与楚国联合,楚国的势力就会加倍增长。但因为齐国当年曾与秦国联姻,却又做了许多对秦国有害的事情,让秦国很是不满,所以现在秦国的想法是跟您联合,不跟齐国联合。可是现在我们听说您想与齐国交好,您可要慎重啊,如果那样做的话可是犯了秦国的忌讳啊!所以我希望您与齐国绝交,与秦国结交,如果那样的话,秦国就把原来攻占你们六百里土地归还给你们,我们还会挑选秦国最出色的美女送给您做妾。这样的话秦、楚两国结成世代友好,共同对付各诸侯国,那就会天下无敌!您想想那该有多好!”

张仪的一番话让楚国的许多大臣倍感鼓舞,特别是靳尚,更是极力怂恿楚怀王与秦国交好,虽然还有陈轸、屈平(屈原)等几位大臣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反对,但毕竟寡不敌众,再加上靳尚平时与楚王关系亲密,几位有理性的大臣相对于靳尚在楚王眼里疏不胜亲,这样楚怀王最终采纳了张仪的意见,决定与齐国绝交,与秦国结盟。

楚怀王为了表示与齐国绝交的决心,还做出了一个非常夸张的举动,他派勇士宋遣到边齐楚边界上大骂齐湣王。

齐湣王见楚国背信弃义,联合秦国,已经很生气了,这会又遭到了楚国的辱骂,不禁勃然大怒,于是派出使者到秦国,要求与秦国结盟,共同讨伐楚国。张仪让秦惠王答应下来,这样秦国和齐国又结成了同盟。

此时张仪见齐、楚绝交已成事实,就又故技重施,又矢口否认归还商于之地六百里给楚国的诺言,反而说是楚怀王自己错了,把六里听成了六百里。

这样的戏弄,让楚怀王非常生气,于是他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情况,立刻起兵讨伐秦国,结果可想而知,秦国本来就很强大,现在再加上齐国的支持,单凭楚国一己之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战争一开始,楚军遭到了秦、齐联军的迎头痛击,没战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这时,韩国与魏国得知楚国打了败仗,军力已经不堪一击,为了讨好秦国,也落井下石,出兵袭击楚国。

楚怀王四面受敌,惶惶不可终日,只得派屈平去齐国请求和解,又派陈轸去秦军营中,会见了秦军大将魏章,表示愿意献出两座城池,请求罢兵言和。魏章把楚国的意思传达给了秦惠王,秦惠王听到楚国愿意献城求和,更加气焰嚣张。他回应楚国说:“献城求和可以,可是我要楚国的汉中之地。除非这样才能罢兵。”事到如今,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楚怀王只好答应把汉中之地割让给了秦国。

这时,张仪又向秦惠王献计:只要楚国汉中之地的一半,并且主动与楚国联姻。恩威并用,这样楚国就会像之前的魏国一样,对秦国感激不尽,不再会有不安分的想法了。果然,楚怀王十分感激秦国的“和解”之举,就这样本来强大的楚国终于“甘心情愿”地屈服于秦国了。

在计屈楚国之后,张仪在秦惠王的心中的地位更加提高,秦惠王又封张仪为武信君,赐给他黄金白璧,高车驷马,派他继续游说其他的诸侯国。

张仪就到了齐国拜见了齐湣王,他对齐湣王说:“大王,在您看来,是齐国的土地多还是秦国的土地多?是齐国的军队强还是秦国的军队强?可能您会觉得,就算齐国现在国力虽然不如秦国,但距离秦国很遥远,秦国鞭长莫及,齐国可以高枕无忧。其实这样看目光短浅的。现在,秦国已和楚国联姻,势力越来越强大,其他各国都十分畏惧秦国,争着抢着为秦国献地献财宝献美女,讨好秦国。唯独你齐国与秦国关系不亲不进,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假如有一天,秦国要韩国、魏国进攻齐国的南部边境,要赵国横渡黄河乘虚进攻临淄、即墨,到那时候,您就是想侍奉秦国,恐怕也已经来不及了!依我看,当今之势,事秦者可得安泰,背秦者将有危难……”

张仪的一席形势分析,说得齐湣王不寒而栗,连忙答应侍奉秦国。

接着,张仪往西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们秦惠王要亲自带领甲兵,与你会战于邯郸城下,特地要我来通报您!我知道,您是不怕的,因为依仗的是苏秦的合纵之计。这要是放在以前,是不错的想法,可是现在,苏秦先背叛燕国,后又从齐国逃走,最后连自身都不能保,他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何来力量保护六国,您要是还相信他,就是天大的笑话了!现在,秦、楚两国联姻,齐国献地给秦国,韩、魏两国也自称是秦国的东藩之臣,五国已经连为一体。您想想看,如果用赵国一国的兵力与五国抗衡,恐怕遭到灭顶之灾!所以从赵国的利益出发,为了赵国千万子民能够安居乐业,还是主动侍奉秦国为好。”

张仪如此恐吓赵王,让赵王听的心惊胆寒,于是也赶忙答应与秦国结好,侍奉秦国。

离开了赵国,张仪向北来到燕国。张仪对燕昭王说道:“大王,在众多的诸侯国中,您最亲近的就是赵国。但您想想,赵襄王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了代王,最后却仍然吞并了代国,他不仅设计刺杀了自己的姐夫——代王,连的亲姐姐也被迫自杀身亡了,赵国为了占领了代国,把姐姐变成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牺牲品,像这样背信弃义的小人,只得您的相信吗?现在,赵王已经向秦国献地请罪,不久将去渑池朝见秦惠王。有朝一日,秦惠王会驱使赵国进攻燕国,到时燕国可就危险了。”

张仪非常犀利的把赵襄王批判一顿,又把利害形式说给燕昭王听,这让燕昭王感到十分恐惧,于是他也自愿献出恒山以东五座城池与秦国讲和。

就这样,张仪凭着自己过人的谋略和口才,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先后屈服了燕、赵、齐、楚四国,连同早先制服的魏国,张仪使当时的诸侯国基本都归顺了秦国,确立了秦国在各诸侯国中的领导地位。张仪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了解每一个要说服的对象的心理走向,站在一个高度上去解决问题,同时他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心理,采用不同的策略,以之应对,在谈话中,他将要表达的意思,分条理,分部分的一一表述,步步为营,招招见血,可以说张仪“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善之善者”。

美军“兵不血刃”胜苏军

孙子在《作战篇》的第一句就写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想要表明的就是,行军打仗,杀的天昏地暗,不是最上乘的战术,会算得来了胜利也不是做好的结果。要胜就就胜的彻底,“兵不血刃”的让敌人“不战而屈”,才是最厉害的打法。这样这的比是实力更是智慧。在一次美苏之争中,美国就是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采取了核包围政策,在苏联的四周架起了数不清的核导弹和监听装置,这一举措让苏联感到十分恼火和不安。因此,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准备做出还击,他准备于1962年10月把42枚苏制SS—4中程核导弹部署在古巴,之所以部署在古巴,是因为那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只隔着一个小小的佛罗里达海峡,相距仅有200余公里,那是一个非常适合向美国发射导弹的地方。

美国政府得知苏联要在古巴部署导弹,并没有慌张,在对苏的策略上,美国政府有自己的主张。

首先,在10月22日这一天,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全世界发表了态度极其强硬的电视讲话,他说到:“如果苏联在古巴布置了针对美国的中程核导弹发射场,那么就会对所有美洲人的安危构成巨大的威胁,美国绝不能容忍他们这样做,为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我已下令对古巴进行封锁,我们会严格检查一切运往古巴的战略进攻性军事装备,虽然我们有心要争取和平,但如果苏联一意孤行,强行闯过封锁线的话,那就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军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了,关于这一场的核大战,美国武装部队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但这个最初的警告对赫鲁晓夫没起太大作用,赫鲁晓夫对肯尼迪的发言嗤之以鼻,他认为肯尼迪不过是在“演戏”而已,美国武装部队并没有做迎战准备,所以苏联还是一切照计划执行,苏联舰队载着SS—4中程核导弹脚步不停的向古巴驶去。

但美国反面也没有气馁,他们的“全胜”之术还在继续,当10月24日,苏联舰队行进美军视线的时候,肯尼迪立即下令让美国军舰迎头拦截,当然拦截并不是针对苏军作战策略的重点,重点还在后头,肯尼迪通过各种途径使赫鲁晓夫知道:美国已做好了核战争的充分准备,宁可冒核大战的危险,也绝不让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他千方百计向赫鲁晓夫施加压力,就是要让苏军知难而退。

两支舰队已经越来越近,美海军士兵不断地向苏舰队发出减速的信号,但此时苏联舰队还是快速前进,既不回答美舰信号,也不减速……此时美国舰队的官兵们有点沉不住气了,到底总统肯尼迪的以强镇弱的方法能不能奏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