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谋攻篇(3)
- 孙子兵法(大全集)
- (春秋)孙武著 雅瑟主编
- 5419字
- 2014-02-28 18:01:52
这边的美苏传话还在继续,美国不停地彰显自己的核实力:论弹头数目,美国是苏联的6—9倍;论洲际核导弹,美国至少要比苏联多150枚,论洲际核战略轰炸机,美国要比苏联多400架;而美国的北极星导弹潜艇拥有约144枚核导弹,苏联根本就没有。不仅比硬件苏联不是美国的对手,就是比胜利的决心,美国也不一定会输给苏联,美国决定要不惜一切阻止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无论代价。
事情进展到这,赫鲁晓夫终于“相信”了美国的实力是苏联难以抗衡的了,要是真要打一场核大战,苏联也许不是美国的对手。此时,赫鲁晓夫再也支撑不住了,只好发出命令:“返航!全部返航!”
于是严以待阵的苏联舰队在美国海军舰队的紧逼下,在海面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统统掉转舰头,驶回苏联。这样,肯尼迪未用一枪一弹,就“吓退了”苏联。
这一招就是兵法所说的让敌人“不战而屈”,达到了全胜得结果,肯尼迪不愧是“善之善者”,他与赫鲁晓夫虽然没有面对面接触,可是他们在心理上一直在较量,肯尼迪把自己的优势和决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心理上彻底战胜了赫鲁晓夫,让他恐战而退,从而避免交战,补上一兵一卒就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晋国因“谋”取胜
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善用谋略,这是《谋攻篇》的重要思想,孙子把“谋”作为制胜的关键,指出作战时一定要根据战争形势结合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对作战策略做出精确规划,这样才能百战不殆。城濮之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春秋时期,位于江汉之间的楚国日益强盛,它先将西南和东南的许多小国和部落控制住,又开始北上向黄河流域发展,接连攻占了申、息、邓等地,之后又开始向中原发展,企图一统中原,成就霸业。
就在楚国谋划自己的称霸大业之时,北方的晋国也逐渐强盛起来。尤其是晋文公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使国力迅速增强,此外,晋国还十分注重外交活动,与很多国家关系密切,尤其是晋文公成功为周襄王护驾之后,周襄王把阳樊、温、原等地赐给了晋国,晋国有了“尊王”这块招牌之后,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因此晋国也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实力。
两国相争中原,矛盾不可避免的就来了。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蔡等多国军队进攻宋国,宋国连连吃败仗,最后连都成商丘也被楚国围困了,宋国司马公孙固赶紧跑到晋国,请求晋文公出兵援救。
晋文公年幼时曾流亡到宋国,宋国君主对晋文公很照顾,还赠送车马给他,晋文公想要报答晋国君主的这个恩惠,于是决定出兵救宋。
但是晋国与宋国并不相邻,要是出兵救宋一定会兴师动众、劳师远征,士兵们长途行军必会疲惫不堪,战斗力会大大下降。况且楚军实力强大,如果和楚军硬碰硬,晋军也没有胜算的把握。
针对这样情况大臣狐偃就建议晋文公要“谋攻”,不要强碰,他提出,去宋国的路上必会经过楚国的同盟曹、卫两国,如果晋国先攻打曹国和卫国,那么楚国就会移兵相救,到时候宋国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晋文公听后觉得有理,就采纳了这一建议。
之后晋国为此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扩充军队,广招士兵。其次是任命一批优秀的贵族官吏出任军队的将领。这一系列措施下来,晋国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公元前632年1月,晋军出其不意的直捣卫国境内,攻占卫国首都楚丘,随后占领了整个卫地。接着,晋军又向曹国发起了攻击,3月,攻克了曹都陶丘,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如此一来,一切都在计划之内,曹卫两国已被晋国攻下,只等楚国分兵救援,就可救出宋国,但谁知,事与愿违,楚军并没有回兵救援曹卫,而是仍然全力围攻宋都商丘。
宋国顿时慌了手脚于是又赶忙派尹般向晋国告急求救。
此时晋文公有点感到左右为难了,如果晋国不出兵救宋,宋国过不了多久就会国力不支,为求生存一定会与晋国绝交而投降楚国,但如果出兵相救,攻打曹卫已经动用了很大的兵力,已经没有实力分一路兵再去救宋,况且如果去了这曹卫两国不就白打了,白白浪费的兵力还不见成效。
而且何况与楚国直接发生冲突,晋文公就会背上忘恩负义的恶名,因为当年晋文公流亡时曾路过楚国,楚成王非常周到地招待了他,不仅留他住了几个月,最后还派人把他护送到秦国。如此正面交锋,晋文公面对楚国岂不惭愧。
就在晋文公为难之时,大臣先轸又想出一记“谋攻”,先轸深知楚国与秦、齐两国的矛盾,希望可以接秦、齐之手打击楚国。先轸先让宋国假装疏远晋国,同时给齐国、秦国各送一份厚礼,请求齐、秦出面让楚国撤兵;而另一方面,晋国则把曹共公扣押起来,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赠送给宋国。而楚国与曹、卫本是盟国,看到曹、卫的土地为宋国所占,必定会拒绝齐国、秦国的劝解。这样,楚国就将触怒齐国和秦国,齐、秦两国就会站在晋国一边,出兵与楚作战。
晋文公十分赞赏此计,便派人着手实施。楚国果然上当中计,拒绝秦国、齐国的调停。齐国、秦国见楚国不听劝解,大为恼怒,便出兵协助晋国攻伐楚国。齐、楚的加盟,使晋楚双方力量的强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楚成王看到这种情况,发觉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就下令让尹子玉将楚军主力撤出宋国。但尹子玉对楚成王躲避晋军、全面撤军的做法很不赞同,他对楚成王说:“你以前对晋侯有恩,但他根本不懂报恩,他明明知道曹卫两国与楚国是同盟的关系,却还要去攻打曹、卫两国,这样做分明是与你作对。”
楚成王说:“晋侯在外流亡了19年之久,期间遭遇很多困难,尝尽艰难,最后终于回国取得君位,这是上天给他的机会。我们是打不赢他的。”
但是,尹子玉这个人十分自负,根本听不进楚成王的劝告,他觉得自己肯定会取胜,坚决要求楚怀王允许他与晋军作战,还向楚怀王请求增加兵力。楚成王说服不了尹子玉,只好勉强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不肯给他多增加兵力,只派了少量的兵力去增援他。
由于兵力不够,尹子玉就向其他国家请兵,他以元帅的身份向陈、蔡、许、郑四路诸侯发出命令,相约共同起兵。随后尹子玉自己率领中军,陈、蔡二路兵马为右军,许、郑二路兵马为左军,他的儿子也带了六百家兵相随,几路人马风驰电掣的直向晋军扑去。
尹子玉逼近晋军后,为寻求决战接口,派使者宛春去向晋军带话,要求晋军必须撤出曹国、卫国,让曹、卫复国,如果晋国照做的话,楚国就也从宋国撤军,解除对宋都的围困。
晋国得知使者的来意后,立刻看出尹子玉想要与晋军决战的真实意图,先轸就又向晋文公提出了一个将计就计的对策,晋国先私下里向曹、卫两国许诺,只要他们同意与楚国绝交,晋国就让曹、卫复国,不仅如此,晋国还扣押楚国的使者宛春,这样做就是为了激怒尹子玉,既然想要决战,那就给你一个机会决战吧。
晋国的这次计划依旧进行的很顺利,果然曹国、卫国为了复国,便答应晋国与楚国绝交。尹子玉得知曹国、卫国背叛了楚国,自己的使者又被晋国扣押,便恼羞成怒,倚仗着楚国的优势兵力,贸然带兵扑向晋军,寻求决战。
之前在晋文公流亡的那段日子,因为楚怀王的帮助,晋文公非常感动,曾对楚怀王说,如果有一天晋、楚两国发生了战争,我一定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所以这次晋文公就遵守诺言,看到楚军来临,就立刻退兵三舍。
但这个“退避三舍”其实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它里面可是大有文章的,在表面看来晋文公是遵守承诺,言出必行,但实际上,这又是晋文公的一个“谋攻”,晋军“退避三舍”后到达的地方就是卫国的城濮,而卫国与晋国很近,军队停留在这里后勤补给、粮草供应都十分方便,而且这里远离楚军视线,很方便和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
晋文公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简单而有效,它把晋军的不利因素变为了有利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战局形式,对外来讲,一方面可以麻痹楚军,诱敌深入,另一方面也可以争取舆论同情。对内来讲,可以强烈激发晋军士气。使得本来势力较弱的晋国有了取胜的机会。
晋军退守到城濮后,齐、秦、宋等国的军队也陆续到达了城濮。晋文公谨慎比较了双方的军队力量,认为自己现在的兵力完全可以与楚军进行决战。
没过多久,楚军追进三舍的距离,也到达了城濮。之后尹子玉就此安营扎寨,并派出使者向晋军送去挑战的信息。此时的晋文公还是将面子上礼节做足,他派出晋使回复尹子玉说,我不敢忘记楚怀王之前给予我的恩惠,所以退避到这里。但我如此忍让退却,却还得不到您的谅解,那我也只好选择和您进行决战了。
公元前632年4月4日,晋楚两军的决战真正开始。这一站晋文公打的是胸有成竹,因为早在开战之前,晋国就深入分析了楚军的部署,晋国看出楚军中军强大、左右两翼相对薄弱,针对这一情况,晋国发起了有针对性的攻击。
首先,下军佐将胥臣略施一计,他给驾车的马蒙上虎皮,向楚军战斗力最差的右军——陈、蔡联军发起了出其不意的进攻,这导致右军的士兵无法招架,纷纷惊慌失措弃阵逃跑,而战马看到虎皮也十分恐惧,不敢前进。晋军因此乘胜追击,陈、蔡士兵死伤无数。楚军右翼迅速崩溃了。
与此同时,晋军的另一支队伍对楚国的左军发起了进攻,这一边的攻击主要利用的是尹子玉骄傲轻敌、不谙虚实的特点,先诈降,再诱敌深入。开始的时候晋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指挥车上竖起两面镶有彩带的大旗,大旗非常醒目,远远就可望见。一开始狐毛故意败下阵来,逃跑时,在战车的后面拖了很多树枝,战车一跑动,树枝就扬起的漫天的尘土。
尹子玉看到这种情况,果然中计,以为晋军慌乱逃跑,已经溃不成军了,于是就让左翼部队追击晋军,希望可以借此打垮晋军。晋军这边看到楚军追逼而至,先轸先带兵横向出兵攻击楚军,同时狐毛也率领自己的士兵回军夹击。此时楚国左军前无进路,后无退路,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只剩下挨打的份,很快便全军覆没。
如此一来楚国的左右两军都已被击败,尹子玉见败局已定,就算神仙来了也无回天之力,就赶紧下令收兵,带领余下的中军迅速退出战场。
至此城濮之战以晋军获得全胜的结局而告终。
在城濮之战中,晋国之所以会取胜,就是因为晋国走的事“谋攻”路线,其实平心而论,晋国的实际兵力并不比楚国强,但晋国的打仗方法却比楚国强了很多,晋国会运用用兵原则,针对楚军的弱点,做出相应的策略,这样具有针对性策略非常实用有效,的每一招打到的都是关键的地方,可以说箭无虚发。而且晋国很明白自己的实力,更明白楚军的实力,了解楚军的情况,如此知己知彼,哪会有不胜的道理呢。
商家活用
艾柯卡善使人才
兵法中提到“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依次列出国君可能耽误作战进程的三条行为,就此突出将领的重要性,也是在含蓄的暗示国君不要干涉将领的职权,要将权利放心下放,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在商业领域,信任下属,善用人才,也会给自己带来颇丰的效益。
艾柯卡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他刚上任的时候,公司已经濒临破产,那是公司一片混乱,各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往来,总体缺乏协调配合,就好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面对这种难以管理的状况,他大胆的进行了改革。
凭借自己在商场驰骋多年的丰富经验,他深知团队中,领导人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所以他决定首先从领导层进行改革。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想要整治一个集团内部固有的领导层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但他拥有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胆略,他大胆实施整治计划,有的放矢。任职3年,就撤换了33名不称职的副总经理,然后不惜代价网罗人才填补空位。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富有才干的年轻人,对于他们,艾柯卡会力排众议,将他们委以重任。
艾柯卡一直坚信人才使用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使用人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人才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他才会这样看重人才以及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艾柯卡从一开始将那些平庸之辈排除掉,这样就容易发现较优秀的人才。艾柯卡说,优秀的人才就是那些做起事来眼睛会亮的人!只要看一眼他们勤奋而精明的样子,你就可以确定他们是优秀的人才。有句笑侃是这样说的:直至今天,艾柯卡还不能相信,以前的那些经理们真的就没有注意到他们!
海尔·斯帕利希就是一个被艾柯卡勇于启用的新人代表。艾柯卡再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海尔·斯帕利希提升为副总经理了,让他专门负责产品计划部,没过多久,又把他提升为北美业务负责人。之所以这么信任他,是因为艾柯卡更信任自己的眼光。事实证明,艾柯卡的判断是精准的,海尔·斯帕利希没让大家失望,他又有远见,又讲究实际,在工作方面认真负责,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艾柯卡还看出海尔·斯帕利希还有一种洞察未来的能力,可以预见到三四年以后人们喜欢什么汽车。这一点是难能可贵。
从造“野马”车开始,艾柯卡和海尔·斯帕利希一直在一起,海尔·斯帕利比他更了解年轻人的想法,比他更知道该怎么去做年轻人的汽车市场,尽管他们之间也有分歧,但那是不可避免的工作关系中的一部分,有了矛盾,解决矛盾,公司才会往更好的方向走,这样一路合作无间的走来,艾柯卡自认,他们俩的合作不比世界汽车行业中任何一位大老板逊色!
在公司财务管理方面,为解决当时的混乱状况,艾柯卡首先想到的是福特公司的高级财务人员杰拉德·格林维德。其实艾柯卡本人也曾在福特汽车公司任职多年,并在1970年坐到了总裁的位子,所以他深知福特公司的内部人才网,杰拉德·格林维德就是福特公司众多人才中的一个,他虽然年仅44岁,但具有出色的财务管理能力,工作业绩突出,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年轻时在普林斯顿大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个出色的管理人才。于是艾柯卡不惜代价把他从福特公司挖了过来,来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他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与公司的整个经营接轨,这对公司的起死回生功不可没。两年后,艾柯卡就把杰拉德·格林维德拉上了公司的副总裁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