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腐败和欺诈:经济运行的阴暗面引发衰退(2)

对于1990~1991年衰退期间的经济乱象丛生和经济局势动荡不安,以及随后发生的经济复苏进展缓慢,一直拖到1993年,储贷危机难辞其咎。重组信托公司在储贷危机的一片狼藉中寻找幸存者的场景,以及重组融资公司为融资而拍卖债券时面临的重重困难,充斥报端。1990年,美国总审计署署长告诉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我十分确信现在我们的银行体系并没有多少自信。”当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寻求联邦资金继续救助破产的银行时,公众信心受到进一步打击。危机也影响了房地产价格,从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高峰跌至1993年第一季度的低谷,房地产的实际价格下跌了13%。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又进一步波及建筑业和其他行业。危机还影响了股票市场,影响了人们对整个金融业的信任。危机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人们从事各方面经济活动的意愿。而这一切均肇始于腐败活动的猖獗。

安然事件和2001年的经济衰退

2001年的经济衰退通常被归咎于20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的暴涨。但是,此次衰退有多方面的原因,股票市场暴涨及随后的市场下跌也有多种原因,其中就包括几起臭名昭著的公司腐败案,而最著名的莫过于安然公司案。

对安然事件的研究,对会计准则如何被滥用的研究,本身就可以作为基础,开一门完整的会计准则课。但抛开夹杂其间的人身攻击、贪婪、野心、派别争斗、各种冒险之举以及投机取巧的精明人,我们还是可以简短地将该事件作一个概述。

曾任麦肯锡咨询顾问的杰弗里·斯基林发现了一种能让安然在短期获得巨额利润的办法。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新规定(大体上是应安然自身的要求),销售和购买天然气的长期合同应该采用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核算法。也就是说,在记录这些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合同有效期内的未来预期收益流作为当期利润(当然,会根据未来收到这些收益的日期进行恰当的贴现)。只要略加思索就可以知道,这样的规定会怎样被系统性地滥用。在这些合同中,天然气的未来售价是固定的或者接近于固定的。要想高估当期利润,安然只需要低估未来的收购价格便可。而且,安然的企业文化给这样的行为提供了所有可能的便利和激励。那些从事获利交易的人,则获得了期权和其他丰厚的回报。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安然公司还有另一个非常不同于贸易部的业务部门,该部门也采用类似的会计手法,存在类似的不当激励。除了能源交易之外,安然还有一个在发展中国家从事燃气电厂建设的部门,掌管这个业务部门的是能干且极富魅力的丽贝卡·马克女士。这些项目涉及在境外与许多不同的人合作,而且使用的是一种昂贵燃料,因此很难入账。这些项目中最著名的是印度达博尔电厂(Dabhol),它承诺解决马哈拉施特拉邦未来数十年的发电问题(但对该电厂的客户而言,成本极高)。

即使入账后,像达博尔电厂这样的项目还将面临进一步的困难:它们不可能以合理的成本发电。但是,安然的会计操作并不理会这一点。它利用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根据合同签署时设定的预设成本来核算这些项目的利润。只要这些项目还在账上,就可以录入预期利润。尽管项目可能遭受重创,而且,即便按照最乐观的预期,正式发电尚需数年,但参与这些项目建设的人都相应得到了报酬。这些项目入账的金额巨大,安然从中录入了巨额的当期利润。当安然公司无法在会计报表上处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利润时,令人奇怪的是,安然公司非但没有设法修正超额的利润,相反,它仍然利用虚增利润的策略,延续利润神话,这终于引起了华尔街的注意。

虚增利润的合法手段很快就用光了,随后,安然转向了非法的会计操纵,这种会计操纵相当于一部创造利润的永动机。安然的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意识到,如果他能设立一家控股公司,让它以高价购买安然公司的资产的话,安然就可以把资产出售价同资产账面价之间的差额记为利润。

那么你会怎样做呢?你会把高估的安然股票卖给这家控股公司。同时,你让安然为这家影子公司的债权提供担保,以弥补可能发生的任何损失。这样,你就可以掩盖安然分类账中的利润损失。的确,通过这种操作手段,你想要多少利润就可以有多少利润,因为资产购买价由你说了算。债权人并不担心,因为他们手里攥着安然的担保。影子公司的股东身兼两职:他们不仅为影子公司工作,而且为安然工作。他们的报酬并不取决于他们把影子公司经营得多好,而是取决于他们把安然经营得多好。股东以安然股票期权的形式拿到某些利润,由于采用欺诈手段,股票价格是上涨的。而且,他们的报酬远不只为了把影子公司的账目从母公司的报表中拿掉而被要求持有的公司价值的3%。

那些负责向影子公司提供贷款的人也在干着类似安然公司高管干过的那些勾当。他们从贷款和提供给安然的顾问服务中获得大量酬金。他们或许也担心安然会在某一天倒闭,因为这样的话,高回报的把戏就会结束,但毕竟承担损失的是其他人。为安然提供会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也不会告发安然,他们担心,如果揭发了安然的勾当,就会丢掉安然提供给他们的报酬丰厚的顾问合同。这是另一笔私下交易。

经济学家可能会把这种情况描述为一种均衡,即每个人都寻求自身利益,但是,公众花了钱,却买了假冒伪劣的产品。这种均衡对所有相关者来说,决不是互利的。2001年的这场经济衰退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4]

在股票市场崩溃之后,衰退就开始了。而股票市场的崩溃使公众日益认识到,许多企业特别是所谓的网络公司(dot.com)的确在欺骗公众。

人们开始普遍讨厌金融市场,而且,这种态度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比你想象到的其他外部因素的作用要大得多。从1989年开始,卡尔·凯斯和本书作者之一希勒定期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发放调查问卷,从收回的问卷中可以发现,人们对金融市场中的腐败和欺诈深恶痛绝,因此打算退出金融市场,转而选择其他投资渠道(如房地产)。在2001年,投资者明确地告诉我们,会计丑闻是他们撤出股票市场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他们转而对房地产市场抱以信心的原因。在房地产市场上,他们并不需要依赖会计师。

次级抵押贷款和当前的危机

在本章着笔之时,美国面临着另一个泡沫和另一轮丑闻。我们再次看到,相同的原理同样适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6年,美国的房价暴涨,特别是在波士顿、拉斯韦加斯、洛杉矶、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这个房价泡沫一直伴随着次级抵押贷款的大幅增加而膨胀,次级抵押贷款从占抵押贷款市场的区区5%上升到接近20%,达到6250亿美元。

次级抵押贷款变成了一个规模庞大但并未受到恰当监管的新行业。它们取代了政府向低收入借款人提供贷款的计划,而政府负责此计划的是联邦住房管理局和退伍军人管理局。在里根时代尊崇私人市场作用的理念影响下,为保护房主利益而受到高度监管的政府计划逐渐萎缩,而以高利率或可调整利率提供类似服务的私人公司则蓬勃发展。

不幸的是,许多次级贷款人发放了并不适合借款人的抵押贷款。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其较低的初始月供,掩盖了房主在将来难以支付较高利率的事实。贷款人成功地向那些财务状况最脆弱、受教育程度最低、消息最不灵通的人发放贷款。尽管这种放贷行为本来可能并不违法,但我们认为,一些更恶名昭彰的放贷行为绝对称得上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