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恨着恨着就爱上了:杜子建谬论集
- 杜子建
- 4275字
- 2021-03-29 00:13:10
营销不是技术活,而是一个艺术活
最好的营销支撑不外乎四条腿
营销一定是一个综合的、人文社会学科的、扎实的集大成者才可以完成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要把这个完整的体系学会,我卖我的产品,我懂得我的产品就够了。心理学和社会学大致要懂一点,要知道我卖给谁,他长什么样。
我总觉得我们做营销的,要略懂三门学科: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其要点是:用社会学来观察消费群;用心理学来洞察消费者;用行为学来管理需求值。
#三门学科的营销奥妙# 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懂得心理学和传播学但不懂得社会学,你就不知道卖给谁最对;懂得心理学和社会学但不懂得传播学,你就不知道在哪里卖会更好;懂得社会学和传播学但不懂心理学,你就不知道怎么卖会更厉害。所以,三门学科都有涉猎的人,会成为营销界的极品人才。
最好的营销支撑不外乎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和美学,尤其是消费美学。把这四条腿找到以后,它们就能撑起真正的大营销,而且能真正地撑起营销里面的精髓。以前我们大家定义营销是一个技术活,但当你把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美学作为重要的支撑以后,就会发现它不是技术活,而是一个艺术活,要靠治理、靠知识、靠功底、靠阅历,这几大点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做好营销,因为营销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一个调节,甚至是人际关系的一个套现。
营销就是把某个商品通过必要媒介,运用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知的手段传达到消费者大脑里,以便形成喜欢和记忆,从而激活购买的一种商务活动。它需要掌握一定的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主题本身的内涵(心理学)、封面排版的布局(美学)、明星名流的选择(社会学)、封面颜色的定位(色彩学)、整体封面的架构(品位)、视觉布局上的构思(行为学)。一个封面,样样俱到,可以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每一个主编都是营销大师。
牛人要玩转记忆特区
心理学上的品牌排序,是基于恐惧而产生新的记忆结构的。
“想要”其实是一种心理动机,与其说是由需求引起的,不如说是由“心理麻烦”引起的,当这个“麻烦”引起不适时,就产生了去解决这个“麻烦”的驱动,也就是心理动机。动机有几种理论,如赫茨伯格双因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理论。
生活是很细腻也很诡异的一个东西,我们有时候会被一些诡谲的事件搞得一团乱麻,而且这种诡谲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理学。我在我的营销课里面讲得最多的一个哲学观点就是感知大于事实,被感知驾驭操纵是最可怕的,感知和事实之间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但是我们有时候会用自己不健康的心态去印证感知。不要为感知做加法,去为感知做减法、对事实做加法。
根据我的经验,有声营销高于无声营销,图片营销高于文字营销。但是“声图文”并茂的营销又是最失败的营销。从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两个维度观察,重复声音可以完成机械记忆,图片可以刺激图像记忆,文字只能完成感性记忆;因此,声、图、字要做分层。然后构成“记忆复线”,如脑白金、迪拜。
大脑就跟电脑一样,是分区的,C盘、D盘、E盘都有。记忆有三个区块:记忆老区、记忆新区、记忆特区。营销上,新产品要重视“记忆特区”的快速建构,老品牌应该重视在“记忆老区”里面的深耕和巩固。快消品、长销品要在“记忆新区”上不断用功。
记忆老区是对故乡、父母、少年以前的很多东西永不磨灭的记忆。像故乡这样的东西,永远磨不掉,有一棵树,有一座桥,有一个猪圈,永远磨不掉,父母是磨不掉的。
记忆新区是我今天听说什么,我今年做过哪些事,我昨天做过什么,但是这是缓存区,记忆缓存区是最难把控的一个区,很多营销在这个区里面。如果不会做记忆特区,消费者就记不住它:我本来很喜欢,但是我明天忘掉了,所有的营销失败,所有的营销到这里形成断点。喜欢以后,强化到记忆,而且一直强化到记忆特区里去了,你那个产品就成功了。
能把记忆特区一次性搞定,是营销最狠的地方,牛人一定要会玩儿记忆特区。郭美美在你的记忆特区,芙蓉姐姐在,史玉柱在,脑白金在,鸟巢在,杜子建也在。
所谓重复重复再重复,就是在记忆区里不断刺激你。欧莱雅“你值得拥有”“你值得拥有”“你值得拥有”,这就是在做“体力活”型的“记住”。脑白金如此,恒源祥也是如此。
快速进入消费者记忆特区只有四招:新、奇、特、怪。具象来说是什么呢:规范常识、违反逻辑、挑战规则、自我叛逆。反传统,反经验,反权威,马上进入特区。
记忆里还有一个奥妙:主动记忆和被动记忆。美女大腿的镜像属于主动记忆,而脑白金的镜像属于被动记忆。营销,也可以做到主动记忆,但不一定非得苍老师出马。
对丑陋的事情,我们传播优先
一个人一旦不喜欢你的商品就不会产生购买,一旦喜欢你的产品他的购买就成为可能,而这个喜欢是基于审美的,审美就产生印象,印象只构成3.8秒,就是我对你这产品印象好不好,3.8秒就定义了,好就买了,不好就永远不再去买了。
就传播学的心理结构而言,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奇怪的“优先系统”——对严肃的事情我们质疑优先,对丑陋的事情我们传播优先。
“媒介是人的延伸”,这句话来自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读。我们先从广义开始。如果这个“人”是你自己,那么,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你延伸了么?空间的?时间的?精神的?文化的?个性的?人格的?在这个成熟的通路上,你观察过“自己的延伸”么?
#传播学# 消息比关系更有生命力;谣言比证言更有穿透力;舆论比讨论更有煽动力;歪理比真理更有影响力;假话比真话更有诱惑力;辟谣比传谣更有传染力;奸情比爱情更有覆盖力;独裁比总裁更有决策力;秘书比文书更有杀伤力;美男比美女更有吸引力;手表比代表更有反腐力;反讽比反对更有渗透力。
不要把一种声音当成一种真理,而要把一种真理当成一种声音。声音也好真理也罢,它存在的价值只是促进你的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否则还要什么学习?照抄就是。
传播的功能是迷失问题
文学的功能是发现问题;哲学的功能是解释问题;宗教的功能是解决问题,而传播的功能,是迷失问题!
#被误解的“谣言”# 1.消费者只是在用自己有限的知识解读“透明度”;2.消费者对“能见度”的追索有着天然的窥视欲;3.有时候他们只是把问号错打成句号;4.“不透明事件”具有天然的传播特性。
传播的核心是人,传播的爆发力是内容,传播的速度基于工具的发达与否,但无论什么样的工具,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传播就是“人的接力”。传播有三种生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微博是多对多,我作为转告声源,我的粉丝向更多的粉丝转告。以前的所有的媒体都是一对多,一份报纸一样的内容可以对千万人,电视台也是如此。
你们听说的路径,或者整个消费者群体听说的路径是哪些结构呢?你是要使你的产品让消费者经常听说、最近听说、还是好像听说呢?这个是听说的三个境界。
既然是要更广、更深、更远地让人“听说”,那么传播自然是关键。对此,我们有一个传播的终极法则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传播”。
#社会学# 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最初得名于孔德,经马克思、斯宾塞、迪尔凯姆、尼采、卢梭、韦伯等人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专门学科。其作品繁杂多样不胜枚举,重点推荐孔德、卢梭、韦伯和迪尔凯姆等的著作作为阅读对象。
“只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这是营销的最高境界啊!
便宜不是价格,它只是一种感觉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有“得便宜”的小愿望,但有些人只满足于“占便宜”,而另一种人是要满足于“赚便宜”的。
#感知与事实# 在政府管理层面共有三层解读。1.感知大于事实,是乱世生态,表现形式为“要么上层管理感知,要么下层制造感知”。2.感知等于事实,是大同生态,事实和认知一直趋同,误解极少。3.感知小于事实,是民主生态,下层对上层始终保持警惕和审慎。好时代和坏时代可以此区分。
感觉比事实更重要。世界随感觉而变化,尤其在群体感觉面前,事实有时候毫无作用。营销如此,公关更是如此。
所谓值得,来自相信;所谓相信,来自感觉,也就是我说的“感觉大于事实”的道理——因为相信,所以值得。商业环境,所谓“服务”,就是对老客户进行“信誉维护”,对新客户进行“价值维护”。
所谓“有钱难买我愿意”,其实这个“我愿意”是被经营了的。直白地说,你的“我愿意”是被算计、被管理但你自己并不知道的(抱歉,这可能刺激了你的智商)。本质上,消费者对购买对象的价值认知是模糊的,因此,有很多精明的商人(包括营销高手)会设计“价值塑造”、“诱因铺设”、“购买吻点”。
要塑造喜欢,就要重视视觉
读者即消费者。也就是说,每一个阅读者都可能是你的消费者。再递进一句,做营销,你仅仅研究产品是不够的,仅仅研究消费者也不够,你还要研究“读者”。对“读者”的研究不能困在商业思维里,人文思维更重要。读者的好恶决定了市场的大小。
便宜不重要,让你感觉占便宜了才重要。美也不重要,让你感觉到臭美才重要。
一个东西我买了,我因为什么买?是什么触动我在买?大部分是因为两个字:喜欢。这个喜欢可以破拆到几个维度:实用、便宜、信用、安全……喜欢一旦建立,就要进入深度喜欢。
“喜欢”引导了审美,就做了购买预设。你吸引不了我,这个了解结束,不继续了解了,这么烂的东西有什么好了解的呀。
脑白金的购买叫身份自我转换模型,你可以不喜欢脑白金,但是回家要看丈母娘,这个时候喜欢就要做出选择,是你喜欢还是丈母娘喜欢?采购有两个奥妙点:采购的当事人审美和采购权本身,有的时候采购和采购权本身是矛盾的。
一般来说,保健品的生命周期只有五年。脑白金广告一直在持续,后期它的广告已经不作用于市场和购买了。购买转化了,这是更高水平的营销,主要有两点:一、我史玉柱做事靠谱,人家五年就死了,我十几年还不死;二、我做的是金融品牌,一定把脑白金做到底,这个广告的价值是我史玉柱整个的信用体系,跟我一起玩儿资本,你不吃亏。
喜欢只有被不断地强化以后,才可能产生购买。你如果强化不足,它就只是浅喜欢。深喜欢要进入另一个环节,在这个中间段还有一个断点:记忆。因为在喜欢的时候,有一些客观条件是必须要解决的——我钱不够,我时间不够,地理环境不够。
喜欢和了解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要塑造喜欢,视觉这一块就要偏重。比如你卖服装,图片是非常重要的,淘宝服装的图片做得那么烂肯定是卖不掉的。卖衣服,你卖的不是衣服,你卖的是“好看”。
喜欢是记忆的前端逻辑,我喜欢所以能记住你,特别讨厌也能记住你,恨也可以记住你。所以羡慕嫉妒恨也是营销的根,记住是一个品牌的根。很多人没有去过迪拜,但是很多人都记住了那个帆船酒店,当记住成为对一个产品认知的根的时候就叫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