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

1.1.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理解

1.1.1.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

国际金融市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又称外部市场(External Market),简单来说,是指资金国际借贷、货币相互买卖,以及其他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此种活动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国际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 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又称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Money Market)、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黄金(Gold Market)市场,以及衍生产品市场等,同时还包括在金融市场从事交易的各类参与者、中间人和交易机构。也就是说,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实际上是由各国的交易人、中间人和交易机构组成的进行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体现着国际金融商品的买卖供求关系。

② 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同市场所在国的国内金融体系相分离,主要由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从事境外交易,既不受所使用货币发行国政府法令的管理制度,又不受市场所在国法令管理制度的金融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Market)或欧洲市场(Europe market)。离岸金融市场是无形市场,只存在于某一城市或地区,而不在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由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的国际性交易形成。如欧洲市场,它的范围并不只局限于欧洲,由于该类型市场在欧洲产生,因此习惯称谓。

1.1.1.2 对国际金融市场概念的理解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变化。下面是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几种不同的定义:

① 国际金融市场就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现金融资产在国际范围内的有效配置的场所。这里所说的居民和非居民就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也就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者或参与者。而他们所进行的交易对象组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客体。

② 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借贷关系发展、扩大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借贷并受市场所在国政策与法令管辖的金融市场。

③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具有现代化通信设备,具有广泛联系的国际金融交易场所。

国际金融市场是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首先是地区性的金融市场,如一个州或一个省的金融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扩大,形成了全国性金融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开展,逐渐形成了外汇市场。此后,国际投资与借贷发展,形成国际资金借贷市场和直接投资市场。

1.1.2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包含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国际金融市场,可以从性质、资金融通期限、经营业务的种类等方面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市场都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和作用正是国际金融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不可以把它们分开看待。

按照不同的标准,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结构。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新兴离岸金融市场;根据业务范围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根据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现货市场和衍生市场;根据融资渠道不同,可以分为国际信贷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本节主要介绍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以及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1.2.1 国际货币市场

1.国际货币市场的概念与形成条件

货币市场是指资金借贷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交易市场,或称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活动主要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以便可以随时获得现实的货币。货币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商业银行是该市场的重要参加者,此外还有政府、证券交易商以及大的金融和非金融机构。

一个理想的货币市场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中央银行体系,中央银行有能力并且愿意充当最终贷款人。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商业银行可能无力或者不愿意提供贷款时,中央银行可以提供必要的贷款,以帮助市场保持稳定。第二,在货币市场上,是否有种类繁多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是否活跃。所谓种类繁多是指市场上提供足够数量的不同期限、不同收益、不同风险、不同流动特征的短期金融工具,以满足不同投资人的多种多样的、随时变化的需要。所谓交易活跃是指由足够多的经纪人、中间商和其他功能相当的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组织者来有效地调动起大规模的、换手率很高的货币市场交易。第三,有关货币市场的法律法规是否健全和完善。参加货币市场交易活动的机构与个人是否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或按照市场惯例自我约束。是否有专门机构对各类机构,特别是对金融机构的交易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只有门类齐全、交易活跃、交易者遵纪守法、监督者严格管理执法如山,总之是按照市场规律运转的市场才是理想的货币市场。

2.国际货币市场的特征与功能

(1)国际货币市场的特征

国际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在主要发达国家国内货币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国际货币市场,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欧洲货币资金市场。国际货币市场除了具备发达的货币市场的基本特征,如完善的商业银行体系、健全的中央银行体系、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充足的流动化资金、完善的市场惯例和法律法规之外,同其他金融市场相比,还具有以下特征:①借贷的期限较短,金额较大,成本较低并且风险较小;②银行同业之间的拆借市场占主导地位,并且该拆借一般为纯信用拆借,不需要签订协议及提供担保;③市场资金周转量大,并且周转速度较快;④市场参与者的信贷要求较高,短期信贷在提供时不限定用途,可由借贷者自行安排。

(2)国际货币市场的功能

国际货币市场有三个主要的功能:①为暂时闲置的国际短期信贷资金提供出路,使其找到存放生息的场所;②为短期资金在国际间调拨转移提供便利条件,使国际结算得以顺利进行;③提供短期融通资金,有助于各国国际经济交易的顺利开展。

3.国际货币市场的分类

国际货币市场包括很多独立的市场。按照借贷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和贴现市场。

(1)银行短期信贷市场

银行短期信贷市场以银行同业拆放市场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银行还通过短期信贷市场向企业提供贷款。银行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金融同业之间(包括银行和经营信用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互信贷的场所。银行同业拆放市场的交易物是各金融机构的多余头寸,由资金多余的金融机构拆放给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其中,英国伦敦同业拆借市场是全球最为著名,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LIBOR是最主要的银行同业拆借率。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中心的扩散,除了LIBOR经常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外,在其他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经常使用的银行间同业拆借率还有HIBOR、SIBOR等。同时,银行也通过短期信贷市场向企业提供贷款。企业发生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通过短期信贷市场可以向工商企业提供一年以内的短期货款。贷款利率以市场利率为基础,同时视企业信誉情况附加一定利息。

(2)短期证券市场

短期证券市场是进行短期票据交易的市场。交易票据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银行有关的市场信用工具,如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等;另一类是非银行的市场信用工具,即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票据,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在短期证券市场交易的短期票据中,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定期存单是最常见的。

① 国库券是国家政府为了满足财政需要而发行的短期政府债券。在美国,国库券的发行是为满足季节性财政需要。国库券在美国证券市场上信誉最好,流动性最强,交易量最大。它对于美国人和美国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② 商业票据是一些大工商企业和银行控股公司为筹措短期资金,凭信用发行的、有固定到期日的短期信贷票据。

③ 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是出口商签发的,它是经银行背书承兑,保证到期付款的汇票。这种汇票的期限一般为30~180天,以90天为最多,面值无限制。

④ 定期存单是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吸收大额定期存款而发给存款者的存款单。这种存款单不记名,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出售。因此,投资于存款单既可以获得定期存款利息,又可以随时将其转让变现,很受投资者欢迎。发行定期存款单使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短期资金来源。最初,存款单均系大额,面值最少为10万美元,最多达100万美元。为吸收更多资金,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银行也发行面值以十位数、百为数为计价单位的存款单,存款单的利率也由原来的固定利率发展为可调整的浮动利率。定期存款单的期限一般在1~12个月之间,其中以3~6个月为最多。

(3)贴现市场

贴现市场是经营贴现业务的短期资金市场。贴现是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并扣取自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的业务。客户可以将未到期票据到银行或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折扣比例换取现金。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到期日凭票向发票人或者承兑人兑取现款,也可以在票据未到期前将该票据向中央银行按照一定折扣比率进行再贴现。贴现业务是与短期票据交易业务联系在一起的。

1.1.2.2 国际资本市场

1.国际资本市场概述

国际资本市场是长期资本融通的场所,通常将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本借贷或证券发行与交易的市场称为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途径。

广义的国际资本市场由国际间银行中长期资本借贷市场和证券发行与交易市场组成。狭义的国际资本市场主要指证券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上中期资金交易的期限通常为1~5年,长期资金交易的期限通常为5年以上。国际资本市场主要分布在纽约、伦敦、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东京和中国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证券市场根据证券的种类可以分为国际股票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根据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性质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是新证券,如新股票或新债券发行的市场。一般发行人要先对股票或债券的发行进行策划,由中介机构进行承销,由投资人进行认购。一级市场可以使资本迅速、有效地从资本剩余单位转移到资本不足单位。二级市场是对已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股票或债券,在国际性交易所或有关交易系统进行上市交易的场所。二级市场的存在为已发行的证券提供充分流动的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原本主要在交易所内进行,但是现在场外交易也十分盛行。场外交易是指证券投资机构之间不通过股票交易所,而以电话、传真等方式相互进行的股票交易,它给交易者提供了更便利的交易方式,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体裁衣提供特殊服务。

国际资本市场除了资本市场所具有的一级市场功能和二级市场功能外,还具有以下国际资本市场所不具有的其他功能:

一是能够更加广泛的吸引国外资本或国际资本。国际资本市场能够满足资本需求者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币种资本的需求,从而为资本需求者提供更为广泛的资金市场。

二是能够以较低的资本吸引资本。国际资本市场突破了一国资本市场的有限性,使世界各国和地区可以依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程度及所处的经济发展周期,通过发行适当的金融工具,在世界范围的资本市场上有效的筹集到相对低成本的资本来源,这种优势也推动了国际资本市场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

三是有助于逃避管理制度。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各种金融创新规避有关国家金融、外汇及税收方面的管理制度。

2.国际资本市场的分类

(1)国际股权市场

国际股权市场又称国际股票市场,指在国际范围内发行并交易股权的市场。在国际上发行股票要比国内发行股票复杂得多。股票发行涉及的当事人有5个方面:发行人(包括政府、银行、公司企业等)、证券监管机构(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公证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信誉评级机构等)、承销机构(投资银行和相关证券商)、投资人。股票的发行要考虑发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发行量、发行对象、范围和方式,等等。股票交易市场是证券市场最活跃的部分,它由证券交易所、证券自动报价系统、证券经纪人、证券自营商、投资人和证券监管机构组成,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中心。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二级市场交易更活跃更有效。

(2)国际债券市场

国际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交易国际债券的市场。国际债券是指一国借款人或国际金融机构为筹集资金,在国外债券市场(通常称为发行市场)发行的,以债券发行市场所在国的货币或某一欧洲货币标价的债券。

国际债券市场主要可以划分为外国债券市场、欧洲债券市场和全球债券市场。

① 外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是指筹资者在国外发行的,以当地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外国债券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债券。伦敦曾经是最大的外国债券市场,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是外国债券的主要发行地。世界主要外国债券有:外国人在美国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外国债券,称为“扬基债券”;在日本发行的以日元为面值的外国债券,称为“武士债券”;在英国发行的以英镑为面值的外国债券,称为“猛犬债券”,等等。新债券的发行一般要先通过公认的评级机构给予评级。比较有影响的评级机构有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and Poor’s)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s Investment Service Company),这是两家国际声誉很高的资产评估公司,他们的评级结果将对公司能否发行股票和债券产生影响。

② 欧洲债券市场。欧洲债券市场是欧洲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欧洲债券是指发行人在本国之外的市场上发行的,以发行所在地国家之外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欧洲债券的发行人、发行地和债券的面值货币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该债券通常同时在几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发行。如美国人在法国发行以英镑为面值的债券。欧洲债券的期限一般为3~5年,最长可达20年。欧洲债券市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其地理范围已经覆盖了欧洲各国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各国金融中心。欧洲债券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 全球债券市场。全球债券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债券。它是指在全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同时大量发行,并且可以在这些市场内部和市场之间自由交易的国际债券。全球债券于1989年5月由世界银行首次发行而正式诞生。全球债券的计息方式目前主要采用固定利率,也有少量的浮动利率债券和零息债券。同外国债券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相比,全球债券市场可以同时跨洲运作,发行人的信用等级更高,投资者更为广泛,单笔发行额更高。全球债券市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

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银行为企业等长期资本需求者提供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货款。

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按照贷款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按照贷款的利率是否固定,可以划分为固定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按照贷款的期限是否固定,可以划分为定期货款和转期循环贷款;按照贷款银行的数量,可以划分为独家银行贷款和银团贷款。

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有如下特点:第一,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在贷款资金用途上不受贷款银行的限制,由借款人自由安排使用。第二,国际银行中长期货款的资金供应充裕,借贷方便,贷款数额能够满足借款人的需要。第三,国际银行中长期货款的条件严格,利率较高。

1.1.2.3 国际外汇市场

1.国际外汇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国际外汇市场是指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营运网络。与其他市场相比,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额是最大的。据粗略统计,全世界外汇日交易额在1990年达到6500亿美元,在1992年达1万亿美元,2010年12月12日国际清算银行发布报告说,过去三年间全球外汇市场交易规模快速扩大,目前的日均交易额已达4万亿美元。外汇交易的绝大部分已经脱离了为国际贸易进行结算的传统功能而单独行动。

国际外汇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是居民与非居民或非居民与非居民。这种交易主体的不同国别身份,体现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国际性。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客体是外汇,这里的外汇以不同的国际货币来表示。例如美元、日元、德国马克等,其主导形态是商业银行的有关国际货币的活期存款。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是市场机制,受市场规则支配,这体现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市场属性。国际外汇市场的存在形态有交易场所和营运网络两种,前者是有形市场,后者是无形市场,且以后者为主导形态。

2.国际外汇市场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国际外汇市场可分为如下几类:

(1)有形的外汇市场与无形的外汇市场

按照存在形态,国际外汇市场可以分为有形的外汇市场与无形的外汇市场,其中以无形的外汇市场为主。

有形的外汇市场又称欧洲大陆式外汇市场。这种外汇市场有具体的外汇交易所,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规定的交易时间。除瑞士外,欧洲大陆的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均有这种固定的外汇交易所。有形的外汇市场是早期的外汇交易市场,现在即使在欧洲,交易所以外的外汇市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有形的外汇市场内进行的交易仅限于决定对客户交易的汇率,或用于调整各自即期交易外汇的余额,大部分交易实际上都在有形的外汇交易市场之外完成。

无形的外汇交易市场又称英美式外汇市场。这种外汇市场无具体的外汇交易场所。在无形的外汇市场中,交易双方并不面对面地直接成交,而是通过电话、传真、计算机等通信网络来达成外汇交易。

(2)广义的外汇市场与狭义的外汇市场

按照外汇交易主体,国际外汇市场可以分为广义的外汇市场与狭义的外汇市场。

广义的外汇市场是指进行一切外汇交易的市场,这里的一切外汇交易既包括银行间的外汇交易,也包括银行与一般客户的交易。

狭义的外汇交易市场仅指银行同业之间进行外汇交易的市场。这种外汇市场又称批发市场,通常有最小成交金额的限制。与此相对应,银行与一般客户直接进行外汇交易的市场又称零售市场,无最小成交金额的限制。

(3)即期外汇市场与远期外汇市场

按照外汇交易的种类,国际外汇市场可分为即期外汇市场与远期外汇市场。

即期外汇市场是进行即期外汇交易的市场,其交易客体是现汇。远期外汇交易市场是进行远期外汇交易的市场,其交易客体是期汇。

1.1.2.4 国际黄金市场

1.国际黄金市场的含义与主要参与者

国际黄金市场是专门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场所。黄金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出售黄金的企业或个人,需要以黄金作为原料的工商企业,各国的外汇银行、中央银行(为保值或投资而进行黄金购买),投机的机构或个人,以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黄金买卖既是调节国际储备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个人财富储藏形式的一种方式。黄金交易又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2.国际黄金市场上的主要供给来源

① 采金国的黄金开采。这是黄金的最主要供给渠道,称为“原生供应”(Primary Supply),约占黄金年销售量的60%,其余的黄金称为“再生供应”(Secondly Supply),由“已开采的黄金存量”(Above Ground Stock)的销售量组成。目前世界上约有50多个国家从事黄金生产,其中南非、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4国占年黄金开采量的75%以上。

②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私人抛售的黄金。官方抛售黄金是为了换取外汇,是一种被动的黄金供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Demonetarization),拍卖持有的黄金储备,并带动西方发达国家对黄金的抛售。

③ 其他来源。如商业银行抛售偿还贷款时支付的黄金;中央银行进行的黄金抵押和黄金互换交易;发行黄金证券等。

3.黄金市场上的需求

① 工业用金。黄金作为贵金属有特殊的工业用途,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天工业、医疗业、军事工业、首饰加工业和装饰业等。其中,首饰加工业的需求在所有工业用途黄金需求中占到四分之三以上。

② 储备用金。本金位制度下,黄金曾经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黄金非货币化的实施虽然使黄金储备的重要性日益降低,但在各国的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仍占据一定的比重。

③ 投资用金。各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出于风险规避的动机,购买黄金用于储存、收藏等。

④ 投机用金。由于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利率、汇率走势的频繁变动,使国际游资的黄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大大的增加。

4.我国黄金市场发展情况

我国是黄金生产和消费的大国。2003年我国产金量为213吨,位于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之后,为世界第四位。但是近几年我国的年黄金产量在逐年递增,2009年全国黄金产量为313.98吨,同比增长11.34%,首次突破300吨,再创历史新高。中国黄金产量有望在2009年连续3年保持全球第一产金大国的地位。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在改革开放后,黄金一直处于管理制度的状态,直到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2001年6月,央行正式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也是黄金市场开始发展壮大的契机。我国的黄金市场发展不到10年,与外国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史相比,显得滞后,但是潜力巨大。

据研究调查,黄金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用于投资,存储,还连接了黄金开采冶炼经营,并且是金融企业的重要部分。黄金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财富,而且可以促进就业。中国的黄金市场起步比较晚,所以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潜力巨大,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将会发展成一个主流投资产品。

近年,国内的上海黄金交易所所推出了黄金T+D,还建立了黄金期货交易,这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广大企业和投资者利用黄金期货进行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现货市场、远期交易市场与期货市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三是有利于打击黄金变相期货交易,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减少非法地下黄金给国家带来的税收损失。

但是我国黄金市场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黄金市场发展较慢,黄金衍生金融产品缺乏。我国黄金市场形成后,虽然黄金现货实物交易使社会公众和产金、用金企业的消费需求通过市场得到了满足,但是市场主体参与交易的目的在于获得实物,而不是投资和保值,这个是欧美时间段黄金波动比中国大的一个原因,也是观念上不同的地方。在欧美,黄金还是经济好坏的温度计。黄金远期、黄金期货及期权产品等黄金衍生金融产品在我国还没有推出,市场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增强流动性、转移价格风险和发现、传递市场价格的手段,这使得我国的黄金交易出现一定的瓶颈效应。我国的黄金市场还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市场,一是参与交易的会员仅限于国内的产金、用金企业和商业银行;二是黄金还不能实现自由的进出口;三是不能同步与国际市场进行24小时的交易;四是黄金跨市套利手续费高。黄金市场交易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国内黄金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3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与黄金投资相关的分析人员数量估计在万人以上。这些专业人员均需要按规范的职业标准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我国在2005年11月16日至28日,首次举办高级黄金投资师培训班,显得有点滞后。

1.1.2.5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金融衍生产品的含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衍生产品(Financial Derivatives)所下的定义是:金融衍生产品是一份双边合约或支付协议,它们的价值是从基本的资产或某种基础性的利率或指数上衍生出来的。衍生产品依赖的基础主要是指利率、汇率、商品、股票及其指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19号“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价值的揭示”中将衍生金融产品定义为: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这里所依据的资产是指货币、债券、股票等基本金融工具。所以,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以外汇、股票、货币、债券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作为买卖对象的,旨在为交易者提供转移风险、增加收益的金融工具。

20世纪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创新浪潮的冲击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迅速发展。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率先推出了英镑等6种外汇期货合约,开创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先河。此后金融期货、期权、互换、衍生证券等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兴起,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具有管理风险、杠杆效应等功能,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金融市场上的不足,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2.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新特点

外汇类衍生产品、利率类衍生产品和股指类衍生产品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为活跃、交易量最大的三类衍生产品,作为第一代金融衍生产品,其产生和发展历程均与金融资产的价格(包括汇率、利率和股价等)发生剧烈波动,并与原生市场交易的利差发生变化紧密相关。第一代金融衍生产品诞生后,以金融期货、期权为代表的场内交易,以及利率、货币互换和外汇远期等场外交易全部引入了金融市场,初步构成了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体系。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和增加投资组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①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以及股票的价格波动越来越剧烈,市场上保值和投机的需求相应也越来越强,这使得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也越发活跃。在过去的几年中,对欧洲货币联盟认识的变化引起的欧洲各国利率、汇率走势的剧烈变动,美元对日元汇率的几次大幅震荡,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股票市场指数的波动,都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2003年年底仅在交易所内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期末账面余额就达到16万亿美元,已超过国际银行间市场、证券市场的期末账面余额,比1990年的2.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近7倍;2003年6月场外交易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期末账面余额达到169万亿美元,比2001年6月的99.4万亿同比增长了70%。可见,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无论是在交易所还是在场外市场,均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截至2010年6月末,全球场外(OTC)利率衍生品市场名义余额达451.8万亿美元,比2009年末小幅增长0.4%。其中,利率远期、互换和期权的名义余额分别为56.2、347.5和48.1万亿美元,比2009年末分别增长8.6%、-0.5%和-1.5%。

② 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基本的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产品的流动性和透明度越来越高,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通过衍生产品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为获得更大的盈利,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推出不易定价、复杂的结构化衍生产品。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结构化衍生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结构化衍生产品通过将不同的衍生金融产品予以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种类。30多年来,经过不断的创新,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已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1200余种,而由它们衍生出来的各种复杂的产品组合更是不计其数,产品形式也历经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

另外,为了转移和分散银行业的信用风险,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衍生市场上出现了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是指以贷款的信用状况为基础资产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实质是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以一定代价转嫁给其他机构,最终达到降低自身对信用风险的暴露水平。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衍生工具,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使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从消极、被动的回避风险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因此,在其诞生之后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从北美扩展到欧洲,并在拉美和亚洲形成市场,市场参与者也从最初的银行扩展到固定收益投资者、保险公司、高收益市场基金及非金融机构。诸如信用互换、信用期权以及信用关联票据等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优势和潜力不断显示出来,并成为当前金融市场创新的一大热点。

③ 风险防范问题日渐突出。因为衍生产品交易本身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盈利必然是交易对手的损失。如果运用得当,衍生产品能够使得企业、个人减少因未预期到的利率、汇率或者商品价格的波动带来的损失;但与任何一种产品一样,如果运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到位,就会发生较大的金融损失。目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上未结清的合约金额增长很快,这意味着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头寸暴露水平有加大的趋势。市场参与者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累计的大量头寸,会在衍生产品杠杆特性的作用下放大现货市场上的波动,并导致市场风险向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化,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比如,在1998年下半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事件引起了连锁反应,使得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非常剧烈的波动,违约风险剧增,甚至失去了流动性。最后,在美联储的协调和资金支持下才得以解决,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