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也具有排他性——劣币驱逐良币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二手车市场,里面的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质量有很大差别。卖主对自己车的质量了解得很清楚,而买主则没法知道车的质量。假设汽车的质量由好到坏分布比较均匀,质量最好的车价格为50万美元,买方会愿意出多少钱买一辆他不清楚质量的车呢?最正常的出价是25万美元。那么,卖方会怎么做呢?很明显,价格在25万美元以上的“好车”的主人将不在这个市场上出售他的车了。这样一来,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市场后,他们就会判断剩下的都是中等质量以下的车了,于是,买方的出价就会降到15万美元,车主对此的反应是再次将质量高于15万美元的车退出市场。依此类推,市场上的“好车”数量将越来越少……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质量较差的车反而会战胜质量较好的车,成为二手车市场上的主流呢?因为这其中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起了一定的作用。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由16世纪英国政治家与理财家汤姆斯·格雷欣在其给英国女工的改铸铸币的建议中提出的,后来被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在其著作《经济学纲要》中加以引用,并命名为“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一条经济规律,指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则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那么,而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劣币驱逐良币的前提条件是这两种货币同时都为法定货币,并且具有一定法定比率,两种货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中一部分良币被收藏起来退出流通领域。在现今社会,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大量存在。例如香港流通货币中,同时有十元纸币和十元硬币。由于十元硬币较容易伪造,而且较重,携带较不方便,被视为“劣币”。如果一个人同时有十元硬币和纸币,他会优先使用硬币,从而导致“劣币”流通量较“良币”高。
事实上,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不难理解,它不仅存在于货币制度中,还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家都会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镍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在文明程度低的城市,乘公共汽车或地铁时,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秩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又如,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
当然,货币之间的排他性不仅是劣币驱逐良币,也存在良币驱逐劣币。譬如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外汇市场,亦即没有任何法律强制干预的市场,在各种货币之间,并没有一定的法定比价存在,而这些货币之间价值各不相同,其中走势坚挺、含金量较高的货币被认为是硬通货,即“良币”;反之,走势疲软、含金量低的货币被认为是软通货,即“劣币”。在国际贸易当中,人们往往乐意接受硬通货,而不愿意要软通货。从而造成了优胜劣败,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这就像是在购物时,当没有可进行比较的商品时,大家都是对等的,所以选择上就会从自身的便利条件考虑,没有优劣之分;但长期试用之后,人们普遍选择的商品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了,那么它的销量和质量就一直保持着,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良币”,长期抢占着市场。此可谓“格雷欣法则”的反例,也可称为“反格雷欣法则”。
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的影响
巴西人波恩芬以务农起家,经半个多世纪的积蓄,最后竟拥有相当于一百万美元的巴西钱币。但他一不想将巨款存入银行,二不把钱投资做生意,而是将所有纸币兑换成巴西硬币,然后悄悄藏在一间地下室里。步入老年后,他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就是呆坐在地下室,将一枚枚硬币擦得锃亮,尽管他也明白,巴西近年来每月的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但他仍顽固地坚信硬币不会贬值。
一天,他突然发现,这一房间硬币因通货膨胀而买不到一只小狗,他在钱堆上突发心脏病,最后竟死在这堆冰凉的硬币上。好心的邻居无法处理这一房间不值一文的硬币,于是决定将其撒落在他的墓穴里以代替泥土……这个故事涉及金融学中的一个概念——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领域,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领域;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的。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例如,在一定时间内,甲用10元向乙买大米,乙用这10元向丙买蔬菜,丙又用它向丁买水果,这10元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30元的商品价值,其流通速度是3次,就起到了30元货币的作用。试想,如果社会中,人人都把钱囤积起来不花,这就意味着国家虽然印了100万元的钞票,而一些企业也生产了100万元的商品等着消费者来消费,但这时候,消费者却把钱囤在了家中,没有人消费,货币流通速度为零,长此以往,国家经济何谈发展呢?当然,我们也不鼓励那种无端的奢侈性的过度消费。因此,中国古老的节俭美德,看来要让位于现代的消费观念了。同样的道理,近几年,国家一直要拉动内需,要扩大国内的需求,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消费,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经济的繁荣。
可见,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能否有效扩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想实现一定规模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和一定水平的货币流通速度。即使经济体的货币存量增加,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流通受阻,商品市场的交易水平会下降,整个经济规模也会下滑,实体经济增长将变缓。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反映了定量的货币供给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下降了,货币扩张对经济刺激的效果下降。由此可见,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将会促进实体经济市场交易顺利完成,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恢复一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货币的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上升,将会促进投资和消费信心上升,尤其是民间投资和老百姓消费的提升。通过扩大消费和投资,尤其是消费的增加,提高货币流通速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有人说,那是不是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对我们的经济越有利呢?其实也不尽然。
货币流通速度过快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假设现在市场上的商品对应的货币量是100元,政府只印发了50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这时商品和货币供需平衡。但现在货币流通速度过快了,1元的货币在一个月内流通了5次,那么,这1元的货币就承担了5元的职能,那么市场上总的货币量就是500元。可此时的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与500元相对应的商品。这种情况必然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从这两年的房地产市场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最为活跃。所以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极度繁荣,房价急剧上升。但当一定时期内房市创造财富的速度跟不上货币流速过快的节奏时,社会货币流通总量会过度膨胀,形成社会房地产泡沫。
如今的限购措施,其实都是在限制货币的流通。这类主张在我国经济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可能有人认为有些偏激,但怎样看待楼市调控政策限制货币的流通就值得研究了。应当看到,由于各个行业或经济领域投资回报率的差异,货币在各经济领域的流速和总量也是不均衡的,因为货币总是向盈利水平高的领域流动和集中。一般情况下,一个行业或领域的利润潜力被流入的货币挖尽后,在市场自发的调解下,又会流向其他有盈利的地方。但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备,非市场因素仍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货币的流向和总量,市场还缺乏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某些时候只能借助行政的力量。
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放宽政策,但由于经济转好的形势不够稳定,大多数行业的盈利能力不高或者不定性较大,致使货币不愿流入这些行业。而近几年房地产行业正好符合货币流入的条件,加之保值增值的预期和投资投机炒作的盛行,市场自身已经无法浇灭货币过度流入的亢奋。倘若继续允许货币资金肆无忌惮地流入房地产业,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方面推动房价虚高,住房成了有钱人投资或投机炒作的工具,有房的人不去住等着卖高价,普通百姓需要住房,却因房价太高而买不起房。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会资源被固化为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出现了一些空城,鬼城、烂尾城,不仅社会资源遭受巨大浪费,而且很有可能因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裂,使整个经济的发展遭受挫折。
总而言之,货币流通速度在一定的程度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仅限于一定的“度”;如果超过这个“度”,非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虚拟货币——Q币究竟是货币还是商品
虚拟货币即非真实的货币,主要用于游戏中。在虚拟与现实有联系的情况下,虚拟的货币有其现实价值。知名的虚拟货币如腾讯公司的Q 币,盛大公司的点券,新浪推出的U 币或米票(用于iGame 游戏),侠义元宝(用于侠义道游戏),纹银(用于碧雪情天游戏)……这里我们重点说的是影响最大的Q 币。
“Q 币”的诞生始于2002年5月,腾讯公司开发了虚拟货币系统,代表符号定名为“Q 币”,1Q 币代表1元人民币,即现在网民口中所说的“兑换”。用户付费后通过等值面额的卡号、密码与QQ 号关联进行“充值”。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短短的几年,Q 币就受到了网民们的无限青睐。而鉴于Q 币的价值,甚至有很多专门提供Q 币与人民币进行双向兑换的网站,使Q 币逐渐成为一种可以流通的等价交换单位。
两年前,小陈通过玩QQ 游戏赢得了大量Q 币,他发现很多网友在倒卖Q 币,也就开始了在网上倒卖Q 币的生活。此后,小陈在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和QQ 游戏上发布广告。很快,他就在网上开了十几个专营Q 币的商铺,以低价向玩家收购Q 币然后转卖,买入时以1个Q 币3角至5角人民币,再以6角至7角的价格出售。据小陈统计,现在平均每天与他交易的人数达到五六十人,每天能卖掉1000多个Q 币。现在小陈每个月能有4000元左右的盈利。
这时候,虚拟货币和真实意义上的货币的界限模糊了,很多人可能有些诧异,Q 币等虚拟货币究竟是商品还是货币呢?对此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Q 币等网络虚拟货币由商家发行,与人民币可以“兑换”,一旦Q 币等虚拟货币商家无限发行,势必对人民币造成威胁。持这种观点的人相信,以Q 币为代表的网络虚拟货币迟早会越过雷池,成为另一种电子货币。在Q 币消费体系里,Q 币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腾讯各种产品服务的消费,而且可以在人民币与腾讯内部的Q 点、游戏币等其他虚拟货币之间建立等价交换关系,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属性。从这个角度看,Q 币已经具备货币的属性,成为一种虚拟货币,就可能会对人民币造成冲击。
也有人认为,Q 币作为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交易支付手段,已被赋予某种价值,可以作为等价物交换。但Q 币等毕竟只局限于网络,并不具备法定货币的地位和价值,并且需要以人民币计价,因此不会对人民币造成大的冲击。
对此争论腾讯公司也有自己的看法,腾讯公司认为,Q 币是腾讯公司为方便广大用户推出的用于购买相关增值服务的一种支付工具,他们将Q 币定位为“商品”,而非“货币”。他们认为,获得Q 币的前提是需要支付人民币,而人民币是有数量控制的,所以Q 币的发行量也是有限的,并非无限制发行,因此不具有搅动货币市场的能力。
一般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具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