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基辛格和周恩来会谈了一天之后,周恩来和唐闻生一起去向毛泽东汇报情况。周把基辛格的建议告诉了毛泽东:如果中国表现出比中日建交模式更大的灵活性,允许华盛顿跟台湾保持(比中日模式中)更近的关系,华盛顿也许就能得到国会的同意,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基辛格告诉周恩来:“中国核武力的增长是苏联无法接受的。”65他还建议设一条热线,以便美中两国在苏联可能采取行动时能够迅速交换情报。(“弥补你们军队的弱点,延长预警时间。”)周恩来对基辛格说,如果能就分享情报达成协议,“这对中国有很大帮助”。在基辛格访华最后一天(11月14日)的上午,他们交换了有关分享情报的文件草稿。66毛泽东听完基辛格和周恩来会谈的汇报后,认为这种建议与苏联在1950年代末要为中国提供联合舰队的建议如出一辙。正是苏联这种建议使毛泽东与苏联绝交,因为他担心向苏联出让权力有损中国的主权。现在在毛泽东看来,这种建议将损害中国的独立地位。
江青很会揣摩毛的心情,而且一直在伺机整周恩来。这时她觉得时机已到,便发动了对周的批判,说他喜欢对美国人低头哈腰。她把周称为“投降派”。67毛泽东想让中国外交的腰杆儿更硬,因此也乐意狠批一下周恩来。
基辛格访华后不久,从1973年11月25日到12月5日,毛泽东组织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系列批周的会议。林彪死后,毛泽东对日常工作的细节已不感兴趣,但他对批周一事却做了具体部署,包括选哪些人参加,让他们大体说些什么,为会议定调子等等。在他看来,周恩来差不多已经成了“右倾”投降主义者。政治局全体成员都被要求对周进行公开批判。周恩来写了一份详细的检讨,但毛泽东认为不够,要求他再写一份更深入的检查。在1973年11月这些会议之后,基辛格本来可以再次会见周恩来,但是周恩来表示得很清楚,自己已不被允许与他举行谈判。会见再也没有进行。
毛让邓小平接手工作:1973年12月
基辛格11月访华后,毛泽东为了与美国打交道,转而依靠邓小平这个在对抗苏联时十分坚定的人。毛泽东有理由希望邓小平和自己站在一起。邓小平在1940年代的整风运动中就站在毛泽东的一边。自从1931年邓小平被批为“毛派头子”后,他就一直紧跟毛泽东,并在1950年代得到了毛的重用。在批周会议的几天以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邓小平成为政治局正式委员和军委委员。周恩来为动手术在1974年6月1日住院后,邓小平开始主持接待外宾。68加强军队建设:1971-1974林彪坠机身亡后,毛泽东需要确保军队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忠诚。他在林彪坠机之前已经预先采取措施加强了军队对他的支持以防范林彪。例如,1971年8月他亲自视察了华中和华南地区的部队,公开谈到他和林彪的分歧。他还撤换了一些军队领导人,削弱了林彪的势力。69坠机事件后,政治局中的4名军队干部,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被要求在10日内表态与林彪划清界限。其实这些人在几天之内便被抓了起来,直到1980年代末才得到释放。
毛泽东撤掉彭德怀后,在1959年依靠林彪团结部队;同样,林彪死后,他也需要有人来加强中央对军队的领导。毛泽东先是依靠在军队中德高望重、从不树敌的叶剑英元帅,他比林彪大10岁,没有权力野心。但是在1973年底,毛泽东开始依靠手腕更强硬的邓小平去处理美中关系时,他也转而利用邓小平帮助他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据说,在中共十大后不久,毛泽东为了考验王洪文和邓小平,曾经问过他们,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王洪文说,主席的革命路线将会继续。邓小平深知各大军区司令员的权力,他说,可能“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毛泽东认为邓小平的回答更好,同年年底各大军区司令员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对调。70毛泽东在中共十大后不久获悉,刚当上党的副主席的军队领导人李德生在林彪还在世时给他写过效忠信。这件事让毛泽东大为震惊,他担心其他大军区司令员也可能与林彪的关系过于密切,于是决定对他们进行调换;为了减少他们调换职位后网罗亲信的风险,他们在调动时不能带走自己的人马。
当毛泽东又发现其他军队领导人写给林彪的一些效忠信后,对曾为林彪工作的北京的领导班子愈发怀疑,于是决定把跟林彪没有密切关系的军区领导人调到北京。林彪大权在握时邓小平一直在江西,所以毛泽东知道邓小平不可能和林彪关系密切。他还知道,军队的两个关键领导人——已被调往沈阳军区的李德生和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这一最敏感职务的陈锡联——都在邓小平的第二野战军任过职,所以他相信邓小平能够管住他们。
军区司令员大换班后不久,毛泽东宣布他请来了一个军师——邓小平。他要让邓小平担任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用他本人的说法:“我想在政治局添一个秘书长,你不要这个头衔,那就当总参谋长吧。”邓小平一向重实权不重虚名,他客气地谢绝了那些头衔。毛泽东心里清楚,任命邓小平可以让军队上层松一口气,这不仅是因为邓小平在军队中的资历,还因为他们确信邓小平不会进行打击报复。虽然邓小平为了向毛主席表忠心,严厉批评受林彪影响的几大军区司令员,但这些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很清楚邓小平这样做出于无奈。任命邓小平后,并没有明确叶帅和邓小平两人谁排名在前。但两人相互尊重,在与军区司令员开展工作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清除林彪对军队影响的同时,毛泽东还在社会上开展了一场批判林彪余党的政治运动。有人发现林彪在读过的书的页边上写有尊孔的话,于是这场批判林彪和另一个被指责有中庸倾向的人——周恩来——的运动,便被称为“批林批孔”运动。运动以1974年的元旦社论作为起点,一直持续了半年。它最初的目标是军队中与林彪关系密切的李德生等人,但是到了1月底,江青开始利用这场运动批判周恩来。除了批林批孔以外,他们还把矛头对准“周公”。周恩来虽然受到伤害,但他度过了风暴。他继续担任总理,甚至主持批判自己的会议,尽管不再让他主持敏感的中美谈判。
当这场运动在1974年8月临近尾声时,毛泽东又变成了胸怀大度的人。他指责“两位小姐”在批周时就像小兵冒充大帅,还批评江青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做得太过火。他甚至对江青说,不要再整人了,她不代表他的观点。毛还说,她宣称周的问题十分严重、应当叫作党内第十一次路线斗争,这一点是错误的;她说周恩来迫不及待想篡权,这一点也是错误的。71在1974年7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警告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和姚文元不要搞“四人帮”。这是他第一次用这个词来称呼政治局常委中的4个激进派。这4个人并不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周密计划的帮派,但他们确实扮演着批周的核心角色。
受到批判的周恩来癌症病情加重。为了做手术他于1974年6月1日住进305医院,之后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医院一个舒适的套房里,直到1976年1月去世。周恩来从1974年初已经开始和邓小平密切合作处理外交问题。当时周恩来已住进医院,但名义上仍保留着职务,在他的亲自指导下,邓小平成了事实上的代总理。72邓能回来工作是得益于毛泽东而不是周恩来,但是在1974年和1975年,他和周恩来再次紧密合作,就像之前在法国、在上海的地下工作,以及在“文革”之前的北京那样。
邓小平知道毛泽东也要求他与江青共事,他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随着周恩来的身体日渐虚弱,江青开始担心毛泽东想把更多的工作交给邓小平,于是把批判的矛头转向了他。江青的感觉没错,邓小平在党内的地位正在上升。毛泽东日益信任邓小平的最突出的标志,是他选定了邓小平作为第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的中国领导人。
邓小平在联大的历史性发言
毛泽东在1974年春天派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使邓小平在国际上名声大振。中国大陆在1971年就取代台湾取得了中国的席位,但是还没有一位中国领导人在联大会议上发过言。联大会议的一个多月以前,北京以为中国代表在联大的第一次发言是以经济问题为主,于是安排对外贸易部而不是外交部为中国领导人准备发言稿,由主管外贸政策的李强出席大会。但会前不久才发现联大会议将集中关注中国的对外关系,于是准备发言稿的工作又从外贸部转给了外交部。
毛泽东决定派邓小平去纽约,是因为他考虑到周恩来太软弱,不是一个能让他放心的代表。王洪文则不够老练,可能会碰到难题。毛泽东一定要让一个老资格的领导人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
为落实这项计划,毛泽东充当了幕后操控人,他让王海容和唐闻生给外交部传话,要让邓小平担任赴联大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很快就答应下来。江青不知道毛泽东已在背后决定让邓小平去联合国,强烈反对这个人选。她很清楚,邓小平的联大之行将加强他在国内外的影响,早因其强硬而被称作“钢铁公司”的邓小平很可能对她的活动加以限制。1974年3月27日,与江青分居的毛泽东写信警告江青,不要再对邓小平的出访有意见,因为这是他本人的选择。
除了江青以外,政治局一致赞成由邓小平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73毛泽东派邓小平去联合国的决定是在最后一刻才做出的。外交部长乔冠华只有一周的时间准备发言稿,幸亏他对毛的想法了解得很透彻,写完讲稿后就把它送给了毛泽东,毛批示说:“好。赞同。”74乔冠华的这篇由邓小平在联大上宣读的发言稿,基本上反映着毛的新世界观,他认为国家关系的远近不是以共产主义革命而是经济的发展程度作为标准的:他称之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从这个大背景出发,毛泽东通过乔冠华和邓小平表明,尽管他希望美国和中国一起对抗苏联,但最近的不利事态——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的访美——让他相信美苏正在相互勾结。毛泽东现在希望联合第二世界的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对抗两个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