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研究缘起

前言

1.1.1发展强国体育的路径选择和要求

科学发展体育事业对全面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实现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强国体育战略的发展路径选择和要求。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明确了“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责任,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创新体育发展体制,拓宽体育发展渠道,增强体育发展活力,夯实体育发展基础”的发展方向及要求。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体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彰显。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作为我国唯一的高等学校体育社会团体,自成立之初,始终坚持体现时代核心价值、把握时代发展机遇、顺应国际社会变革的发展主线和振兴中华民族、弘扬中国青年精神、加强中国大学生与世界大学生体育文化交流的发展宗旨,为我国大学体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对全面提升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实现了强国体育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求。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根据协会自身的特点,把握事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总结以往的经验,借鉴国外体育社团的先进理念,总结出自身发展的瓶颈及优势,科学定位,规划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更好地发挥协会在提高民族素质、实现强国体育战略目标中的重大作用。

1.1.2全面实现现代大学体育职能的期望

我国的高等教育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历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大众化历程,并开始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1】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已成为高等教育体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在高等教育与国家体育体制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中,人们对大学文化理念、大学职能等有关大学内涵价值了解不断加深,伴随着体育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新时期我国大学体育正面临着一次结构和功能性的大变革。从现代大学全部职能的大学组织行为视角观察大学体育的基本属性,它不仅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体育的直接参与者,【2】即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直接参与者。大学体育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科学支持平台,有助于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大学文化教育满足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需求,保证了运动员个人全面而持续的发展;大学体育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经历,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发展大学竞技体育能有效、全面地实现大学体育的真正职能。

当前,通过大学教育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已提上议事日程。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培养“教体结合”人才的模式逐渐形成,但在推进此模式形式的过程中,建立既遵循教育规律又符合竞技体育规律的管理机制,选择适宜于大学教育环境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引导。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已经承担起中国大学生体育的国内发展及国际交流的全部相关事务,成为推动中国大学体育发展的重要组织机构,因此,加强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研究有利于实现中国大学体育职能的全面发挥,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学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1.3 我国体育社团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发展的迫切要求

作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体,体育社团对我国的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全国性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的社团1810个,【3】其中全国性体育社团共99个。全国性体育社团中,各类单项体育协会共有69个,其他类型全国性体育社团计30个。由国家体育总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全国性体育社团有91个,其余8个由公安、农业、水利、残联等6家部委和人民团体主管。【4】

我国体育社团的建设、管理与发展问题已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关于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的研究,涉及到体育社团的概念、性质、分类、功能、现状及发展对策多个方面。归纳分析发现,此类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初级性、重复性、描述性、总结性的研究成果偏多,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者们对于体育社团的重要性以及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比较趋同,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尚未形成,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模糊,对体育社团的性质和功能等定性的理论问题缺乏细致的研究,缺乏对体育社团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研究为数不少,但缺少有针对性的、具有可实施性的对策研究,缺乏对体育社团如何进行组织变革的研究。【5】可以说,目前对我国体育社团问题的研究尚未有成熟的理论体系支撑,在研究过程中缺乏由经验到理论层次的概括和总结,缺少对全国性体育社团的具体业务开展、组织管理、运行实施方面的个案实证性研究,缺乏对微观层面的实践关注和考察与分析,尤其缺乏借鉴相关学科理论视角下的学理反思和科学审视。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大体协,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of China,FUSC)成立于1975年,1993年在国家民政部重新登记,成为非营利性的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是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唯一全国性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会员,也是亚洲及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会员。中国大体协致力于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综合性和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宣传、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动员和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发展我国高等学校体育事业;积极与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大学生体育组织及其他国际大学生体育组织进行对外体育文化交流和联络;参加和承办世界、亚洲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大学生的单项体育比赛、活动等多方面工作。中国大体协在坚持社团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征下,把“发展学生体育事业、培养知识型体育人才”作为协会发展目标,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工作,对我国大学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目前,针对中国大体协这一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空白。加强对中国大体协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未来发展规划的科学定位,积极进行多学科视角下的中国大体协发展过程中具体实践问题的理论审视与指导,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良性发展,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将对我国体育社会团体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案例借鉴和示范作用,进而促进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理论研究的完善和丰富。

1.1.4 国际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成功启示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简称 FISU)创建于1919年,当时称为国际大学生联盟(FIE)。1949年9月,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宣告正式成立,现有协会会员162个,它是独立的综合性国际体育组织,同国际奥委会及其他国际体育组织无从属关系。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任务是加强各国已有的大学生体育组织,通过研究委员会增强大学、体育运动和学生间的联系;通过与政界、商界和新闻界接触,为发展各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提供新的经济资源;通过教育确定体育发展计划,为与当代社会体育和教育有关的问题确立道德标准。【6】

通过对体育发达国家的学校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由于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学校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体育发达国家的学校竞技体育管理均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总体特征。

①体育发达国家的大学竞技体育管理均具有独立性较强的学校竞技体育运行机制和组织领导机构。在美国,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NCAA)是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民间体育管理机构,不受政府的约束和限制,具有极强的独立性,这是美国学校竞技体育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7】德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ADH(Allgemeiner Deutscher Hochschul sportverband)、加拿大大学体育联合会CIS(Canadian Interuniversity Sports)也和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一样,不受政府的约束和限制,具有较强的自我独立性和社会性。

②体育发达国家的大学体育联合会在学校竞技体育管理中对运动员的管理充分体现出以受教育为主要目标的个人全面发展要求。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高度重视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管理和学籍管理,设有完善的奖学金制度和较高的运动员学分参赛要求,只要一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马上就不得出赛,充分体现出大学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对重视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要求。【8】

③体育发达国家在大学竞技体育的管理过程中均采用细致、全面的法规管理,以此保障学校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顺利进行,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管理均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的,通过这种管理方式来明确学生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资格、选拔原则、比赛项目设计、活动管理、教练员的考核、聘任标准、运动员的学习要求、奖学金制度以及各级协会的权力义务和纪律要求等,充分体现出了体育社会团体社会化、独立性自主管理模式中的制度性要求和法规化约束的社会社团特点。

④体育发达国家均通过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途径拓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空间和渠道。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均注重市场开发的引导,在积极为大学生运动员和运动竞赛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同商界、媒体、体育界的交流和互动,注重体育赞助商的选择和大学竞技体育商业价值的开发,实行商业开发与竞赛奖金制度,为大学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以及竞赛资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保证了大学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

回顾中国大体协的发展历程,对其发展进行现实检视和系统理论分析,总结归纳中国大学生体育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总结中国大体协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行发展路径的选择与规划,这将有利于中国大体协在高速发展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科学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使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实现先进的国际化进程。

体育发达国家大学在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及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为即将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大体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启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以及正在加快进行的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中国大体协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一是明确改革方向和发展策略选择确立发展目标、职能定位、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二是确立全国性体育社团的法律地位,加强协会的自立性机制建设;三是建立健全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协会职能,科学协调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抓紧时机在这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必将有利于促进中国大体协向社会团体为主导的自主管理方式转变,实现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

1.1.5 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追问与学理反思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大体协经历了37年的发展历程。协会始终坚持强化学生体育组织发展、建立良好社会信誉,增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的宗旨,从成立初期的打开门户到扩大交往、五湖四海皆朋友,从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大学生体育到国际话语权的逐年提高,中国大体协在不断地摸索和尝试中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协会发展的创新之路。这不仅是我国体育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体育文化交流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彩写照。

尽管中国大体协已经成立30余载,但真正建立独立的办事机构仅十余年,协会的组织结构还需要根据国际社会和我国改革发展的变化以及大学生体育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以完善。

中国大体协目前仍接受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并依法接受社会管理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虽然双重管理体制可以作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一特定阶段的过渡,但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已明显滞后于社会对体育多元化需求的增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人们的体育观念、对体育的需求以及对体育和体育社团的理解和接纳都在发生改变,单纯依靠政府部门发展体育,己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随着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社会体育领域中逐步确立体育社会团体的管理职能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大体协成为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主体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大体协的发展与改革既有来自内部“需要改革”的动力,同时也有来自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须改革”的压力,还有来自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提供的“能够改革”的环境基础。对中国大体协的现实存在和未来发展,应进行全面的价值追问和学理思考,用明确的核心价值理念衡量,用科学的发展理论指导协会的改革与发展,解决现实存在的与进一步发展不适应的矛盾和冲突。

进一步优化完善管理系统,首先要严格按照社团组织发展要求,加强协会组织文化发展,强化协会发展理念及团队文化内涵,建立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其次要科学协调协会组织内外各种矛盾与冲突,要以系统管理理论的视角进一步明确协会以促进学生运动员个人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协会发展价值定位,提升服务理念,加强民主协商,加强依法管理的观念与制度建设,优化组织结构、改善组织功能,建立良性的系统运行支撑保障机制,从而保障中国大体协在赛事的组织与实施、管理模式的建立、品牌规划、赛事媒体与信息化发展、市场化与产业化运营中,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明确宗旨和长期稳定发展目标的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