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与理性人假设
只要有人群互动,就有博弈。
王韦是一家公司的小主管,为人比较正直,说话也比较直白,经常会不注意方式、场合。有一次,王韦上面刚好空出一个经理的职位,本来王韦是最有希望得到晋升的,这件事也让王韦高兴了好一阵子,没想到,老板却把王韦叫到办公室,说这个职位要以外聘的方式填补,暂不考虑内部员工的升迁。王韦顿时像被泼了一瓢冷水,不悦的情绪立刻表现了出来,虽然没有对老板说什么,私下里却牢骚满腹。因为这个职位,除了王韦,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王韦在这家公司的业绩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颇受下属的爱戴。
王韦实在不理解老板的想法,他准备在老板面前好好争取一下,所以王韦又找到老板,并陈述了自己的功绩,可老板还是坚持己见。王韦有点愤怒,一气之下,向老板提出了辞职,他觉得凭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老板是不会同意他离开的。没想到,老板居然同意了。第二天,新经理的职位由和王韦职位一样,却没有王韦能力强的李默担当了。其实当天老板也对李默说了与王韦同样的话,但李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没有任何的抱怨。结果,王韦由于不能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把升迁的机会拱手让给了他人。
在上述案例中,王韦和老板之间就是一场博弈,是职场中的一种博弈,也是一次人际关系的互动。老板对王韦说那番话正是要看王韦的选择,他要根据王韦的选择,做出自己的判断。结果王韦牢骚满腹,惹得老板不满,最终使老板做出让李默升职的选择。
上面的案例有助于我们理解博弈的精确定义: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对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曼把博弈论精练地理解为“互动的决策论”。因为人们之间的决策和行为会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主体(人或组织)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例如上面的例子,老板的反应影响了王韦,王韦的反应又影响了老板。
博弈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博弈的参与者和行动者是理性的人。其中的理性是指参与者努力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理性”和“自由”不一定一致。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小孩对学习感到厌倦,但父母却认为只有好好学习,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于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展开博弈,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行动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案,孩子也会根据父母的行动寻找对策。这时,父母和孩子都是理性的,也都是不自由的,因为父母的自由意愿应该是让孩子生活快乐,但理性一点考虑,他们宁愿逼迫孩子学习。孩子的自由意愿是玩耍,但是由于知道父母会对其玩耍的行为进行惩罚,所以理性地选择了自己所讨厌的学习。这就是理性和自由的悖论。当然,在现实中,理性的选择和自由的选择也有可能达成一致,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博弈者为了利益最大化会不断地进行理性计算。就像两人下象棋或围棋,一方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对方的想法,而对方出子时也得考虑你的想法,所以你还得想到对方在想你的想法,对方当然也知道你想到了他在想你的想法。这就形成了一个线性的推理链: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这是一种典型的博弈思维。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很多精彩的博弈思维案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