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的矿石,特别刚强难化,性格是坚硬的,
井下的潮湿,认定潮湿不已,态度是坚硬的,
井下的灰尘,执意尘土飞扬,决心是坚硬的,
井下的阴暗,坚决不见阳光,脾气是坚硬的,
井下的刘成德,忠于职守,意志是坚硬的。
可刘成德的胸膜是脆弱的。他咳嗽,发烧,工友张俊强行把他送到医院,一查:急性胸膜炎。
组织上关心,让他到锦州疗养院调治,同时考虑到他的身体不适合再下井,帮助协调回老家工作。他们爱护这位年年都是先进的好职工。
刘成德回到故乡,走进长清农机修造厂。在长清农机修造厂,刘成德总是早上提前到厂里,看到油乎乎的抹布,他拾起来,有的被扔到很不易发现的暗暗的墙角,细心的他去拣出来,再耐心地把墙角擦干净。他做了好些不被人知道、做了也很不引人注意的工作。这叫记者想起灵岩的一个山谷,浓密的树遮着,阳光照不到的石上,不细看都看不出的小小石花,却不亢不卑、积极踊跃地开着。正如清代袁枚的诗中写的:“白日不到处,青春却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刘成德的脑中,常闪现雷锋的节约箱。当年在部队,响应军区号召,学习节约标兵雷锋。勤俭节约,早已成为刘成德的习惯。业余时间,他常蹲在仓库的废料堆里,把别人用剩下的焊条分类拣出来,进行再利用。有些机身有了沙孔,被当成废品,弃置一旁,刘成德不舍弃,不抛弃,再焊接,再修补,废品又成合格品。他每个月利用休息时间能修补200多个,为工厂节约材料,增加产值达1万余元。
在企业里,他融入了职工这主人翁的队伍。在劳动中,他体会着雷锋在日记中写的话:“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刘成德在长清农机修造厂勤快地劳动着。有一年,长清急需70台播种机,刘成德所在的车间接受了这项紧急任务——节气不等人,必须赶在播种季节前完成生产。他的军人作风,关键时候总能体现出来——不怕苦,不畏难,敢打,能拼。他带领车间职工,通宵作战,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农民来修农机,常常是急等着用。为不耽误播种、收割、运输等,他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有一次,一台拖拉机的油箱坏了,农民兄弟着急,他放弃了星期天休息,加班来焊接。他知道拖拉机在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农忙时节,拖拉机格外有用武之地。
看着拖拉机,他想起了雷锋的诗句:
南来的燕子啊!
你可不用惊呆。
不是晴天里响起了春雷,
而是拖拉机在隆隆地开。
他理解农民的焦急,庄稼活拖不得,切盼着“拖拉机在隆隆地开”。中午,刘成德抢时间,连饭都没顾上吃,焊好了拖拉机油箱。高兴得农民弟兄脸上乐开了花:“铁牛又能跑起来了!”
拖拉机被称为“铁牛”,这名字很贴切。刘成德听到“牛”的音,更是亲切。他属牛,小名叫小牛。一九三七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吃过晚饭,勤劳的母亲纺完一个线穗子,去生了他,大约是晚上10点来钟。他的性格中,还真有牛的精神。从小牛,到大牛,到老牛,他都像牛那样踏踏实实,埋头苦干。
在刘成德的读书笔记中,他抄了一篇1961年10月8日雷锋写的日记:“今天我在报纸上看了一篇文章,其中鲁迅的两句诗对我教育很深。我坚决要按照鲁迅的那两句诗去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要忠于党,忠于人民。”
苍穹下,牛在犁地。瞪起眼来干,弓着山峰样的牛背,蹬实腿脚,从不会留有余地,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拼命使着牛劲,松动着板结的、紧张的土地关系,一犁就是千年的情,一耕就是万年的恩。哞——浑洪地叫了一声,炊烟缠到了牛角上。
刘成德在农村长大,他对牛是熟悉的,是深情的。他像牛一样老实一辈子,忠厚一辈子,耕耘一辈子。不论在哪里,他干起活来,总是使“牛劲”。
厂里又来了“铁牛”,车斗子坏了,急等着送粮食。刘成德接了这活,敲敲破旧的铁皮,剔剔腐烂的板块,新板材弄好,焊条算好,就认真地干起来。焊光亮时,承前启后;焊花闪处,破旧立新。他干的活,焊接质量好,平平整整,光光滑滑。周边的一些农民认识了他,知道他干活仔细,有东西焊接,都愿意找他。
刘成德活多,总在忙着。一个焊条尽了,一个缺口完善了,一个裂缝弥合了。新面貌在焊条的“无”中生“有”了,在转化中修缮,在烈火中永生,凤凰涅槃了。从一个一点不懂焊接的新手,到一个技术能手,就像不知道用过多少条焊条一样,不知道他吃过多少苦!
从31岁进入长清农机修造厂,开始了焊接这项又脏又苦又累的工作。他跟着师傅,像焊枪喷出的火光一样,热切地学着技术。或站,或仰,或蹲,或趴,他一一苦练;或平焊,或立焊,或横焊,或仰焊,他样样求通。
知识让人明白仍然无知,道德叫人清楚还是缺德。渴求着知识、勤学着技术、修养着道德的刘成德,时时看到自己的差距,处处查找自己的不足,时时处处敦促自己进步。
从焊缝宽窄差、高低差、波纹平不平整,就能看出焊的好坏。这确确实实得苦苦地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精益求精,那溅出的焊花仿佛是献给他的礼花。
刘成德像在754矿一样地竭尽牛劲。酷热天,穿着防护服,举着护眼,喷着火光,那热怎是一个热字了得。蒸笼般的热,淋漓状的汗,人有一种被煮的感觉。在狭小的地方干活,有时一蹲就是半天。焊枪激出的难闻的气味,熏得人难受。
刘成德生活困难,吃得不好,干却拼命。有一次,下了班回到家里,出现吐血、便血。他上一次胃出血抢救过一次了,大夫叮嘱,不能太累,可他还是不顾一切地干。这次犯病,比上次还厉害。他觉着两眼发黑,心慌,口渴,逐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昏厥过去。妻子王玉芹哭着,与大女儿刘青把刘成德抬到地排车上。吓哭的女儿拉着车,妻子扶着,娘俩急慌着往医院奔。“您在哪里干,光知道不要命啊!”妻子泪水洒一路,“孩子还小,您咬住牙啊……”
刘成德被抢救过来,可又被查出了心梗。山东省立医院的大夫说:“这是长期积劳成疾,不能再上班了,否则会出人命!”
刘成德这个年年的先进,硬是把身体累垮了。厂里很关心,把情况报到县里,领导作了特批,48岁的刘成德提前退休,离开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人到中年,他从“小牛”到“中牛”,从部队到厂矿,靠着牛劲,一路走来。本来他还可在岗位上干好多年,长期透支的身体却不能支撑。
在这里,刘成德走过了12年的焊接之路。焊接,其实是刘成德一辈子都在做的事。他那无数的善举,焊补了多少道德的缺失!
有了缺失,人知道去焊补;有了残破,蛛知晓去修补。千古经纬多少事,悠悠;天下纺织谁无敌,蜘蛛。蜘蛛从中心放射出辐条似的一根根丝线,不借助任何工具,切分得那么均匀;一节节的丝线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一圈圈,环绕得那么层次分明,那么井然有序。它的神奇,它的绝妙,它的智慧圣明,叹为观止!
代代勤劳、勇敢、独立自主的蜘蛛,大演八卦阵。蜘蛛先在圆心弄上一个点,仿佛天地未开、混沌未明的太极状态,这一弄,伟大的行动开始了,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要上演了。
蛛网挂在基线上,蜘蛛忙着,由太极演阴阳而生两仪,两仪相重而生四象,四象再重而生八卦。而后,复归中心,回到太极。休养生息,因时制宜,再太极而八卦,循环往复。纺之,织之,疏而密之,疏密有致。蜘蛛开合着乾坤之道,精妙着八卦之阵。八卦相重而演变六十四卦。周而复始,变化无穷。蛛道深矣,易道奥矣!
檐前袅袅游丝上,
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
能向虚空织罗网。
蜘蛛随缘妙用,因地制宜,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大道之行,妙不可言。
看得见的网,看不见的网,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网其小无内,网其大无外。网中乾坤大,天上日月长。日有日网,月有月网。星球自转而结网,公转而并网,网网不已,网网相关,实网虚网,虚实相感,息息相应,网明无量,和合宇宙之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空间、时间、物质、能量等等,丰富而又丰富,“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玄之又玄,网之又网,宇之又宇,宙之又宙。宇宙复宇宙,宇宙何其网!如此,天网方疏密有度,恰到好处。正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之言,真知灼见,真实不虚,不可思议!只是我们有时不听老人言,不信老人言!
看见的看见,看不见的看不见。不要不管什么事,非看见才相信。在这科学时代,我们最相信的是科学,应该相信科学,崇尚科学。但科学不是“救世主”,不是万能的。还有比牛顿、爱因斯坦、霍金更伟大的科学家吗?读读他们的故事吧,会明白很多东西。人,不能迷信,不能搞封建迷信,也不能搞科学迷信。
狭隘,害死人,再也别狭隘了!告诉阳台上花盆里的蚂蚁,天下第一广场——天安门广场比这里大多了,它们相信吗?我们也常常如此!
伏羲不狭隘,他博大,他精深!他对人类有很多伟大的贡献,最大的是作八卦。他老人家,知道以后的以后孩子们会很忙,忙得连家也没空回,就化繁为简,大道至简,给子孙们留了套游戏,永远的游戏——八卦。这游戏很环保、很低碳,随便弄点草棒棒,就可以玩,连草棒棒也懒得弄,在手指头上掐掐就能玩,环保极了,低碳极了!“掐指一算”,看看,不少中国人老有这个习惯,圣人们都慈悲,把绝活教给了子孙。手指头在,拳头在,中国人就不可战胜!伏羲打开八卦的泉源,一直浇灌着中华民族。久而久之,这个民族,思考与探索,富有太极特色。就如太极图所示,那两条永远的活鱼,黑中有点白,白中有点黑,阴中有点阳,阳中有点阴。这就决定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在最光明的时候,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在最黑暗的时候,坚信曙光在即,坚信光明在前,坚信胜利在望!
伏羲的八卦,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万事万物,没有孤立的存在,都是相互影响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就是生动的大写意。轻灵的蝴蝶,在巴西偶尔地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引起科罗拉多的一场龙卷风。
一切一一相通,于是风趣的老子,寂寥在“玄德”家里,看了一眼墙角里的牛绳,自言了一语——“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一切息息相关,于是幽默的孔子,溜达在杏坛边上,听了一声遥远处的鸟叫,随意了一句——我可后知五百年矣!
一切紧紧相连,于是诙谐的邵雍,转悠在梅花树下,嗅了一下眼皮下的花香,顺口了一声——我能上知五千年,下知六千年了!
无他,善易者不占,不用占了,蝴蝶的翅膀都知道,世界总是联系的!
我们不要去较真圣贤们前知后知之事,意在明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循环往复的思维方式!
刘成德是条河,我们在追源溯流。
晚上,我在薛庄村采访了一些村民后,来到了村里的广场,广场的北面不远处就是刘成德的家。挤在邻家的屋头上开了个东南门,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的门,在这门面大都不错的薛庄村里,这个门,显得有些寒碜。门是小的,门上鲜艳的春联却是大气的: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晚上10点半多了,不便打扰,“门外汉”没敢敲门。我在心里祝福:晚安,活雷锋;晚安,刘成德老人!
第二天的上午8点多,我再到归德镇。王新勇主任陪着,镇上的老通讯员马光仁陪着,区委宣传部的通讯员郭廷瑜也赶来陪着。不是要阵势,是要故事——他们都装了好多刘成德的故事。
上午8点30,我们来到薛庄村委办公院,院里摆了些清代的石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村支书房玉强说,在这个村,刘成德经济状况不算好的,可他回村20多年来,别管谁家遇到事,他总去帮。村里号召个什么事,他总是带头。他热心村里的事,就是路边绿化的树被羊啃了,他也抓紧来村委反映。房玉强由衷地赞叹道:“刘成德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刘成德回村后,一直关心村里的公益事,把这当成自己的工作去做。“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诗句形容刘成德再妥当不过了。他退休20多年,不懈地为村里做工作,像牛一样,肯下力气,不遗余力。
打扫村里的广场就是一例。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他长期坚持不懈,已记不清用坏了多少把扫帚。那下乡走街串巷卖扫帚的,都知道他用得多,当成了老客户,每次来到这个村,都有意地到刘成德家门口,转悠着,多喊几嗓子:“卖扫帚了,竹扫帚,卖——扫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