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顺毛而摸,不捋虎须

不要逆着上司的脾气

人都有脾气,谁都有发脾气的时候,有人脾气大,有人脾气小,有人是乱发脾气,有人故意用发“脾气”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上司是人,当然也会发脾气。通常上司发脾气往往与工作有关,即上司们常常是有意无意地在用发脾气的手段去达到一定的工作目的。

发脾气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一种应该控制的不良情绪,但对于上司而言往往代表着一定的权威,这一点可以从战场上前线指挥员的行为态度得到验证。不少指挥员在激战时都是发着脾气指挥作战。发脾气往往能使对方产生心理震慑,而下属、员工的心理震慑,常常是上司希望看到的应激效果。假如,上司在指挥工作时,其指令不能对下属产生心理震慑,往往影响其工作效率。所以,就一般情况而论,权力越大的人其脾气往往也就越大。当然,所说的脾气是指理智控制下的“脾气”,超过理智界限的“脾气”常常导致相反的效果。

员工在与上司打交道、相处时,必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上司发脾气的问题。否则,要么会使上司小看你,要么激化双方的矛盾,从而使一方或双方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对待上司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只要上司不是有意侮辱人格,或故意找茬儿,你应该以忍让为上。

特别是当员工在工作上出了差错,上司为此发脾气时,你不仅应该忍耐,而且应主动表示认错或道歉。因为,事实证明,纠正一个人错误的最好方法,与其说是和风细雨,不如说是适当地发点脾气,只要不超过分寸,后者的教育效果往往优于前者。

因此,对待上司因工作问题发脾气的正确态度是忍耐、自我反省、总结教训。

假如,在上司发脾气时,你认为自己受到了委屈,也不应该当场顶撞和对抗,同样应该忍耐。不同的是,你可等上司冷静之后再向其作解释。当然,这是指比较重大的事情,对于一些不涉及切身利益和个人尊严的小事情,你则大可不必与上司斤斤计较。

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在上司对其发脾气之后,特别是受到委屈时,能主动向上司表示亲近的员工,将会被视为聪明的、有理智的人。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良好的素质修养。此时,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当场与上司对抗、顶撞。

当然,对于那些品质恶劣、视员工为奴隶,动辄以发脾气来压服下属、员工的上司,我们并不提倡下属逆来顺受。具体的处理方法有三:一是“绵里藏针”。即你可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强硬的措辞,向上司表示反抗,比如,你可用和蔼的语气,向上司说出一些有分量的话。二是“旁敲侧击”。即你可以采用“借喻”、“比喻”、“暗喻”的手法,向上司表示反抗。三是“针锋相对”。对于低素质的上司,你不必过于忍让。“针锋相对”往往能使对方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必须注意有理、有利、有节,不可随意扩大矛盾。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灭火要用水,而不是用风,因为水主“静”、主“柔”,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下级对待上司的发脾气是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在上司发火时,要敛气凝神,避其锋芒,而不可“以刚克刚”。

所以当下级遇到上司发脾气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硬起头皮来洗耳恭听,暂且接受上司的意见,事后再找机会说明,这比马上辩解,风助火势,火上浇油要高明不知多少倍。

服从命令是下属的天职

上司不总是和颜悦色的,尤其是在发号施令时,他可能显得态度生硬,不像平时那样平易近人。面对上司,下属会觉得不太“舒服”,似乎自己是上司手中的一颗“棋子”,一种工具,非得按他的意图办不可。有些下属会因此产生一些抵触心理,认为上司这样做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既然他不尊重自己,那么自己又何必去为他“卖命”呢?于是便采取一种阳奉阴违的态度,表面上对上司的命令不表示反对意见,还很客气地说:“我一定照办,请你放心。”而回去以后并不认真执行上司的命令,把上司的命令当成“耳旁风”,放到一边不理不睬。

还有的时候,上司交代的任务不符合下属的心意,有时甚至有很大的出入,在很多情况下,下属可能觉得自己的想法更正确、更有道理,按上司的命令去做,思想上一下子转不过弯儿来,于是对上司布置的任务便不积极地去执行,甚至是“他说他的,我做我的”,不把上司的话当回事。

应该说,作为下属,对上司的命令采取上述态度是不正确的。

就第一种情况来说,上司在布置任务时表现威严一些,甚至态度生硬一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由他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环境决定的。上司处于上司者的地位,需要有一定的权威作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严肃的面部表情、口气的生硬和不容反驳正是权威的外化,如果要求上司在下达命令时也做到像生活中那样随和,那就会使上司有权无“威”,无“威”不立,会造成有令不行的局面;另外,严肃的态度正表明了公事需要“公”办,同时也说明了上司对所布置的任务是重视的,下属不应当等闲视之,而应当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如果上司在分派任务时也“嘻嘻哈哈”,那恐怕没有一位下属会把他的话当作一回事。

就第二种情况来说,上司所作决定、所下达的命令不尽合理,甚至有明显的错误,也是正常的。上司也是普通人,不是完人,难免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而且在许多时候,究竟是不是上司的错误还很难说,没准还是下属自己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了。如果下属并不能肯定上司决策的错误,而只是觉得“似乎”如此,那最好还是二话不说,遵命照办。即使错误真是出在上司一方,但上司的强硬态度却使你无法说服他,那你也最好照办,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而且你要尽力减少错误决策带来的损失。是不是按上司的命令办事是你的事,命令正确与否则是上司的事,出了事情责任不在你。

作为下属,一定要谨记:服从命令是下属的天职。对于上司的命令,听不惯也要去做!

上司总是希望令行禁止,各项指示、指令都能得到贯彻落实,这不仅关系到事情的成败,也是事关上司个人权威的问题,任何对上司指示采取拒不执行的态度,都将被上司视为对自己的权威和尊严的冒犯。

得不到上司的支持,你认为自己的升职还会有希望么?因此,对上司指示必须坚决及时地执行。

打掉牙齿往肚里吞

下属难免受到上司的批评,面对批评,要有“打掉牙齿往肚里吞”的度量。

(1)搞清楚上司为什么批评你

追求晋升的过程中,有人充满信心,有人谨小慎微,但不管怎样,突然受到上司的批评或训斥,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要处理得好,首先要搞清楚上司批评你什么。

有人说得好:上司批评或训斥下属,有时是发现了问题,促进纠正;有时是出于一种调整关系的需要,告诉受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与下属保持或拉开一定的距离;有时“杀一儆百”、“杀鸡吓猴”,使不该受批评的人受批评,其实还有一层“代人受过”的意思……搞清楚了上司是为什么批评,你便会把握情况,从容应付。

(2)受到批评最忌满不在乎

受到上司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从批评中确实接受、学到东西。最让上司恼火的,就是他的话被你当成了“耳旁风”。很少有上司把批评、责训别人当成自己的嗜好。既然批评,尤其是训斥容易伤和气,因而他也是要郑重其事的。一旦批评了别人,就又产生了一个权威问题、尊严问题,而如果你对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种效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糟。因为你的眼里没有上司。

(3)对批评不要不服气和牢骚满腹

批评有批评的道理,错误的批评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更何况,有些聪明的下属善于“利用”批评。也就是说,受批评能了解上司,接受批评能体现对上司的尊重。所以,批评的对与错本身有什么关系呢?比如说错误的批评吧,对你晋升来说,其影响本身是有限的。你处理得好,反而会变成有利因素。可是,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你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足以使你和上司的感情拉大距离,关系恶化。当上司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相伴随的印象——认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

(4)受到批评时,最忌当面顶撞

当然,公开场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评、错误的指责会给自己造成被动,但你可以一方面私下耐心作些解释,另一方面用行动证明自己。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上司下不了台。其实,如果在上司发威时,你给了他面子,这本身就埋下了伏笔,设下了转机。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

靠公开场合耍威风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换取别人的顺从,这样不聪明的上司是很少的。如果你遇到的是这样的上司,你当然可能在适当的时机给他以“反批评”。其实,你真遇到这种上司,更需要大度从容,只要有两次这种情况发生,跌面子的就不再是你,而是他本人了。

和上司发生争论,要看是什么问题。切记:当上司批评你时,并不是要和你探讨什么,所以此刻绝不宜发生争执。

(5)不要把批评看得太重

绝没有必要把一两次批评和自己整个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觉得一切都完了,天昏地暗,灰心丧气。如果批评了你,你就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这样会很让上司看不起。如果你是这样一种表现,以后上司可能再不会批评、指责你什么了。同样,他也就再不会信任和重用你了。

受到上司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

确有冤情的可以找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上司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下属,是很让上司头疼的。

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接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上司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又谈何晋升呢?

上下关系要分明

凡事都必须公私分明。一旦环境熟悉之后,就会有“这么做也没有关系”的公私不分心态,这样很容易让人认为“这家伙是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一旦被烙上这个烙印,这是个人信用的最大损失。

公私分明首要之务就是认清上下关系,这一点公司内部必须有着严格的区分,否则上面的命令便无法贯彻到下面,如此一来公司如何能够上下一心地完成任务?

在走廊上与上司擦肩而过时,稍停一下和上司打个招呼。在上楼梯的时候遇见上司从上面下来,在下面的两三阶暂停等候,等和上司打过招呼之后再继续前进。

上下关系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言辞的使用。现在的年轻人常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地对待自己的上司。

“喂!科长,经理叫你!”

这种态度值得商榷。

“科长!经理请你过去一下。”

“喂!”这一类轻佻的用语不可以对上司使用。

此外,回答上司的问话时一定要简单明了,换言之,不可以语义含混地回答“喔”或“嗯”,即使是挨批评了也不可愤愤不平地顶嘴。

年轻女子常常习惯使用一些语尾助词来表现柔美,例如“哦”、“呢”之类的,但是这却不适合用在办公室,凡是精明干练的女性上班族,是不会这样说话的。这种说话习惯还是及早改掉为好。

对上司或长辈以“×科长”“×主任”来称呼,即使是没有头衔的人也要称呼“×先生”,不可以说:“你……”在言语上不懂得礼貌,就是做事的态度也是傲慢无礼。

在欧美的社会,有些公司一律不用职称,全部直接称呼对方名字“Mr Smith”“Miss White”等,但这并不适用于我国。尤其我们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更应该分清楚上下关系。下属学会站在上司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赢得上司的器重。

言辞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它不仅借助语言,也需要借助神态表情。

当你向上司表示祝贺时,表情应该是真挚的;当你与上司交谈时,神态该是专注的。这样上司才对你说的话有表里如一的印象,也会感到你对他的尊重。

作为下级,必须从内心里尊重上司,才能与其建立良好关系,整个团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蔑视上司,我行我素,不仅会损害团体的利益,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丝毫的好处。

恭敬不如从命

“恭敬不如从命”用于工作中是指:对上司,服从是第一位的。下属服从上司,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是融洽相处的一种默契,也是上司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

在一些公司里,经常碰到一些纪律观念淡薄、服从意识差的人。他们是上司们最感头疼的“刺儿头”或称“渣子头”。这些人或是身无所长,进取心不强,对上司的吩咐、命令满不在乎,或是自己以为怀才不遇,恃才傲物,无视上司。无论是否事出何因,他们在上司面前都很自满,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可在他大脑中“存档”,唯有上司的命令不在此列。

比如某天办公室的上司问下属小蒋:“小蒋,我让你复印的资料怎么样了?”小蒋三分惊讶七分漫不经心地反问:“复印什么资料?”当着其他下属的面,这位上司很丢面子,气呼呼地训道:“你怎么对我说过的话这样不放在心上!”照常理而论,小蒋应立刻道歉,找原因给上司一个台阶下,待上司稍有息怒,迅速去把资料复印来交给他。这样,上司再火盛也会阴转晴,顶多再训他两句,也许还是面带笑容,年轻人事情多,上司一般会谅解他们的疏漏的,但这位小蒋却既没道歉,也没立即去复印,而是屁股一扭,逃之夭夭。

这些“刺儿头”表面看来潇洒自在,实则是自己有意识地与上司划出了一条鸿沟,不利于自己的工作进步,也不利于集体的团结和相处。因此,“刺”万万不可长,进取之心万万不可消。

当然,服从也有善于服从,善于表现的问题。细心的人都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公司里,同样都是服从上司、尊重上司,但每个人在上司心目中的位置却大不相同,为何呢?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能否掌握服从的艺术。有的人肯动脑子,会表现,主动出击,经常能让上司满意地感受到他的命令已被圆满的执行,并且收获很大。相反,有的人却仅仅把上司的安排当成应付公事,被动应付,不重视信息反馈,甚至“斩而不奏”,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善于服从、善于表现要抓住一个火候。当上司交代的任务确实有难度,其他同事畏首畏尾时,你要有勇气出来承担,显示你的胆略、勇气及能力。

某公司单身职工李君患肺结核住进医院,上司动员下属们经常去护理。大家面面相觑,无人表态,上司很尴尬。最后年轻的小伙子刘君主动站出来,为上司解了燃眉之急。上司大为感动,会上表扬,私下感谢当然不在话下。可见,关键时刻服从一次,替上司解忧,胜过平时服从十次,而且还会深深打动上司,使其铭记心上。

敬业与服从,是每个想升职的人都要牢牢记住的。

善于敬业、服从很重要,巧于敬业、服从更为重要。要用自己的“从命”得到上司的青睐,因为,在丰收的田野上,农夫有理由让人们记住他挥洒的汗水和不辍的辛劳。

这不是虚伪,是实实在在的人生需要。

当一个好听众

倾听之所以备受重视,不仅是因为它有助于对事物的了解、对说话内容的把握,同时,也是在与对方个性契合,心灵沟通。倾听别人说话表示敞开自己的心扉,坦诚地接受对方,宽容对方,因而导致彼此心灵融通。

作为下属,怎样才能正确地倾听上司的谈话呢?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主动积极

即对上司的感觉和意见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且积极努力去听,去了解上司。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就及时地问清楚。

(2)要让上司把话说完,不要打断上司

有时,谈话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实质的,应该让上司有时间不慌不忙地把话说完,即使上司为了理清思路,作短暂的停顿,也不要打断他的话,影响他的思路。

(3)要去体察上司的感觉

一个人感觉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越不注意人感觉的真实面,就越不会彼此沟通。体察感觉,意思是指将上司的话背后的情意复述出来,表示接受及了解他的感觉,有时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4)不要匆忙做结论

一个善于交谈的下属,应该努力弄懂上司的谈话内容,完全把握他的意思。

(5)要了解和接受上司

要了解和接受上司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态度若是真诚的,不带虚假的,定能奏效。

(6)要全神贯注地聆听,不要做无关的动作

上司谈话时,如果你东张西望,或低头只顾做自己的事情,或面露不耐烦的表情,这些都是不礼貌的,都会使上司对你产生反感。

(7)不必介意上司谈话时的语言和动作特点

有些人谈话时常常带口头语或做一些习惯动作。对此你不必介意,更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应将注意力放在上司谈话的内容上。

(8)要注意反馈

聆听上司的谈话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验证自己是否已经了解上司的意思。你可以简要地复述一下上司的谈话内容,并请他纠正。这样将有助于你对上司谈话内容的准确理解。

(9)交谈时,反应要冷静

一个善于聆听的人,总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无论对讲或听的人来说,过于激动都会影响表达或听取的效果。

(10)要注意语言以外的表达手段

一个人的表达内容,并不一定都在他的话语中。因此在聆听上司谈话时,还要注意上司的声调、情调、态度以及手势、动作等,以便充分了解上司的本意。

(11)要抓住主要意思,不被个别枝节所吸引

善于聆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造成误解。

(12)要使思考的速度与谈话相适应

思考的速度通常要比讲话的速度快若干倍,因此在聆听上司谈话时,大脑要勤于思考分析。如果上司在谈话时你心不在焉,不动脑筋,上司谈话的内容又记不住,不得不让上司重复谈话内容,这样就很耽误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13)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

不要表现自己,好像无所不知,只有自己才能给上司以启发。自以为是的人,往往最不会聆听上司的谈话。

(14)转移话题

不要因为你不喜欢上司的说话方式就讨厌他,不是看他们怎样说,而是要听上司在说什么。如果上司的话题使你厌烦,你可以问一个相关的问题,把话题转移到你感兴趣的问题上来。

(15)耐心地倾听

在听上司谈话时,不要因为上司的叙述平淡而漫不经心,也不要在别人结结巴巴讲不清时,流露出烦躁和责怪的神情,更不应在别人讲不同意见时,听不下去而反驳或争吵。

(16)避免出现沉默

在谈话中,听者要有响应地听,不要出现沉默现象,可以采用提问、赞同、简短评论、复述上司话头、表示同意等方法。比如,“你的看法呢?”“再详细谈谈好吗?”“我很理解”、“想象得出”、“好像你不满意他的做法”等。

听上司说话,并不是默默地听,而应积极地“点头”,以专心的态度、眼神、表情、体态等做出积极的反应,表示全神贯注地聆听。尤其重要的是要能适当地与上司相呼应,使双方的交谈奏出和谐的乐曲。

(17)恭听的神态

神态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在显露。我们在听上司谈话的时候,不仅要有良好的听辨能力,而且还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神态,表示尊重上司,从而增强他的信心,达到有利于交谈的目的,提高交谈效果。

(18)表示赞赏

做一个友善而有耐心的倾听者,对于上司的谈话,真诚地表示赞赏,提出上司感兴趣的问题,鼓励上司谈论自己及其所获得的成就。

善于听上司说话是一种艺术,如果听者态度诚恳,则上司思维与心情都将随之高涨、顺畅,因而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提出许多新颖的构思,发表许多独特的见解,使谈话的气氛融洽而愉快。相反,如果听者表现出不耐烦,甚至中途打断上司的谈话,并加以反驳,那么交谈就无法进行,我们应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真诚的倾听是最好的交流方式,“闻一知十,闻十知百”,所以,当上司找你谈话的时候,要专心倾听。

专心的倾听是我们能向上司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当你的上司意识到你能耐心倾听他的意见时,他会自然向你亲近,对你表示好感。

除倾听之外,还要有所反应,并非都用语言,还要借助表情,好奇惊讶的神态,就会使上司谈兴大增,并增加对你的好感。

该忍让时要忍让

上司不都是通情达理、精明强干者。其间也不乏一些脾气古怪、猜忌心重的人,对下属只记过,不记功,抑或动不动就以扣工资、炒鱿鱼相威胁的。面对这种类型的上司,你若还想继续开展工作,使自己有所作为的话,只有一个字“忍”。你要维护上司的尊严,尽量不要冒犯他们,不要与他们发生矛盾冲突。

业务科长王俊才的经历就是一个百忍成金的例证。

王科长任业务科长的第三年,上司给他委派了一名新主任。新主任是老业务员出身,没有多少文化,对所管辖的下属,谁工作认真、昼夜加班、出了成绩,他看在眼里,却忘在脑后;谁迟到早退,不请假,或者没有给他及时送材料,他却牢牢记在心上,时不时地给你点颜色瞧瞧。尤其是对业务科的工作总是挑毛病,好像咋看咋不顺眼。

面对蛮不讲理的新主任,王俊才科长既没有当面顶撞,也没有逢迎巴结。他经常和本科室的人员开会,定出工作程序,交给主任过目后,再切实执行,并做好系统记录,以便主任翻阅。

这样自行安排工作,既减少了他这个业务科长与新主任的摩擦,也减轻了自己负担。

有几次,王科长被主任严厉批评,但他没有表现出不满也没有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去;相反,王科长每受到委屈,必当机立断,检查自己的工作、处事是否有错误,并且有错必改,或是重新估计自己,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

此外,对待这样的“大老粗”主任,王科长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时时小心,处处小心,步步小心,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对主任格外尊敬,尊重主任的意见,多向主任请教,多多体谅主任的难处。

这样一年下来,主任对王科长褒奖有加,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恶声恶气了,又过了半年,王科长被提升为业务部主管。

常言说“忍字心上插把刀”。忍,难能可贵。面对千变万幻的世态人情,如果不依靠一个“忍”字支撑,不知又有多少人会坠入困厄之境。

古语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想要在职场、官场上芝麻开花节节高,忍耐的本事可以让你逢凶化吉,步步高升。

对上司要尊重

下属与上司相处,一定要掌握分寸。也许他某些方面远不如你,但你仍得注意,当面说话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冷嘲热讽;底下说话也不要评头论足,旁敲侧击;更不要让上司当众出丑,如芒刺在背。通常下属中的出类拔萃者或者功高盖主者,容易有恃无恐,比较容易犯这类毛病;还有一些娇生惯养、目无尊长的人,他们心浮气躁,也容易犯这类毛病。

但是,如果你恃才傲物,或者顶撞上司,当你的行为直接有损上司的形象时,那你就成了一个蔑视上司的人,一旦上司对你心生厌恶,那么你的处境就不妙了。蔑视上司主要表现在恃才傲物和顶撞上司两个方面。

(1)恃才傲物

张先生是某大学科技公司的经理,不仅具有令同龄人羡慕的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还具有非常强的工作能力,并且有着非凡的业绩。学校500名教职工每人每年4000元的奖金中,有一半是张先生的功劳。从当初只有4个人、3万元资金的小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1000名职工、3000万元固定资产的有限公司,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张先生和他的助手们知道。

但令张先生和他的助手们不能忍受的是张先生的大学同学——学校的沈副校长,这位张先生在大学时就看不起的溜须拍马之人,竟然成为他的直接上司——学校主管产业和科技工作的副校长。虽然他没有什么业绩,但却把学校的创收业绩,都归功于自己领导有方。张先生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逢人就讲沈副校长的无能和无德,但沈副校长在表面上对张先生还是非常的客气。

直到有一年的全省财税物价大检查,上司检查部门发现了校办公司有一笔漏税行为,并通知补税交款。这件事本属工作疏忽,性质并不严重,但沈副校长立即借题发挥,在校决策会议上,力述张先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应该引咎辞职。其他上司虽然很同情张先生,但由于不想得罪沈副校长,加之校办公司的创业工作已初步完成,所以通过了调离张先生任学校其他职务的决议,张先生只好离开自己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校办公司。

能够在职场上打拼多年,每个人都不简单,但是在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时,下属不可恃才傲物,否则树大招风,会使自己陷入斗争的漩涡,悔之晚矣!

(2)顶撞上司

张工程师是国家某部委计算中心的计算机房管理员,业务非常熟练,别人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几乎最后都要由张工程师来解决。可以说是计算中心的技术一把手。同时张工程师还是一个热心人,同事要是谁有困难,他都会给予热情帮助。在计算中心,他的群众威信非常高。

但张工程师就是有一个特点,如果哪一位上司做错某一件事或说错某一句话,他一定当面“开炮”。记得有一次,计算中心陈主任陪同某一个外商来参观实验室,外商发现门口贴着进实验室必须换鞋的规定,就开始换鞋。他旁边的陈主任马上说:“今天就不用换了,过后让管理员擦一下地就可以了。”没想到张工程师马上反驳道:“不行,这是陈主任你宣布的规定,不管是谁也不能例外吗?”让陈主任在外商面前十分尴尬。以后的事情进展以及张工程师能不能得到上司的重用,大家可想而知。

顶撞上司,不给上司面子,让对方下不来台,无论有多么正当的理由都不可原谅。下属与上司相处,不是用简单的是非对错来衡量的,必须照顾对各自的身份,并对大家的心理有准确的把握。

古往今来,下级处理与上级的关系有一条“通则”,即“以上为重,以上为尊”。社会的变革,使这条“通则”发生过种种变化,但是,以上级为重的思想没有变,下级要尊重上级的思想也没有变。

只有下级从内心里尊重自己的上级,才能与上级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整个组织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蔑视上级、我行我素、对抗上级,不仅会损害团体的利益,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丝毫的好处。夹起尾巴做人,可能有损你的一点面子,但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