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沧洲诸儒学案(下)(3)

陈栎,字寿翁,一字定宇,晚称东阜老人,徽之休宁人。学以朱子为宗。所著有《百一易略》、《四书发明》、《书传纂疏》、《礼记集义》等书。时双湖、东阜最称宿儒。延佑初,诏以科举取士,有司强之乡闱,中选,竟不复赴礼部。先生性孝友刚介,日用之间,动中礼法,善诱学者,江东士人就学草庐者,尽遣而归。先生年八十三卒。(修。)

(梓材谨案:汪氏为《定宇行状》云:「其为学得于家庭之讲贯为多,最后始从乡先生黄常甫游。」

定宇文集

《书》载帝王之治,而治本于道,道本于心。道安在﹖曰在中。心安在﹖曰在敬。揖让放伐、制度详略等事虽不同,而同于中,钦、恭、寅、祗、慎、畏等字虽不同,而同于敬,求道于心之敬,求道于治之中,详说反约,《书》之大旨,不外是矣。况诸经全体上下千数百年之治,二帝三王之渊懿,皆在于《书》,稽古者,舍是经奚先哉!孔子所定,半已遗逸,厥今所存,出汉儒口授,孔宅壁藏,错简断编,当阙疑者何限。自有批注以来,三四百家,朱子晚年始命门人集传之,惜所订正,三篇而止。本朝科举兴行,诸经《四书》,壹是以朱子为宗,《书》宗蔡《传》,固亦宜然。栎不揆晚学,三十年前,尝编《书解折衷》,以羽翼蔡《传》,亡友胡庭芳见而许可,又勉以即蔡《传》而纂疏之,遂加博釆精究,方克成编,期与四方学者共之。(《书传纂疏序》。)

程松谷先生显道

程显道,号松谷,婺源人也。有《孝经衍义》。尝刲股救亲,水浆不入口三日,哭哀于墓,书「衔恤」二字于扇,蔬食终三年。定宇以为「不言躬行之士」,亦草窗弟子也。(补。)

复斋家学

乡举陈定宇先生栎(见上《草窗门人》。)

翠屏门人

知事张先生复

张复,字伯阳,建安人。仕元为建宁路知事。师事郑翠屏,学《易》得丘氏之传,尝辑诸儒论议,编《性理遗书》十四卷。

舣翁家学(刘、李六传。)

隐君陈鹿皮先生樵

陈樵,字君釆,取青之子。好以鹿皮为衣,自号鹿皮子。先生学于家庭,又从李直方受《五经》大义。性沈敏嗜学,独取遗经精思,逾四十年,心领神会,自以圣贤大指可识,乃入东白山大霞洞中著书。其微词奥义,多前儒未经道。虞伯生、黄晋卿、欧阳圭斋辈皆向慕,以为不可及。宋潜溪志其墓,称为「东阳隐君子」。(百家记。)

文贞门人

文宪宋潜溪先生濂(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忠文王华川先生祎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秀爽奇敏,师事黄晋卿。元政乱,先生为书数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明洪武初,授江西儒学提举司校理,迁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召修《元史》,为总裁官。书成,擢翰林侍制,兼国史编修。奉使云南,为梁王把都所害。其遗文有《华川集》、《玉堂杂着》诸书。正统间,追赠翰林学士,谥忠文。(参《人物考》。)

提举戴九灵先生良(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陈夷白先生基

陈基,字敬初,临海人也。黄晋卿高弟,学者称夷白先生。(补。)

隐君刘青村先生涓(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学正蒋先生允升

蒋允升,字季高,东阳人,贞节先生元之子也。幼颖异,长益自力于学。贞节性严毅,教训甚笃,延方先生麟、李先生亦于家为之师,凡天人性命之奥,礼乐名物度数之详,悉得于耳提面命,而会其指归。贞节与两先生继殁,先生束书入怀归山中,博考而精思之。所有既富,发为文章,动合法度。会黄侍讲致政家居,先生爰登其门。尝试有司不合,遂弃其业弗为。部使者举其茂材,当得官,未报而卒,年二十九。所著有《时敏斋囗》。(参《王忠文集》。)

(梓材谨案:宋潜溪志贞节墓言:「先生尝从黄文献公游,有文,用荐者授庆元路儒学正。」)

都事高则诚先生明(附弟诚。)

高明,字则诚,永嘉人。自少以博学称。一日叹曰:「人不专一经取第,虽博奚为﹖」乃自奋读《春秋》,识圣人大义,属文操笔立就。登至正乙酉第,授处州录事。数忤权贵,谢病去。除福建行省都事,道经庆元,方氏窃据强留幕下,力辞不从,卧病卒。所著有《柔克斋集》二十卷。弟诚,字则明,亦有文名。时号「高氏两难」。(参《姓谱》。)

(云濠谨案:《温州旧志》载东海赵汸尝称其学博而深,才高而赡。隆庆《东阳志》则称其从义乌黄文献,盖亦黄氏门人也。)

复庵门人

隐君陈鹿皮先生樵(见上《舣翁家学》。)

征君胡蔗庵先生(附门人李思齐、徐黼、胡太和。)

胡,字景云,号蔗庵,东阳人。与陈樵、陈士允从李直方游,耽嗜《六经》,兼通子史,学问深邃,文章典雅,长于诗赋,尤善表启。其诗似李长吉,有元一代作者,鹿皮子外,惟景云氏。家居授徒,李思齐、徐黼、胡太和皆从之游。生平笃于实行,动必以礼,言论风釆,师表一时。朱编修廉称为隐君子。洪武初,以荐授史馆,命已下,卒。所著有《伧鸣集》。(参《东阳县志》。)

陈先生士允

陈士允,东阳人。从李直方游。为人古朴迂远,不趋势利,闭户读书,深明《易》旨。尤虑学者未易读程、朱传义,乃辑诸家所著为《集注》。(同上。)

定宇门人

隐君倪道川先生士毅

倪士毅,字仲宏,隐居徽州祁门山,定宇陈氏弟子也,学者称为道川先生。生平事亲至孝,接物以诚,非仁义道德之说、素论定于郡先师朱子者,不以教人,故黟人信其言而尊其行。与赵东山、汪环谷朝夕讲学,时称「新安三有道」。尝言:「朱子《四书集注》既行,当时儒者惧后学诵习之难,因各为诠解。」于是勉斋有《通释》,而釆《语录》附于《大学章句》之下,始自西山真氏,名曰「集义」;祝氏宗道《四书附录》,放而成之;格斋赵氏有《纂疏》;克斋吴氏有《集成》;定宇陈氏有《发明》;云峰胡氏有《四书通》;仁山金氏有《指义》。由宋迄元,不下数十家,而义理未为明备,着《四书辑释》三十六卷,环谷为之序。(修。)

朱子纲目凡例序

《朱子纲目》之作,权度精切,而笔削谨严,先辈论之详矣,赞不待赘。惟《凡例》世尚罕传,学者于书法有未窥其要者。至元后戊寅冬,友人朱平仲晏归自泗滨。明年春,出其所录之本,谓得于赵公继清篔翁之子嘉绩凝。始获披阅,遂节录之。暇日详观,因转相传录,而不能无小误,惜未有他本以参校,乃随所可知,正其错简二条,漏误衍文共三十余字,以寄建安刘叔简锦文刊之坊中,与四方学者共之。又记昔受学于先师陈定宇先生时,得李氏《纲目论》一篇,实能发朱子此书之大旨,而见者亦少,今并录以附于后。盖《凡例》当与《纲目》并行,而李氏《纲目论》当与尹氏《纲目发明》并行。若《纲目》及尹氏之书,皆盛行矣,故愿以是二书备传之,苟能相与讲习,则朱子继《春秋》之笔,焕然以明,其于世教,岂曰小补。

学士朱枫林先生升

程先生存(合传。)

朱升,字允升,号枫林,休宁人。从定宇学,又师黄楚望。《五经》皆有旁注,而《易》尤详,别有《前图》二卷。元末举乡荐,为池州学正。盗起,隐石门。(云濠案:先生明征为侍讲学士。)又同邑程存,亦定宇弟子,着《太极图说》。(修。)

易前图说

案:邵子此诗,取先天八卦圆图,指其缄要景象,而示人以履运处身之道也。邵子平日所以为教,妙在一动一静之间,诗之天根、月窟正指此也。所谓天地者,指《坤》、《震》二卦之间而言。《坤》、《震》之间,阴既极矣,微阳将生。将生之微阳,天所生之根也。所谓月窟者,指《干》、《巽》二卦之间而言。《干》、《巽》之间,阳既极矣,微阴将生。将生之微阴,月所出之窟也。阴阳一元气,非有二也。动而阳,静而阴,更相禅代,无有穷已。天之寒暑,时之昼夜,人之呼吸,物之荣枯,其著者也。方其动而阳也,非全无阴,阳渐盛则阴渐微。及其静而阴也,非全无阳,阴渐盛则阳渐微。盛之极者消,则微之极者息矣,知此则知《坤》、《震》之间,乃《干》之静专既极而动直之初也,故曰天根,《干》、《巽》之间,乃《坤》之静翕既极而动辟之初也,故曰月窟。凡草木之甲坼,必先根而后萌。《坤》、《震》之间,在图之下方,其象厚地之下。天包地外,地下有天,札根之所著愈深,则萌之所发者愈畅,天根之名所以立也。月之魄,受日之光,其无光处,月之本体也。《干》、《巽》之间,在图之上方,其象中天之上。月望而午,盈极而亏,而月之本体无光者,始微出于此,月窟之名所以立也。气机阖辟,流行不息,而人物生焉。气之流行,其阴阳消长固不齐,人物囿乎其中,其纯驳美恶,岂能齐乎!以吾身而处乎人物之中,必也下极乎动静之间,如足之蹑天根,上极乎动静之间,如手之探月窟,真有见乎气机之消息流行者,而后人物之生所以不齐者,可得而喻矣。见之明,体之熟,则其所以抚世酬物者,必有其道矣。所谓三十六宫,指八卦之画为言。刚画奇一为一宫,柔画耦一为二宫,八卦二十四画,共三十六宫。阳宫十二,阴宫二十四,三十六宫不皆春也。以耳目聪明之身,而探月窟,蹑天根,知物识人,而灼见其不齐也。而以无所系累之间,心来往乎其间,翫对待之象,以施泛应之用,画之对则皆一奇一耦也,卦之对则皆三阳三阴也,如是则泛而应,曲而当。三十六宫,阳宫不暑,阴宫不寒,无适而非春也。天根、月窟、三十六宫,《易》之象也。知物识人间来往都是春,则其占也。此邵子胸中之全《易》,而凡学者所当以为己《易》者也。昔人于此诗遇字逢字,翫而未审,误以六十四卦图《复》、《姤》二卦言之,或又有偏泥于归根内丹之说者,是以本指未彻,愚故详之,以附于《易》旁注前图之后云。(《三十六宫图说》。)

按:自甲至癸者,十日之名也。日有十,而卦以八,以八纳十,故《干》、《坤》二卦,始终包罗之,而纳甲、乙、壬、癸之四日。甲、壬阳日,《干》纳之,乙、癸阴日,《坤》纳之也。其间六日,三男纳其阳,三女纳其阴,六子之卦,各得《干》、《坤》之一昼者也。又《艮》纳丙、《兑》纳丁者,气之方行者也,少男女纳之,犹日之未午,岁之方夏时也。《震》纳庚、《巽》纳辛者,质之已凝者也,长男女纳之,犹日之过午,岁之既秋时也。《坎》、《离》中男女纳戊、己于正中,有不待言者矣。《易》家纳甲意本如此。其见于经,则蛊之「先甲」「后甲」,《巽》之「先庚」「后庚」,与《革》之「己曰乃孚」而已。世言《易》卦纳甲,本于《参同契》,今以其书考之,则以月之明魄多少,取象于卦画,而以所见方位为所纳之甲,二者皆非也。夫既以《干》三画纯阳为望,以《坤》三画纯阴为晦,则其明魄消长,当以五夜当一画,若是则震当为初五夜之月,而非生明,《兑》当为初十夜之月,而非上弦也。望后《巽》、《艮》准此。此月之明魄,既与所言卦画不类矣。又地之方位,甲庚相对,既以望夕之月为《干》而出甲,则初生之月,不见于庚矣。上下弦之昏旦,同见于南方之中,亦初无上弦见丁、下弦见丙之异也。大抵月之行天,一岁十二月间,其昏胐出见之地,夜夜推移,不龚其位,惟有春秋二分,黄道与赤道相踏,又须气朔分齐,则其朔望昏胐出见,乃有定位可指,而不可以言纳甲之理也。《参同契》乃是整齐一岁一月一日之造化,以明吾心之造化,姑借《易》以言之,大概概约略取象云尔,而非以说《易》也。(《八卦纳甲图说》。)

叶先生大有

叶大有,字谦甫,定宇之甥。尝称「其入有悟门,其进有实地」。(补。)

吴先生彬

吴彬,字仲文,定宇之甥。其问答见《定宇集》。(补。)

则诚门人(刘、李七传。)

处士李先生孝谦(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