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古灵四先生学案(全氏补本)(2)

右司谏、直集贤院孙觉,明经术义理之学,端良信厚,可以镇浮厉世。

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知齐州李常,性行醇正,兼治经术,可比于觉。

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和州范纯仁,器识通明,忠义骨鲠,足济大事。(以上三人可充侍从。)

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河中府苏轼,豪俊端方,虽不长于经术,然百氏无所不览,文词美丽,尤通政事。

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权知洪州曾巩,文词典雅,与轼各为一体。(二人可备文翰。)

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孙洙,博学能文,所守亦端,兼明世务,可充史臣。

秘书丞、集贤校理王存,学行素着,方重有守,不为势利所迁。

太子中允、判武学顾临,才豪气刚,兼有识略,喜于闻过,可属以危难之事。

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林希,少有文行。

祖望谨案:三十三人中,惟斯人晚节不终。

右司郎中、分司南京李师中,人多称其有才,可当边帅。

兵部员外郎傅尧俞,以义去就,有古诤臣风。

太常博士、河东提刑胡宗愈,文醇行循,兼明经术。(以上三人,以言事未蒙宥复。)

前著作佐郎王安国,材器磊落,罪废不忘进学。

太子中允、应天签判刘挚,性行端醇,词学渊远。

太常博士、宗正丞虞太熙,治经有行,不苟于进,可充台阁。

太子中允、监西京洛河竹木务程颢,性行端醇,明于义理,可备风宪。

太子中允、权发遣淮南西路运判刘载,少治经术,兼有文行,可备台阁。

殿中丞、充秦凤熙河路句当官薛昌朝,才质俱美,持守端直,可置台阁。

著作佐郎、崇文校书张载,养心事道,不苟仕进,西方学者,一人而已。

兴国军掌书记苏辙,学与文若不逮轼,而静厚过之。

前台州司户、今召试馆阁孔文仲,性行淳粹,文章正直。

歙州推官吴贲,以孝行闻,治经学,尤尽心于民政。

前延陵令吴恕,器识醇深,学通义理。

屯田郎中、知太康县林英,和而不随,直而不挠。

都官员外郎、监泗州仓孙奕,士行着于乡闾,节义信于朋友,所至以善政闻,可当一路。

著作佐郎、监扬州粮料院林旦,通晓民政,兼有持守。

太常博士、监衡州盐仓邹何,操履端方,吏才通敏。

大理评事唐垧,性虽轻脱,才斡明敏,以言事窜,今监杭州龙山税,流落远方。

前监安上门、英州安置、勒停郑侠,愚直敢言,发于忠义,望陛下矜怜,使得生还。

祖望谨案:古灵先生讲学,以诚明为主。其立朝,尤以荐贤为急。今观其三十三人品目,自温公、申公、韩、范、刘、王诸大臣,无不当其性行。其谓横渠则曰「西方学者,一人而已」,于东坡则曰「不长经术」,即此可见先生之学之醇,故备录之。其生平荐士于当路尚多,今皆附载于后。

与陈安抚荐士书(九人。)

殿中丞、致仕胡瑗,博学通经,负文、武之道,而适用不迂,虽老,尚可大用。

舒州通判王安石,才性贤明,笃于古学。

颍州司法刘彝,其政与学,通达体要。

合肥主簿孙觉,才质老成,经学浸有原本,文辞简粹。

扬州孙处,高介好古而志道,安贫不仕,文辞必臻于理。

衢州江山县周颖,刚义孝友,不畏强御。

越州萧山县吴孜,勇于为义,少习声律之学,既而约心于理,甘贫养亲。(其二人即陈烈、郑穆。)

祖望谨案:其《与韩丞相荐士书》(十七人)曰:「知绵州龙安县刘载,虔州推官吴贲,前沣阳令、监泰州如盐仓盛侨,松阳令余京,上虞令丁,江宁府监上元县管师常,长垣主簿孙路。(以上皆文行经术之士。)沂州防御推官宋希元,叶县尉吴道,郓州观察推官许安世,监池州酒务杨国宝,前泾州观察推官王岩叟,明州鄞县尉陈颐。(以上皆强志力行之士。)左军巡院判官黄颢,节度推官曾华旦,大理寺丞黄默,松溪令贾易。(以上皆干能之士。)」其《与蔡舍人荐士书》(八人)曰:「太学直讲胡瑗,进士吴孜、管师常、任原、倪天隐、张京,明经顾临,又友人陈烈。」此皆古灵未甚达时所荐。及修起居注,则荐常秩;为侍御史,则荐陈烈;领国子监事,则荐常秩、陈烈、程颐、管师常;知杭州,则荐吴师仁;为枢密直学士,又荐陈烈;其试士,则荐陆佃。而其荐三十三人最在后。能留心天下之人材,未有过于先生者也。其中多讲学儒者,自胡公、二程、张子外,盛侨、吴孜、刘彝、顾临、周颖、倪天隐,皆安定弟子;杨国宝、贾易,皆伊川弟子;而孙觉、管师常,则先生之徒而卒业于安定者。惟常秩、林希有负先生之举耳。先生又尝以徂徕忠义经术,乞官其子。

(梓材谨案:先生所荐又有礼祠客膳四部主簿黄庭佥,见《黄豫章外集》。)

古灵讲友

祭酒郑闳中先生穆

郑穆,字闳中,侯官人也。「四先生」之一。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以进士为寿安簿,召为国子监直讲,寻编集贤馆书籍,积官太常博士,以集贤校理通判汾州。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又为嘉王侍讲。神宗谓古灵曰:「如郑穆德行,乃堪左右王者耳。」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经至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摘诵,二王咸敬礼焉。元丰三年,以朝散大夫知越州。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且万缗,先生悉奏免之。未满乞休,管句杭州洞霄宫。元佑初,召拜国子祭酒,每坐讲席,无间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学者尊其德而服其教。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先生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育其子。三年,扬王、荆王并请为讲官,解祭酒,以直集贤院充荆王府侍讲。荆王薨,复为扬王府翊善。太学诸生请之,有诏仍任祭酒,兼充徐王府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次年,迁宝文阁待制,兼官如故。明年,乞休,诏以提举洞霄宫致仕。太学诸生数千人以状白宰相乞留,范给事淳夫言:「穆虽年逾七十,精力尚强。古者大夫七十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老成,愿毋轻听其去。」因引唐韩愈留孔戣故事。不报。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行,空学出祖汴东门之外,都人观者如堵。淳夫诗曰:「顾我言非韩吏部,多公节似孔尚书。」明年,卒。先生著述不传,古灵谓其「深造于道,心仁气正,勇于为义,文博而壮。」淳夫亦曰:「闳中真长者。元佑之盛,群贤咸在朝,居祭酒者,前推先生,后推颜复,皆真儒」云。

直讲陈季甫先生烈

陈烈,字季慈,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季甫先生。天性介特,笃于孝友。年十四,继丧父母,水浆不入口者五日。自壮迨老,享奉如生事礼,寝兴晦朔未尝止。一日,梦中衰绖哭其亲于中庭,哀声震户外,家人闻之,而先生未寤也。尝语古灵曰:「烈今日纵得尊荣,父母不之见,何足为乐!」其无意于世矣。力学不群,平日端严,终日不言。虽御童仆,如对大宾。里有冠昏丧祭,请而后行。从学者数百。父兄训厥子弟者,必举其言行以规之。庆历初,应试不中选,遂不复赴礼部。或勉之仕,则曰:「伊尹守道,成汤三聘以币。吕望持诚,文王载之与归。今天子仁圣好贤,有汤、文之心,岂无有先觉如伊、吕者!」仁宗以大臣之荐,累诏之,不起。或问其故,曰:「吾学未成也。」自是交章论举,先生志不少易。古灵每谓人曰:「世多以季甫为洁身不仕之流,非也。盖其志孔、孟之道,不肯苟进而已。」嘉佑中,诏授本州岛教授,不拜。而福建提刑王陶奏先生「以妻林氏疾病丑瘦,遣归其家,十年不视。烈,贪诈人也。已行之命,乞赐削夺」。司马温公在谏院,上言:「臣素不识烈,不知其人果如何。惟见国家常患士人不修名检,故举烈以奖厉风俗。若烈平生操守出于诚实,虽有迂阔之行,不合中道,犹为守节之士,亦当保而全之。愿委公正官吏,通儒术、识大体者覆实。若止于夫妇不相安谐,则使之离绝而洗其过,庶复申眉于后。若复败乱名教,则严赐刑诛,并治举者之罪,以明至公。」于是陶奏不行。明年,欧阳公复荐其行,除国子直讲,竟不出。久之,诏许从其志,以宣德郎致仕。先是,古灵在台中举先生自代,称其道已造大贤之域。然先生行过拘,故终多以矫伪疑之者,皆王陶之流也。元佑初,复诏为本州岛教授,不受禄,敝衣粝食,处之裕如。稍有余,即以周贫乏者。七十六岁而卒。

附录

或问:「陈烈行古礼,率子弟匍匐以吊蔡君谟,为世俗讥笑,太不近人情。」张横浦曰:「今取《乡党》言,誾誾侃侃,踧踖与与,色勃足躩,岂不为怪状﹖但世俗以人视人故耳!」(梓材谨案:此条洲所节《横浦心传》,本在《横浦学案》。今以言陈季甫事,移录于此。)

助教周公辟先生希孟

周希孟,字公辟,侯官人也。四先生者,古灵最有名,闳中亦显于朝,而先生与季甫独不出,然交相重也。遍通《五经》,尤邃于《易》。弟子七百余人,知州刘夔、曹颖叔、蔡襄皆亲至学舍质问经义。部使者相继荐于朝,诏赐粟帛,授将仕郎,试国子监四门助教,充本州岛学教授,三表力辞,不许。尤辟佛氏之说。卒,门人曾伉等祠其遗像于五福寺中。所著有《易义》、《诗义》、《春秋义》,今皆不传。案古灵先生引先生说《大有》之九四,谓前儒以「彭」为「旁」之非:「彭,盛也。九四体是离明,能知九三之专,不从其盛,专心以奉六五也。」以彭为盛,盖自先生发之。

知州刘先生彝(别见《安定学案》。)

古灵同调

光禄章先生望之

宫教吴先生师仁(并见《士刘诸儒学案》。)

文正司马涑水先生光(别为《涑水学案》。)

献公张横渠先生载(别为《横渠学案》。)

公辟学侣

侍郎刘先生夔

刘夔,字道元,崇安人。第进士,历知陜、广、潭州,所至有廉名。累官枢密直学士、知郓州,发廪赈饥,民赖全活,盗贼屏息。后知建州,以户部侍郎致仕。(《参《姓谱》。)

(云濠谨案:先生所著有《春秋褒贬志》五卷,见郑氏《通志》。)

龙图曹先生颖叔

曹颖叔,字力之,亳州谯人。进士及第,累官右司郎中、陜西都转运使。自庆历铸大钱行陜西,民盗铸不已,先生请罢铸诸郡铁钱,以三铁钱当铜钱之一,从之。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卒于官。(参史传。)

忠惠蔡先生襄

蔡襄,字君谟,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文正仲淹以言事去国,余忠襄靖论救之,尹师鲁请与同贬,欧阳文忠移书高司谏若讷,三人皆坐遣。先生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争相传写。契丹使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后仁宗更用辅相,亲擢忠襄、文忠及王懿敏素为谏官,先生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之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益任职论事,无所回挠。历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郡士周公辟、陈季甫、陈述古、郑闳中以行义着,先生备礼招延,诲诸生以经学。召为翰林学士、三司使,旋乞为杭州,拜端明殿学士以往。卒,年五十六。赠吏部侍郎。先生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干道中,赐谥忠惠。(同上。)

(梓材谨案:欧阳公为先生墓志云:「徒知福州,复知泉州。往时闽人多好学,而专用赋以应科举。公得先生周希孟,以经术传授,学者常至数百人。公为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延见处士陈烈,尊以术礼。而陈襄、郑穆方以德行著称乡里,公皆折节下之。」较史传更为分明。)

古灵门人

学士孙莘老先生觉(别见《安定学案》。)

县尉吴先生道

吴道,字真常,浦城人也。学于古灵,从之至河阳。古灵嘉其志节,谓能修身治性,不为事物之惑,使为河阳学舍都讲,遂游太学。以进士为叶县尉。古灵尝荐之韩忠献公,谓能知无不为,刚直不挠,可任以难事。

张先生公谔

张公谔者,闽县人也。其在古灵门下,见知与吴道等。河阳都讲,其一为公谔,而道副之。

待制章先生衡

章衡,字子平,浦城人。登进士第一,历盐铁判官、同修起居注。出知汝州、颍州,还判太常寺。出知郑州,奏罢原武监,弛牧地四千二百顷以予民。复判太常,知审官西院。使辽,燕射连发破的,辽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他使。归,纂历代帝系,名曰《编年通载》,神宗览而善之,赐三品服。判吏部流内铨。未几,擢知通进银台司、直舍人院,拜宝文阁待制。元佑中,加集贤学士。(从黄氏补本录入。)

祖望谨案:古灵劾李定,未行;定擢中允,三舍人不行,而章子平行之。见《元城语录》。

附录

《元城语录》曰:王安石荐李定时,陈襄弹之,未行。已擢监察御史里行,宋次道封还词头,辞职罢之;次直李大临,再封还;最后付苏子容,又封还之。更奏复下,至于七八,俱落职奉朝请,名誉赫然。此乃祖宗德泽,百余年间养成风俗,其与齐太史杀三人而执简如初者何异﹖再后摄官修起居注,章衡行之。贤不肖于此可见。

龙图傅先生楫

傅楫,字符通,仙游人。少自刻厉,从孙莘老,又从古灵学。第进士,历官太学博士。四年,以荐为太常博士。进侍讲、翊善。后以邹道乡浩得罪被贬。徽宗即位,历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在朝岁余,每以遵祖宗法度、安静自然为言。以龙图阁待制知博州,卒。(从黄氏补本录入。)

州判陈先生贻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