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槐堂诸儒学案(黄氏原本 全氏补定)(2)

胡撙,字崇礼,达材之弟。质性类于其兄,孙烛湖称:「其天资如古人,乐善急义若嗜欲。」官至浙西提举茶盐司干办。二子:卫,衍。(修。)

教授陈先生刚

陈刚,字正己,盱江人。(云濠案:一作建昌之欧江人。)以进士官教授。初见象山而归,傅子渊问之,先生曰:「先生谆谆只言辨志。」象山言「涵养是主人翁,省察是奴婢」,先生不以为然。象山曰:「足下才气迈往,而学失其道,凡所经营驰骛者,皆适以病其心耳。」晦庵谓学者曰:「象山之喜正己者何事﹖」叶贺孙曰:「喜其有才。」

祖望谨案:正己早与刘淳叟同师陆子,甚称许之。已而先生游浙中,师同甫,又师东莱,陆子贻止斋书,叹其半涂异志,慕用才术者也。朱子亦深不喜之,言其轻薄资质,本自劳攘,又为同甫、伯恭教以权数,其叛陆子,于诸人为最甚。其录象山论学之语示人,谓颜子悟道,后于仲弓;孟子无如告子何;《易系辞》决非夫子作。朱子谓正己甚乖,盖即讥其轻薄之习。今观《陆子集》中,全无此等议论。

朱先生桴

朱桴,字济道,金溪人,与其弟亨道泰卿,年皆长于象山,而师事之。先生言「象山所以诲人者,深切着明,大概是令人求放心,不复以言语文字为意。其有意作文者,令收拾精神,涵养德性,根本既正,不患不能作文矣。」一日,问「自见先生后,临事惟恐有失,反不能如前之勇决」,象山曰:「子即今自立,正坐拱手,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歉阙!」先生尝与象山、亨道同与鹅湖之会,亨道以元晦不能无我,不能如伯恭之虚中也。

附录

朱济道力称赞文王,象山谓曰:「文王不可轻赞,须是识得文王,方可称赞。」济道云:「文王圣人,诚非某所能识。」曰:「识得朱济道,便是文王。」

朱先生泰卿

朱泰卿,字亨道,金溪人,与其兄济道,偕事象山先生。尝从鹅湖之会,谓「朱子欲人先博览而后返之守约,象山欲先发明其本心而后使之博览,以此不合,然发明之说,未可诬也。元晦见二诗有不平语,似未能无我。」又曰:「伯恭虑陆与朱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其意甚善,然伯恭盖有志于此,谓自得,则未也。」先生之言,在象山弟子中,盖亦铮铮者,视济道当过之。然直言东莱未能自得,亦似乎易其言。先生之自得者,其已足与东莱角乎﹖象山弟子坐累在此。(修。)

李好古先生伯敏

符先生初(合传。)

李伯敏,字敏求,一字好古,高安人也。少时尝与其宗人交讼于官,刘静春清之见之,为说《易》之《讼》、《家人》二卦,先生瞿然,即以讼赀市程《传》归,遂为学者。先生又尝以书通问朱子,朱子答云:「向来见陆删定所闻如何﹖若以为然,当用其言,专心致志,庶几可以有得,不当复引他说以分其志。若有所疑,亦当且就此处商量,不当遽舍所受而远求也。东问西听,以致皇惑,徒资口耳,空长枝叶,是以有问而未敢对也。」先生得书,遂终身为象山之学,不复名他师。同时有符初者,字复仲,盖符叙之族人也,亦师象山,而以书问朱子,答云:「见陆丈回书,其言明当,且就所持守,自见功效,不须多疑多问,却转迷惑也。」(修。)

宗羲案:敏求问下手工夫,象山曰:「能知天地之所以予我者,至贵至厚,自然远于非僻。」敏求曰:「非僻未尝敢为。」象山曰:「此是硬制将来,甚费力。」敏求曰:「以今年较之去年,殊无寸进。」象山曰:「当为者,有时而不能为,不当为者,有时而为之,此是不长进。若泛然求进,不过欲以己先人,此是胜心。」他日,谓敏求曰:「吾友近来精神都死,却无向来亹亹之意,不是懈怠,便是被异说坏了。夫人学问,当有日新之功。今吾友守定,如何得活!」敏求由是精进。尝有诗云:「纷纷枝叶漫推寻,到底根株只在心。莫笑无弦陶靖节,个中三叹有遗音。」象山首肯之。

附录

问伯敏云:「作文如何﹖」伯敏云:「近日读得《原道》等书,犹未成诵,但茫然无入处。」先生云:「《左传》深于韩、柳,未易入,且读苏文可也。此外别有进否﹖吾友之志要如何﹖」伯敏云:「所望成人,目今未尝敢废防闲。」先生云:「如何样防闲﹖」伯敏云:「为其所当为。」先生云:「虽圣人不过如是。但吾友近来精神都死,却无向来亹亹之意,不是懈怠,便是被异说坏了。夫人学问,当有日新之功,死却便不是。邵尧夫诗云『当锻练时分劲挺,到磨处发光辉。』磨锻练,方得此理明,如川之增,如木之茂,自然日进无已。今吾友死守定,如何会为所当为﹖防闲,古人亦有之,但他底防闲,与吾友别,吾友是硬把捉。告子硬把捉,直到不动心处,岂非难事﹖只是依旧不是。某平日与兄说话,从天而下,从肝肺中流出,是自家有底物事,何尝硬把捉﹖吾兄中间亦云有快活时,如今何故如此﹖」伯敏云:「固有适意时,亦知自家固有根本,原不待把捉,只是不能久,防闲稍宽,便为物欲所害。」先生云:「此则罪在不长久上,却如何硬把捉﹖种种费力,便是有时得意,亦是偶然。」伯敏云:「却常思量不把捉,无下手处。」先生云:「何不早问﹖只此一事,是当为不当为。当为底一件大事不肯做,更说甚底!某平日与老兄说底话,想都忘了﹖」伯敏云:「先生常语以求放心立志,皆历历可记。」先生云:「如今正是放其心而不知求也,若果能立,如何到这般田地!」伯敏云:「如何立﹖」先生云:「立是你立,却问我如何立!若立得住,何须把捉﹖孔门惟颜、曾传道,他未有闻,盖颜、曾从里面出来,他人外面入去。今所传者,乃子夏、子张之徒,外入之学。曾子所传,至孟子不复传矣。吾友却不理会根本,只理会文字。实大声宏,若根本壮,怕不会做文字!今吾友文字自文字,学问自学问,若此不已,岂止两段,将百碎。」问:「近日日用常行觉精健否﹖胸中快活否﹖」伯敏云:「近日别事不管,只理会,我亦有适意时。」先生云:「此便是学问根源也。若能无懈怠,暗室屋漏亦如此,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何患不成!故云,君子以自昭明德。古之学者为己,所以自昭其明德,今之学者只用心于枝叶,不求实处。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心即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是理会此。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何尝滕口说!」伯敏云:「如何是尽心﹖性才心情,如何分别﹖」先生云:「如吾友此言,又是枝叶。虽然,此非吾友之过,盖举世之弊。今之学者,读书只是解字,更不求血脉。且如情性心才,都只是一般物事,言偶不同耳。」伯敏云:「莫是同出而异名否﹖」先生曰:「不须得说,说着便不是,将来只是滕口说,为人不为己。若理会得自家实处,他日自明。若必欲说时,则在天者为性,在人者为心,此盖随吾友而言,其实不须如此,只是要尽去为心之累者。如吾友适意时,即今便是『牛山之木』一段,血脉只在仁义上。所以令吾友读此者,盖欲吾友知斧斤之害其材,有以警戒其心。『日夜之所息』,息者,歇也,又曰生息,盖人之良心,为斧斤所害,夜间方得歇息。若夜间得息时,则平旦好恶,与常人甚相远。惟旦昼所为,梏亡不止,到后来夜间,亦不能得息,梦寐颠倒,思虑纷乱,以致沦为禽兽,人见其如此,以为未尝有才焉,此岂人之情也哉﹖只与理会实处就心上理会,俗谚云:『痴人面前不得说梦。』又曰:『狮子咬人,狂狗逐块。』以土打狮子,便径来咬人,若打狗,狗狂只去。理会士圣贤急于教人,故以情以性以心以才说与人,如何泥得。若老兄与别人说定,是说如何样是心,如何样是性、情与才,如此分明说得好,地不干我事,须是血脉骨髓理会实处始得。凡读书皆如此。」又问养气一段,先生云:「此尤当求血脉,只要理会『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当吾友适意时,别事不理会时,便是浩然。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盖孟子当时与告子说,告子之意,『不得于言,勿求于心』,是外面硬把捉底。要之,亦是孔门别派,将来也会成,只是终不自然。孟子出于子思,则是涵养成就者,故曰『是集义所生者』。孟子之言,大抵皆因当时之人,处己太卑,而视圣人太高。不惟处己太卑,而亦以此处人,如『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之语,可见不知天之予我者,其初未尝不同;如未尝有才焉之类,皆以为才乃圣贤所有,我之所无,不敢承当着,故《孟子》说此乃人人都有,自为斧斤所害,所以沦胥为禽兽,若能涵养此心,便是圣贤。读《孟子》须当理会他所以立言之意,血脉不明,沈溺章句,何益!」

伯敏云:「伯敏于此心能刚制其非,只是持之不久耳。」先生云:「只刚制于外,而不内思其本,涵养之功不至。若得心下明白正当,何须刚制﹖且如在此说话,使忽有美色在前,老兄必无悦色之心。若心常似如今,何须刚制﹖」(并《象山语录》。)

周先生清叟

周清叟,字廉夫。(云濠案:一作周廉夫,字清叟,黄元吉叔丰之僚也,同师象山。)所记象山语,多论《书》、《易》。其祭象山文有云:「天为斯文,乃至先生。指学者之膏肓,示入圣之门庭。不缴绕而支离,诚坦然而可行。暴之以秋阳之白,濯之以江、汉之清。继孟子之绝学,舍先生其谁能。」

县丞严守轩先生滋

严滋,字泰伯,临川人。端重明敏,象山尝曰:「始吾闻泰伯贤,今观其气象,听其谈论,乃可与适道者。」累举进士不第,尝着十论,叩阍言事,不得用。郡守礼请为学正,大新讲舍,属同平园记之。晚主彬阳簿,调县丞。嘉定八年,列状请于本州岛,以象山谥法为言,卒得赐云。所著有《寄松囗》、《守轩草录》、《东征杂着》。(修。)

附录

象山言:「泰伯只是好胜,见一好事便直前。余以为,即做得亦不是,事好,心却不好。」

林梦英,字叔虎,一字子应,大父自闽清徙临川。先生与象山年相若,而笃信其学,遂师事之。登淳熙二年进士,授祁阳簿,再调衡州法曹,所至整饬严明,为部使者及郡守所知。每遇改官,五剡俱集。知武陵县,大修学宫教士。太守尝延至郡庠讲学,诲诸生曰:「今之士,涉猎以为博,组绘以为工,沦胥陷溺,本心日丧,何学之云。」闻者感发。通判靖州,讨平洞蛮。知武冈军,未上,退居城西金石台,建楼藏书,倘徉其间。薛叔似辟为安抚司参议官,甫六月,随司罢归。召除国子监丞,迁宗正丞,权工部郎,又迁秘书丞,权司封郎。奉祠归,年踰八十,学者称山房先生。(修。)

张先生孝直

张孝直,字英甫,临川人。性孝友,恬于利欲。师事象山,穷理最密。其于先儒经学,心有未安,虽伊洛诸儒议论,亦不肯为苟同。晚年与章节夫齐名,蔡介轩亦重之。(梓材案:蔡介轩疑是蔡久轩,传写之囗。)卒年七十七,所著有《周易》、《诗》、《书》、《语》、《孟》、《中庸口义》五十余篇,又有《要言浑象原意》、《杂诗》等藏于家。(修。)

隐君饶止翁先生延年

饶延年,字伯永,号止翁,崇仁彭原人,家临川。魁岸倜傥,初师文达公子寿。继师象山,尝称其开豁有力量。先生淹贯经学,旁究律历、方舆、技数之书,真西山极重之。隐居不仕。值岁歉,谷价翔涌,先生以钱米和籴,指天自誓:「谷价定于此矣。」捧斗概量,以米中钱数为准。时斗米百钱,而先生所得仅六十五,遂为定价,乡人德之。太守欲荐于朝,固辞而止。绍定三年,以避寇难卒于金陵。(云濠案:梨洲原本云:「明烛焚香,趺坐而逝,年八十一。」)讣至,太守为位于寺,哭之。魏华甫题其石曰:「有宋长者饶止翁之墓。」(修。)

司石邹南堂先生斌

邹斌,字俊甫,临川人。博记敏识。初受学于李德章。陆氏门墙之盛,自德章师文达公复斋始,而先生为德章高弟。寻得邓名世《春秋学》,尝应省试,士多未省汶阳田所由失,先生曰:「阳虎居郓,入于讙以叛,遄以奔丧,经不书,讳之也。」一日,见象山问平日何学,以求放心对,一语契合。鹅湖之会,先生从行。登嘉定四年进士,授德安司户。黄干守汉阳,贻书叩所学,答曰:「人能识《孟子》第一义,然后可以死见象山而不辱其门。」制使使经理三关,措置有方。初,开禧间,金犯应城,进士陆桂迎降之,邑免于屠,会宣司补官事觉,先生以《春秋》诛心之法定其罪。至决鱼湖讼,平汉阳狱,皆当人心。制使欲荐之,留于幕府,辞曰:「制使性刚,某亦性刚,恐不相容。」漕使吴柔胜命二子渊、潜往师之。丞耒阳武冈,有冤狱,辞连州县,先生勘契咸服,辜人称神明。袁蒙斋甫作象山书院,欲延先生主其事,以老病辞。端平更化,赵汝谈荐之,有旨都堂审察,不赴,除岳祠致仕。所居南堂,藏书万卷,陆子之门称多学者,秖先生一人而已。有《南堂囗》,学者称南堂先生。(修。)

直阁赵先生师雍

赵先生师蒧(合传。)